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卓越的文学家、教育家,他除了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散文、童话等文学作品,还创作了谈论教育、学养的一系列文章,在语文教育方面更有杰出的贡献。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精选了叶圣陶谈论教育与教学、素质教育、阅读教育、写作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文章,全面反映了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让大师的思想穿越时空与我们并肩同行,为我们增添新的智慧与力量。
一部 生动的家庭教育、人格教育教材 《梁启超家书》主要收录了 1898 1928 年间梁启超写给妻子和子女们的书信,字里行间表 达了他对妻子和子女的深切关怀。从一百多封家书里,我们可以窥见梁启超是一位和蔼开明的慈父,关心子女的情感生活;是一位颇具智慧的导师,指导子女的学业理财;是自立自强的民族脊梁,培育的子女个个成为精英。其中建筑学专家梁思成、考古学专家梁思永、火箭专家梁思礼被评选为院士,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这其中不乏个人因素,但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他的教育理念,对当今中国家庭教育仍有着重要的借鉴及启示价值。
詹大年校长,在2011年创办了一所特别的初级中学,名叫 昆明丑小鸭中学 。这所品牌初中只招收 问题孩子 ,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这些孩子特别友好。10年间,詹大年和丑小鸭中学已帮助近2500个 问题孩子 回归正常的生命状态 有的已成家立业,有的成长为单位骨干,有的正在更高一级学校求学。詹大年认为,教育目标是亲近自然,最好的教材是自然,最好的教法是自然,最好的作业还是自然。在这里,自然既是一种教育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当然也包括大自然本身。本书从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四个方面阐释了作者对于教育的观点,对于孩子问题如何解决的观点,希望帮助读者解决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困惑。
去哪里上中学?上什么样的中学? 《三联生活周刊》历时四年,以英国、美国、芬兰、中国的三十多所中学为主要观察对象,呈现了 不一样的中学 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校园建设等方面的面貌,讲述了处于不同教育环境中的择校故事,深入探讨了 全人 教育、博雅教育、自然教育、未来教育等不同的教育体系。 英国公学:以 全人教育 为基因,600年绅士养成体系 美国中学:从 绅士 到 自由人 ,博雅教育视野下的新精英 芬兰中学 : 既卓越又平等,自然教育无处不在,不争第一却拥有 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之誉 未来学校:理念和实践各异的新教育学校 ,由试图颠覆传统教育的 局外人 开办,培养 未来之人
本书以美国大学为研究对象,讲述了多位美国大学生向上流动的故事,考察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经济负担、情感抉择和个人身份认同的困境。这里的 向上流动 是指人们通过高等教育体验更优质的学习和社会资源的过程。这些学生可能因为在外求学而与亲人和朋友疏离,进入陌生学习环境后面临种种不适应,毕业后要靠自己选择职业机会等。作者关注到他们在进入人生新阶段时做出的个人妥协,以冷静客观的视角阐述了美国高等教育背后的伦理叙事,再现了美国社会流动中学生的情感缺失。
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是培养自动化的读写能力。南明教育、“全人之美”课程团队二十年来致力于儿童阅读课程化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研究实践成果。本书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提出的儿童读写能力要求,系统、全面、科学、专业地提出小学阶段儿童读写课程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案,手把手指导一线教师开展读写课程,助力教师科学地培养儿童的自动化读写能力,为他们的终身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的经典教育论著。罗素从父母和哲学家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什么是理想中的教育,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作者特别提出要重视早期教育。在品性教育方面,他结合现代心理学的一些发现,指明了早期教育是有希望养成品性的时期,区分了品性教育与智力教育,对从幼年的品性教育(涉及恐惧、玩耍与遐想、私心、诚实、惩罚、同伴、爱与同情等)到青春期的性教育均进行了探讨。在智力教育方面,他讨论了智力教育的目标、课程安排、教学方法等问题,并谈及从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育阶段。
《杜威思维训练》一书分为思维训练概述、逻辑考量、思维训练三部分。部分讨论了思维的含义、思维训练的必要性和条件等;第二部分对完整的思维活动进行解析,剖析其各个要素和环节,并对具体的和抽象的、经验的和科学的思维进行对比和分析;第三部分从多个角度给出了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三个部分都对思维训练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论证,有助于读者纠正或避免错误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该书为教育者完善教育方法、普通读者完善自身思维方式均提供了合理的实践原则和实践方向,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本书选取《联盟高校第二届 超星杯 移动教学大赛暨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较为优秀的10位教师的智慧课堂教学资料,涉及10位老师的个人简介、课堂实录视频、教学设计、课堂实录ppt课件、信息化教学心得五块内容。本书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传统课堂与信息化教学工具相结合,推动学情诊断和资源智能的推送,借助信息化手段记录课堂教学过程,开展多元化、智能化评价,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氛围。10位教师通过一节完整的课堂实录视频为我们展现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信息化智慧课堂特色,助力高校教师乃至安徽省信息化教学改革 。
内容简介 早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就在思考为天下父母写一本书,缓解他们的教育焦虑,从需求端给孩子减负,让孩子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21年夏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把“双减”旗帜鲜明地写到了文件的标题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永新教授将他对减法教育的思考写出来、分享出来,与天下父母乃至于教育职业共同体成员分享、讨论、理解减法教育的意义,缓解教育焦虑,也能够让大家站在更高的立场上理解“双减”,理解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本书是研讨“双减”背景之下家庭、学校、社会为何减、怎么减的系列思考,共分为三辑十一章。 第一辑主要是从认识论的角度
本书是著名教育教学专家干国祥的随笔集,是他教育思考和人生感悟的文章集萃。书中既有他对教育理想和教育实践的阐释,包括罕台新教育小学建设、全人教育理论架构、深度语文实践等,又有他对儒学、解释学等哲学的思辨分析,还有他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特别是书中写给女儿的8封信,情深意切、细腻感人,体现了一个教育者父亲对女儿追求卓越的指引和期许。 作者的文字通透、思辨性强,是从教育实践中得出的体悟,展现了他对教育纯粹真挚的爱和执着坚守。本书适合广大教育工作者阅读。
从事特殊教育,光有一份恻隐之心是远远不够的。面对身上有各种各样障碍的孩子,特教班主任还需要有更适切的以人为本的班主任工作方法。书中娓娓道来的一个个教育故事无不体现着作者作为一个特教班主任,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所表现来的爱、包容、深情以及担当,更体现了她在特教领域的班级管理经验与智慧。本书能为一线特殊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特教班主任提供有效的工作指导。
元认知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策略,在教授核心课程的同时明确指导学生的元认知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提高各门课程的学业成绩,并有效迁移运用所学知识。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让孩子越来越会玩,玩出智慧和健康,则需要幼教工作者的探索与实践。本书主要阐述杭州市西湖区小和山幼儿园多趣玩课程的形成与发展历程、课程实施的内容与路径、教师的思考与成长,并呈现了丰富的运动教育活动案例。书中也潜在地回答了 为什么要让孩子去运动 如何激发孩子对运动的兴趣 如何基于运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怎样的运动才是有效的、科学的 等问题,为幼儿园深入贯彻与落实 促进幼儿健康 理念提供了实践层面的借鉴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