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改制考》是一部变法理论著作。在它的序言集中表达了康作书的目的,用大同社会代替封建专制统治,向封建社会提出了挑战,振聋发聩。其次,在书中,康有为猛烈抨击了封建专制主义,表现了民主自立的思想。康有为认为,人类大同理想要到遥远的太平盛世才能实现, 方今为 据乱之世 ,只能言小康,不能言大同。 然而,康有为并不是消极地等待大同之世,而是主张积极争取。
清邓承修撰,据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安雅书局刊本影印。六卷,卷末有《跋》。上起清同治十三年(1874)正月十二日,下迄光绪十一年(1885)七月初四。奏稿包含 论闱姓赌捐和吏治、考场积弊,弹劾李瀚章、崇勋等内容。
清曾国藩撰。据一九一五年扫叶山房石印本影印,包含诗集与文集两部分,诗集不分卷,诗三百余首,内容包含咏史、杂感、杂诗、送别、赠答等。文集三卷,包含论、箴、序、记、传、墓表、碑铭等。
本书由清左宗棠著,杨书霖编。据清光绪十八年(1892)刊本影印,包含文集五卷、诗集一卷、联语一卷、说贴一卷,卷末有杨书霖《跋》。内容包含说、序;跋后、题额跋尾;传、碑、墓表、墓志铭;记、书事;铭、祭文、哀诔。
《古微堂集》,清代魏源撰文集,共十卷,分内、外两集:内集为《默觚》三卷,外集录有序、记、议论等七卷。《古微堂集》有光绪四年( 1878年)淮南书局刻本。魏源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嘉庆、道光年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现实。散文,叙事说理,内容翔实,条理明晰,语意明白畅达,很有特色。
清 左宗棠 著,杨书霖编。据清光绪十八年( 1892 )刊本影印,包含文集五卷、诗集一卷、联语一卷、说贴一卷,卷末有杨书霖《跋》。内容包含说、序;跋后、题额跋尾;传、碑、墓表、墓志铭;记、书事;铭、祭文、哀诔。
吴应箕是明末南直隶贵池人,有名社会活动家、文学家、复社和抗清英雄,与刘城合称“贵池二妙”,其气节与才学深为时人与后人所敬重,在文人清谈、诗文理论和史论等方面有较大的影响。 《吴应箕文集(精)》由《楼山堂集》、《楼山堂遗文》、诗文辑补和附录四部分构成。全书主要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发表见解,处处洋溢着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情操,倡导与推动了明末清初尚朴的文学思潮。
施补华著,据清光绪十九年( 1893)刻本影印,八卷。卷前有王月凌《〈泽雅堂文集〉序》。全书按类编排,共录文一百三十五篇。卷一为论说,录《李德裕论》《张居正论》《论过》等十篇。卷二为书札,录《上张副帅书》《复陈子余论韩文书》等二十八篇。卷三为序,录《王眉叔遗诗序》《送李子长之广西序》等十七篇。卷四为记,录《竹屋图记》《重修大佛寺记》等十五篇。卷五为传、书事,录《定海黄先生别传》《裘府君家传》等二十六篇。卷六为墓志、墓表。录《姚子展墓志铭》《戴子高墓表》十七篇。卷七为题跋、铭,录《刘平国跋》《题登高图》等十篇。卷八为祭文、哀词,录《祭冯竹儒观察文》《祭黄西村文》等十二篇。
本书为容闳晚年英文撰写的一部自传体回忆录,书中回顾了容氏一生以 西学东渐 之志,寻 维新中国 之路,却屡遭曲折磨难的生命历程,饱含着他对祖国前途和命运的忧心瞩望。作者纵横四海,遭遇众多世界大事,对祖国的忠诚却始终不渝,加之其在西学东渐与维新自强的历史进程中 扮演着颇为重要的角色,触目所在,都是中国近代变革的丰富细节,本书堪称中国近代史上的名著。
戏曲论著, 王国维著。据六艺书局刊本影印。后附戏曲考原、古剧脚色考、优语录、录曲余谈。 本书考证唐宋大曲的来源、现存的曲辞、名目、流变、体制以及与戏曲的关系。推溯大曲之得名和唐宋大曲之渊源、流变和演出内容等,解释大曲的音乐专用名词,如遍、序、引之类。主体部分则参阅、引用多种前人书籍资料详细考证了隶属于各宫调的诸唐宋大曲的名称、源流、演化、结构,后附宋元人流传至今的作品与存目,以略窥唐宋大曲之本。
清李伯元著,清欧阳钜元增注。据清宣统元年( 1909)上海崇本堂石印本影印。全书共分为五编,六十回,由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连缀而成,且文前配有精美插图。内容涉及广泛,上至皇帝权臣,下至杂役小吏,多根据真实素材改编。描绘了晚清官场光怪陆离的社会景象,批判封建统治,反映社会现实,深刻揭露了官僚制度的腐败。
本书是作者继《中国六大文豪》之后,另一部文学著作,书名后改为《罗贯中与马致远》。全书共两编三章,卷首为本书绪论。该书详细介绍了罗贯中与马致远的生平及两人的著作和文学思想以及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并高度评价了《三国演义》、《水浒》、《汉宫秋》、《青衫泪》,称之为是写人民群众自己的作品。 春秋以后,平民文学几乎绝迹,宋元之间复有平民文学之萌动,词曲小说属之。自清末废科举,百姓也关心国家之兴衰存亡,逐步打破官方语言,平民文学,殆将日盛 ,本书正是对历史上被忽视群体的重新关注。
严复( 1854-1921年),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新法家、翻译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 先进的中国人 之一。严复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他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穆勒名学》、《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等著作,他的译著在当时影响巨大,是中国20世纪*重要启蒙译著。
《浩歌堂诗抄》,上下两册,共十卷,另有《巢南五十寿言》一卷。南社创立者之一陈去病诗集。扉页题字为张继。卷一为《东江集》,汪兆铭题名;卷二为《壮游集》,于右任题名;卷三为《黟山集》,胡汉民题名;卷四为《袖椎集》,廖仲恺题名;卷五为《岭南集》,韫玉题名;卷六为《呻吟集》,陶遗题名;卷七为《光华集》,柳诒徵题名;卷八为《湖上集》,吴梅题名;卷九为《护宪、近游合集》,胡渊题名;卷十为《南雍、从征合集》,附一卷《巢南五十寿言》。前有汪兆铭、柳亚子的序言。陈去病本名陈庆林,后更名 去病 ,是汉代名将霍去病的粉丝。他和柳亚子同为南社的创立者,这位柳先生是辛弃疾的粉丝,别名 柳弃疾 ,一个要去病,一个要弃疾,意在为时代疗疴耳。
《 筹洋刍议 》是反映薛福成洋务思想的代表作,也是反映整个洋务运动发展状况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约二万字,分《约章》《边防》《邻交》《利器》《敌情》《藩邦》《商政》《船政》《矿政》《利权》和《变法》等十四篇(其中《利权》共 4篇)。《筹洋刍议》与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陈虬的《庸言》、郑观应的《盛世危言》等一起,被公认为十九世纪后半叶中国思想领域的重要成果。
梁启超著。据一九一六年商务印书馆刊本影印,前有徐勤《徐序》、梁启超《自序》、《凡例》。 梁氏于戊戌变法失败后亡命美国时所作,为促进北美 中国维新会 (即保皇会)的建设,赴北美旅行,归日后写下了这部游记,是一部介绍十九世纪美国社会、政治、文化情况的重要著作。
本书据一九一四年刊本影印,是民国时期中华师范心理学教科书,全书共四编,二十章。本书是作者根据日本大濑甚太郎所著心理学教科书并参考他书,融汇中西之学编写而成,从伦理学的定义、中西伦理学的差异、伦理学的研究方法、善恶的本源及行为标准论、义务论、德论等方面,将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在中国遭遇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面临礼崩乐坏、道德滑坡 的紧要关头,对重建国民道德观念、对传统伦理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清缪荃孙著。 1903年缪荃孙受张之洞派遣赴日进行教育考察,归国后写成记述考察日本教育的著作《日游汇编》。前有缪荃孙《序》 ,后 包括高校讲义、诸校沿革表、考察学务游记、访书记等内容。 《日游汇编 序 》:东游时,南皮师嘱之曰 考学校者固当考其规制之所存,尤当观其精神之所寄,精神有不贯,规制亦徒存耳。 日本的教育精神即价值观教育,企图考察日本价值观教育对日本崛起及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诗文评论著作,刘熙载撰,六卷,据清光绪三年岭南刊本影印,《艺概》是刘熙载晚年选定的历年讨论文艺的文章汇集。分《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卷,论述文、诗、赋、词、书法及八股文等的体制流变、性质特征、表现技巧和评论重要作家作品等。其《自叙》云 : 余平昔言艺,好言其概 , 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 ,揭示了是书成名的缘由及作者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