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树:一本社会文化史》通过一系列曾发生在森林里的“真实故事”,探讨我们对树木、树林和森林的理解与认知。一切事物自诞生之日起,便无可避免要与其他事物、与整个世界发生关联。关联虽错综复杂,但世界总能运转自如。本书是这样一部聚焦树与人类“关联”的作品。它既是一部树的历史,同时也始终在书写人类活动的痕迹,帮助人们从更多层面去理解人和树木、树林,乃至森林之间的关联与意义。
民国上演的真实版“浮生六记”,赛金花戏里戏外的救国奇论;曾朴剧本中的沉痛情史,丁辅之旅行中的甲骨文游记等等,这既是民国的声色乱象,也自有民国的文艺范儿。胡适的哲学史讲义本,鲁迅的小说史秘籍;从英国古董店购回的《永乐大典》,在旧书摊上发现的《傅山传奇》等等,这既是民国的学术机遇,也自得民国的学术范儿。《民国温度:1912-1949书影流年》通过对民国文艺类、学术类珍罕书籍的深入探研,量度与感受一个时代的体温,倾力为民国文化史、民国生活史点睛。《民国温度:1912-1949书影流年》适合对民国这一历史时期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自古闽台一家亲”是福建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血脉相连,在历史上,台湾在很长时期内曾是福建的一部分。明代以后大闽人移居台湾,共同创造了以闽南方言和客家方言为主要载体的台湾文化,清以后台湾虽独立建省,但两种文化血缘仍密不可分,闽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习俗相同,语言相通,现今台湾同胞中80%以上人口祖籍福建,正是因为闽台地区有这种天然的联系,因此一向被视为一个共同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