第一卷包含了一些极具吸引力的、完成于上世纪40年代的材料。期间,马尔库塞参加过社会研究所的工作,此后还效力过美国政府。本卷首先是几篇关于现代技术、国家社会主义和社会变革理论的文章,它们是马尔库塞在参与社会研究所期间完成的。接着是马尔库塞供职于美国政府期间或之前完成的对德国法西斯主义的讨论。然后是几篇未曾发表的、却已预示马尔库塞后期观点的、战后40年代的文章。此外,这一卷还包括与霍克海默、海德格尔的多封往来书信,这些信件很有历史理论价值,并且能够解释在这一塑造20世纪后半段轮廓的重要历史时期中马尔库塞的生活及思想。 第一卷能够使我们清楚认识到马尔库塞思想与当代热点问题的持续关联。第一卷发表的文本既向我们展示了其极富洞察的技术批判,还展示了其对现代技术不断产生社会、文化新形式这种支持社会
本卷是《新爱洛伊丝》的上半部分。《新爱洛伊丝》是一部书信体小说,表面上是居住在阿尔卑斯山麓的一座小城中的两个情人的书信,但实际上是以书信往来的形式阐发作者政治思想和宗教观与道德观的著述。卢梭的写作目的不仅仅力图呈现与整个社会秩序有关的风俗和夫妻间的诚实,更重要的目标是要达到社会的协调和社会的和平。
哲学、精神分析与解放,马尔库塞文集的第五卷向现代读者呈现的是旨在实现人类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对哲学、精神分析和批判社会理论的独特综合。在这些学科领域内,马尔库塞批判性地将从海德格尔与现象学到黑格尔、马克思、杜威以及弗洛伊德的一系列异质性的思潮结合了起来,创立了无与伦比的哲学视角和分析,而这一视角和分析对马尔库塞社会理论及其对新左派政治干预等前几卷主题上的有力支撑却经常被忽视。第五卷收集了大量意义重大、鲜为人知、来自法兰克福马尔库塞档案馆的文本,这些文本十分重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少有人知,其中有对实证主义和观念论的批判、杜威的实用主义、以及德国的哲学传统,有20世纪30、40年代力图在唯物主义地基上重建哲学的哲学论稿,有马尔库塞将弗洛伊德、哲学与批判社会理论结合起来的独特尝试,有对死亡
《差异与重复》既是德勒兹 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当代哲学的一部经典之作。在这部对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进行了 批判的奠基之作中,德勒兹创造了大量概念,尝试将自己的观点体系化。 他试图提出一种有别于同一性哲学、主体性哲学的自然哲学,其核心是纯粹差异和深邃重复这两个概念。 同时,德勒兹在本作中倚重的思想资源也 庞杂,既对柏拉图、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尼采、柏格森、克尔凯郭尔等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也讨论了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精神分析、语言学、人类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理论上的巨大野心和思想上的驳杂,使得这部作品即使是在本就以晦涩著称的德勒兹著作谱系中也显得尤为困难和特异。
本卷是《新爱洛伊丝》的下半部分。《新爱洛伊丝》是一部书信体小说,表面上是居住在阿尔卑斯山麓的一座小城中的两个情人的书信,但实际上是以书信往来的形式阐发作者政治思想和宗教观与道德观的著述。卢梭的写作目的不仅仅力图呈现与整个社会秩序有关的风俗和夫妻间的诚实,更重要的目标是要达到社会的协调和社会的和平。
.《高岛易断》是日本“易圣”高岛吞象一生智慧的结晶。书中收录了高岛氏亲断的近百多个占例,内容涉及日本军政大事、 关系等,其中有些还曾上呈至日本天皇、内阁 大臣等。 我国学者孙正治、孙奥麟以弘扬易学为己任,历经多年,始完成对《高岛易断》的点校、今译工作,不仅保留原书精髓,且对书中涉及的重大事件加注予以说明,对于研究《 》在日本的流布应用及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自律观念(autonomy)是康德实践哲学乃至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石。基于此观念确立普遍性的道德法则,进而保证每个人的尊严与平等自由,是康德终其一生的价值理想与追求。本书通过解读康德实践哲学文本,基于规范性视角对自律观念的思想主旨和证成方式进行融贯论阐释,呈现出其中所蕴含的独特道德人格理想、目的论价值旨趣以及公共性和共同体向度,并尽可能回应学界的对康德实践哲学中一些误解和诘难,为实践哲学中的康德式进路提供一种辩护。
《古代哲学:从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到奥古斯丁》古代哲学时期所涵盖的时间跨度约有1100年,开始于公元前585年,结束于公元529年。这一时期是哲学史上最丰富多变的阶段之一。在古希腊人以前,哲学思想从未在地中海地区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出现过。本书是对古代哲学中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的简要概述。作者认为,古代哲学作为一种教育资产被保留下来,同时也作为一种物质现实在事实上得以存续,即使在西方的 中世纪早期 、东方的 拜占庭早期 ,即缺少丰富研究成果的那几个世纪中,哲学的发展依然保持着基本的连贯性。 《近代哲学:从笛卡尔到康德》随着世界进入近代史阶段,人类自身的判断力成为思想的中心。从17世纪开始,欧洲大地兴起了多种多样的启蒙运动,这些运动不仅使人的自由意识成为认知世界的标杆,同时还成为政治的基础。本书是近代哲学的
本书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保罗 利科的经典著作。这本出版于20世纪60年代的著作就是利科拓展解释学领域的尝试。在本书中,利科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定位为一种文化解释学。它和利科先前发表的《恶的象征》一起构成了利科从意志现象学转向解释学的标志性著作。和《恶的象征》相比,本书对利科解释学思想的阐发更加系统和完备。而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阐释为一种解释学的关键,就是将 文本 概念扩展应用到精神分析理论中,从而扩大了解释学的应用范围。
本日历精选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中的经典论述以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文学家、自然科学家富有哲理性的名言名句,并配以哲学家国籍所属国的自然风景、城市建筑、生产生活等精美图片,如希腊雅典的卫城、德国柏林的国家博物馆、英国的剑桥大学、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等,均为专业摄影师作品。按照月份分为自我与世界、思维与认知、意义与价值、工作与事业、成长与发展、学习与教育、世事与人情、心理与情绪、情感与苦乐、伦理与道德、社会与文化、领导与管理12个主题。每幅摄影作品都标注了详细的图说和作者,方便读者更好地欣赏和品鉴,集哲学思想和摄影艺术于一体,融思想性、趣味性、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书,期待能够推进哲学的通俗化、应用化、时代化,激发全民族爱哲学、学哲学、用哲学的兴趣。
本卷是《爱弥儿》的上半部分。盖素华是卢梭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制作,是对他在《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以及《新爱洛伊丝》和《社会契约论》等书中阐述的理论所作的系统归纳。其目的是论证卢梭提出的“人天生是善良的”这一命题。
《哲学简史》是一部通俗哲学著作,是在其鸿篇巨制《西方哲学史》的基础上勾勒新意,编撰而成的又一部全新的哲学史入门书。罗素在书中不仅阐述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前因后果,还涉及了历史、科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内容。现代人要了解我们的时代,就必须对西方文化加深理解,而本书一改之前哲学书的艰深晦涩,通俗易懂,可谓是了解西方文化的入门书。 《中国哲学简史》,原名《中国哲学史大纲》,共分 12 篇,以人物为脉络,系统地论述从老子到韩非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是一部先秦哲学思想的专著。该书写定于 1918 年 7 月, 1919 年 2 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只有上卷)。一经出版,立即引起轰动,多次再版。《中国哲学简史》是作者的成名作,至今仍然是很有影响、值得阅读的中国古代哲学史经典著作。 《西方哲学通史》一书,作
苏格拉底为什么拒众人的苦苦哀求,拒越狱,勇于赴死?《理想国》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失败之书”?康德又是如何实现了既为人类的理性划界,也为上帝和信仰留下地盘?为什么论起抽象和晦涩简直可以说举世无双、独孤求败的黑格尔,却批评我们普通人经常陷入“抽象地思维”?兼有病态的人生和健康的哲学的尼采,为什么说弱者、怨恨之人的灵魂是“歪”的?自由雅典与铁血斯巴达共同之处在于——对“”的不懈追求;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个伟大命题的笛卡尔,居然是个赖床的哲学家;日常生活中“人畜无害”的胖子大卫·休谟,在哲学领域却是一个勇猛精进的斗士;莱辛说人们谈论斯宾诺莎就像谈论“一条死狗”,马克思也说哲学的老王黑格尔死后被当成“一条死狗”,可是如今他们却都死而不僵、借尸还魂了……我们还会发现原来《黑客帝国》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