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作为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之典范,以其文笔之精审流畅,内容之丰富翔实,录事之求实考信,思想之博大精深而蜚声中外,倍受推崇。该书共二百九十四卷,计三百余万字;其记史也,上自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止于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在这部史学巨著中,司马光着眼于为政之方略得失,前世之兴衰隆替,集兴邦之略,匡君之言,为臣之道,善治之规于一体;融语言的艺术性、生动性,思想的哲理性与深刻性于一炉,前承古人,后照来者。《资治通鉴》问世九百余年,已刊刻出版七十余次;一代伟人*,一生曾阅读此书十七遍,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受国人推崇之程度。《资治通鉴》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瑰宝,在世界史学上亦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本书编者在参考胡注本及其他多家注本的基础上,杂采众说
《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规模空前的史学巨著,由宋神宗取意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而亲赐名。全书卷帙浩繁,共294卷,记载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方面的重要史实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博大精深,通古今之变,有 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 的美誉,备受历代统治者及文人学士的青睐,被视为之书。 《资治通鉴故事》对原著基础上进行了选编,编写较能体现原著的精髓,流畅易读,适合学生阅读,相信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够起到理想的辅助作用。
《山海经》中国古代的一部奇书,作者及成书时间无考。全书18篇,约31000字。记载了五百余座名山的名称、地理位置,三百余条河道的名称、河流发源地及流向,四十多个方国的名称及远方异民的民情风俗,一百多个历史神话人物,一百余种药用动植物,四百余种神怪异兽;并保存了大量的远古神话传说。不仅是一部讲述山川河流的地理书,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上古百科全书。《山海经》以它那集大成于一身的气质,恢弘丰富的内容,生动形象的图画,注定其吸引的不仅仅是学者,更有无数的普通的读者。 古之为书,有图有说 ,文字与图画的结合,使得《山海经》更加直观生动,更易为当今的读者所接受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