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神祇上自玉皇大帝,下至水火雷电、鱼龙百虫, 不仅数量庞大,而且随着地域、时间的变化,往往倏生倏灭,忽小忽大,诸神之间的关系、统属也变得极不稳定,此起彼落,你上我下。有鉴于此,本书作者著名民俗专家栾保群梳理典籍,对民间信仰中的各种神祇分门别类,排座次,立尊卑,使混乱的民间众神各归本位。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是承前启后的鼎盛时期,总是引人无限遐想。本书将古代文学与民俗学研究相结合,运用诗文、史籍、笔记、小说等材料,从唐代的岁时节日、都市生活、各类妇女习俗、文人风貌、神灵崇拜与巫术禁忌、民间文学与技艺等六个方面详细分析唐代民俗。书中多角度再现唐人的日常生活情境与唐朝的时代氛围,挖掘民俗事象背后的文化心理,展现了唐人多样的人生姿态。这部著作不仅宛如一幅勾勒唐代人海风情的长卷,也是一部探讨民族心理、情感与文化的力作。
《诸神的游戏 中国福州龙舟的传统与禁忌》一书首次对福州龙舟传统文化进行了搜集整理,在大量田野调查与口述历史的基础上,还原了福州龙舟独特的形制、工艺、花色、变迁,呈现了福州源远流长、深植民间的龙舟习俗和现状,揭示了福州地区的龙舟传统与民间信俗、境社、宗族等多领域文化的密切关系。该书融数百张珍贵照片、龙舟词典、手绘水系图、神明图像等于一体,极具收藏价值。 龙舟竞渡犹如神明的游戏,至今仍年复一年在福州的内河湖泊江海中上演,人们也将神灵信仰、谱系传续、境社礼法的执念投注其中,使其成为福州这座城市 一个关于 民间 的样本 。
本书是 传统民艺 系列中的一本。作为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中国民间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新春伊始,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表达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本书是了解中国传统民艺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中华民族婚礼》(大陆篇)是一部详尽描绘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在绵延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独具民族风情和特点的婚姻和爱情文化的鸿篇之作,内容丰富。每个章节由民族概况、传统婚姻形式、传统婚礼流程、婚俗特色及文化价值四个部分组成。中华民族婚俗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事物掌故丛谈》是一套中国日常民俗的考据型百科全书,系中国民俗和文学史专家杨荫深先生的早期代表作品,一九四五年由世界书局初版,原名《日常事物掌故丛书》。全套分为 岁时令节 神仙鬼怪 衣冠服饰 饮料食品 居住交通 器用杂物 游戏娱乐 谷蔬瓜果 花草竹木 等九大类,此次 小精装校订本 新增杨荫深早期民俗学专著、初版于1935年2月的《中国游艺研究》,合为10本。 本书一版再版,至今仍深受读者欢迎,显示出其价值所在。曾获第十八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 优秀通俗读物奖 、第八届华东书籍设计双年展 整体设计奖 。如今,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高了文献检索的速度和数量。此次 校订本 借助现代化查阅资料手段,使本书所引的文献更准确、更规范,以适应读者的新需求。 ? (1)由于作者是民国时人,书中某些名称、地名、译名难
《习茶精要详解 下册(彩图版)/茶艺修习教程》主要内容为行茶的操作,详细分解、介绍了玻璃杯泡法、盖碗泡法、壶泡法、煮茶法、点茶法五种基本泡茶法。《习茶精要详解 下册(彩图版)/茶艺修习教程》内容具有较高的视角、很强的威望,内容严谨,充分体现了习茶中 精要 ,2000多张图片与文字紧密配合,极其细致,完美体现书名中的 详解 。
本书稿是一部北京民俗集锦,主要包括十大类分别岁时节令、婚丧嫁娶、交通民俗、居住民俗、商业民俗、民间娱乐、戏曲民俗、服装装饰、民间禁忌、饮食民俗。编者团队在民俗普查的基础上,综合所有古今民俗资料对北京地区的民俗进行了系统编写,书稿内容以近、现代民俗为主,也包括古代传统民俗;以良俗为主,对过时的落后民俗亦不回避。全面详细地记录了北京地区各类民俗的源流、活动形态、仪式、表演、传承情况及其社会功能、社会影响等等。
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兴起于新文化运动,是一场 眼光向下 的学术革命。1949年之后,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民间文学作为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民众智慧的思想结晶,在人民概念的形成、集体与传统的界定、民族精神的提炼等基本问题上贡献卓著,对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1978年以来,民俗学的复兴进一步加快了民族国家话语体系的理论建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复兴、村落保护、乡村振兴等方面均有杰出贡献。
《尚书》告诉我们人生有五福六极,你知道分别是什么吗? 《易经》告诉我们否极泰来,但为何否卦排在泰卦之后? 老子说 上善若水 ,水究竟有什么了不起的 德 ? 孟子说 君子有三乐 ,我们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喜乐人生? 中华民族作为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诸多典范,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中华文化对于人们如何提升自己的修为、如何全方位提升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有极为丰富的论述和阐发。 郭继承老师精选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 20 余部文化经典,通过对《尚书》《易经》《论语》《史记》《道德经》《孙子兵法》等经典的解读,以及对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孙子、韩非子、苟子、司马迁、韩愈、朱熹、王阳明、顾炎武等数十位先贤哲人的伟大思想的分析与阐释,结合当下时代问题和自己的人生思考,总结国学
钱穆先生说过,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中国传统生命礼俗,包含生育、成人或成年、结婚、庆生、丧葬、祭祀等,大部分都从西周时期传承到当代,渊远流长。期间尽管有所变革,但仍保有特定的精神与仪式。含璋弄瓦,抓周见志,是为诞生有礼。挽发以笄,弱冠命子,是为成人有礼。举杯合卺,问名纳吉,是为成婚有礼。题联颂德,敬贺长龄,是为庆寿有礼。居丧思亲,披发执杖,是为丧葬有礼。登高感怀,奠酒追思,是为祭祖有礼。本书就上述六种礼俗,讲解其源起、意义、变革,涉及其文学与文物,使今人了解传统,以提升生命的价值。
苏仙传说 是历史悠久的地方民间传说故事 。苏仙,名耽,汉时桂阳人。苏耽早年丧父,与母 亲相依为命。一年,瘟疫流行,他与母亲用橘叶、 井水等熬制汤剂,救治了病人。民间传说他后来跨 鹤成仙。 2014年11月11日,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申报的 苏仙传说经 批准列入中国第四批 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苏仙传说 在各地 有着较广泛的影响,含 典故 橘井泉香 。 本书共分八章,系统地研究、整理了 苏仙传 说 ,有助于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 。书中收入多幅插图,图文并茂。
本书是对手工艺在当代都市语境下的传承走向即其新变的考察和思考。本书较为细致地展现了手工艺的变迁过程与多样化的传承形态,特别重视手工艺对人的意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对民众创造性地化用传统资源的生活实践进行了学术观照和理论探索。这不仅拓展了民俗学的研究领域,也对手工艺在当代的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