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一书写于1757年,1762年首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此书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爱弥儿》中,卢梭通过爱弥儿及其家庭教师的故事,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同时阐述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 自然教育 ,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提出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也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双减 之后,教育往何处去?本书是著名学者鲍鹏山从事教育近40年的思考结晶,他从教育、教师、素质、经典和教材等五个方面,回应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焦虑,回答了: 1)教育的使命是什么?2)怎样做一个好老师?我们该向孔子学习什么?3)素质教育的定义与内涵是什么? 兴、观、群、怨 这四种精神为何如此重要?④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读元典和经典?⑤什么是好教材的核心因素?我们缺了什么? 本书指出既要重视知识传授与技能教育,更要重视唤醒孩子的生命力,提升其价值判断力和审美鉴赏力,使其成为一个有道德认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本书适合教育决策者、教师、家长以及所有关心教育事业发展的市民阅读使用。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幸福之路往往崎岖蜿蜒。当今时代,物质富裕,科技发达,教育普及,但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同步提升。日常经验和实证研究均表明,教育年限的增加并不必然带来受教育者幸福感的普遍提升。为什么教育没能显著增进幸福?怎样的教育才能促进每个人长久的幸福?这是本书试图回答的问题,也是时代需要回答的基本的教育理论问题。 本书从孔子、孟子、王阳明思想中提炼出 幸福是不断向上向善的心安 这一核心理念,并认为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不应是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而应该是传统文化所秉持的 境界自修论 。好的教育应该引导人不断向上向善,收获心安幸福。基于以上思想以及作者在全国上百所学校的多年实践,本书提出了 修身为本、幸福家庭、幸福学校 一体两翼的幸福教育模式,系统阐述了 勤学向上 仁爱向善 自强
从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入手,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宏阔背景之下,回顾、梳理城乡二元结构社会的形成及演变,探讨其如何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型构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如何曾经影响了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和命运,全方位呈现我国教育政策和制度演变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历史背景。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探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独特性和内在机理,分析长时间里我国公共产品和制度供给及教育政策与制度的 城市偏向 。讨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乡土中国 转型为 城乡中国 。 综合运用新制度主义、制度经济学、公共政策分析理论、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等多学科原理,对1949年以来、特别是195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和相关教育政策、制度文本进行梳理,分析城乡二元社会教育政策和制度
《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是由美国26个州与全美41位科学教育*极专家组成的团队共同撰写完成的。它是对《K-12科学教育框架》内容的补充和细化。这些科学教育标准对所有学生学习科学、认识科学置关重要,理念具有很好的创新性,保证了高质量的科学教育教学水准,也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基准性文献。新标准凝聚了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教育专家的智慧,提出了面向未来的科学教育标准,通过创新性的科学教育理念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应对未来迅速变化的世界。新标准提出了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教育系统需要进行诸多改革以改善教学质量,其中包括修改教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对教师的职业培训和发展。科学教育共同体必须继续共同合作推进新标准的实施,并让新的科学教育标准落实在所有学校,并惠及全体学生。美国《新一代
《探秘 汉字朋友圈 特级教师的 64 堂 字谱识字 课》一书,基于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指向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架构与实施,尝试改变 按部归类 逐字解读 的识字解字方式,提出 汉字朋友圈 字谱识字 等学习概念,编排为十个篇章、六十四个条目,每个条目包括 认识 主人公 走进 朋友圈 点亮 思维场 梳理 关系图 等四个学习板块,试图通过穿针引线、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解读,力求还原和梳理汉字衍生演进的脉络,架起追根溯源、关联识字的桥梁,实现从纯粹识字到字理识字,再到字谱识字的 三度进阶 ,让汉字学习有源头可对接,有谱系可寻访,有理趣可品味。
本书采取 故宫院长说故宫 的视角,以时间为线索,叙述了沈阳故宫从创建到成为著名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全书追溯了大清王朝崛起的历史过程,讲述了发生在沈阳故宫里的历史故事,以及努尔哈赤、皇太极、庄妃等人的传奇事迹,康熙、乾隆等皇帝的东巡,还描述了沈阳故宫古建筑群的文化和艺术特色,介绍了许多精美的文物以及背后隐藏的故事。
本书对硕士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 从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从论文写作、参考文献和避免剽窃到论文答辩和评分 进行层层解构,提供了撰写硕士论文全过程的技巧,以及清晰、直接和实用的建议与范例,让学生能够清晰了解写作规范和常见陷阱,充分发挥专业上的潜力,成功完成硕士论文的写作。 此外,本书还专门为计算机科学、艺术和表演专业学生提供了不同于一般学科的关于背景综述和研究方法的新资料,并系统介绍了大学图书馆数据库和社交媒体的有效利用,适用于所有学科的研究生、导师和考虑读研的本科生。
数字化教学是应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来实现对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资源的丰等的教育方式。数字化教学通过先进的数字处理技术,将复杂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的智能处理,从而能够更好的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加强音乐能力水平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本书内容包括传统音乐教育的理论分析、传统音乐教育的发展和现状、数字化与教育、数字化对音乐教育的多方位影响以及智慧音乐教育理论与应用、智慧音乐教育的设计与实施。本书结构合理,内容全面,适合音乐学习者与表演者阅读。
从武汉大学毕业以后,易中天、赵林留校的过程有什么曲折与风波?邹恒甫赴哈佛大学留学的过程又有什么曲折?邓晓芒从初中生到著名哲学家,他有什么样的治学经历?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一家与武汉大学有什么情缘?陈东升、毛振华与雷军是怎么创业的?这些问题,刘道玉在新作《大学的名片 我的人才理念与实践》中一一给了解答。 《大学的名片》是刘道玉关于自己的人才理念和人才实践的一部文集。所谓 大学 ,指的是武汉大学;所谓 名片 ,指的是武汉大学的杰出校友。全书共分四部分,即《人才难得》、《改革创新》、《情意无价》和《附录》。《人才难得》包括 20 篇文章,作者通过田源、邹恒甫、邓晓芒、雷军等 20 余人的成长成才经历和创新创业历程,阐述了自己的人才理念与实践。《改革创新》包括 12 篇文章,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阐述了
世界在变化,我们的学校没有跟上变化的步伐。在《变革学校:项目式学习、表现性评价和共同核心标准》一书中,作者们解释了如何将项目式学习与基于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相结合,以创建鼓励深度学习的环境。他们研究了多所案例学校如何成功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过渡到基于项目的深度学习,提出了一种变革性的学校模式,通过将重点从知道转移到做事,使表现性评价与共同核心标准保持一致,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问中学,以及与他人一起学。文中充满了实践思想和行之有效的策略,包括用于实施这种教育模式的具体范例。本书随附软件包(可在贝壳网免费下载),其中包含展示如何在课堂中使用深度学习策略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