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道成(427 482),即齐高帝,字绍伯,小字斗将,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南朝齐的开国皇帝(479年5月29日-482年4月11日)。升明三年(479)四月,萧道成迫顺帝禅位,年号建元。萧道成博学有文采,工草、隶,弈棋第二品。卒谥高帝,庙号太祖。萧道成执政期间,加强集权,整顿吏治,重用寒士,振兴教育,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社会状况。他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萧道成即位之后,下诏 修建儒学,精选儒官 ,招揽人才,下令整顿户籍。禁止宗室封山占水,与民争利;减免一些赋役,安抚流民,朝政较严明,官民始得安业。他提倡节俭自奉,反对奢靡,并以身作则,将宫殿、御用仪仗等凡用金、铜制作的器具全部用铁器替代,衣服上的玉佩、挂饰等统统取消。该书稿以此为
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作为三国时期的蜀国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迹。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战争环境下度过的,可谓鞍马劳顿,倥偬数十载,终于成就大业。作者通过认真地梳理和研究历史资料,本着还历史人物本来面目的意愿,真实再现了刘备“折而不挠”终得一方天下及其两面性的一生,展示出一个不同于《三国演义》和一般社会观念中的刘备形象,并对诸葛亮治蜀的功过是非作了一些非传统的评议。本次修订再版。
他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乱臣贼子 ,他是棋高一招、诚诡难辨的谋略高手,他是运筹帷幄、著述兵法的军事理论家,他是心怀天下、大气磅礴的出色诗人,他更是精通音律、热爱运动、多才多艺的 多面选手 。他有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的人生格言,他被称为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关于他,人们褒贬不一,莫衷一是,他就是一代枭雄 曹操。本书建立在史料的基础上,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轻松活泼的语言,把曹操陈留起兵、征讨四方、逐鹿中原、官渡之战、平定西北、统一北方等主要生平事件串联起来,将曹操这位真实的英雄展现给读者看,希望读者能有所启发。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本书继承了赵玉平“麻辣说三国”系列的一贯风格,将曹操这位历史人物的成功故事和管理学知识相结合,用管理学、心理学的方法揭示真理,发现规律,结合每个职场人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站在理论的高度帮读者换个角度看曹操,学习他的处世之道,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古代隋王朝的第二代皇帝,公元604年至618年在位,年号“大业”,统治中国十四年。杨广是一个亡国之君,炀帝是他死后唐朝给他的谥号。 隋炀帝是暴君,大业之政是暴政的定性没有错,但隋炀帝才华横溢,颇具魅力,功业伟大,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评价也没有错,二者并不矛盾。暴君不一定就没有功业,大可不必先将隋炀帝说得一无是处,然后戴上暴君的帽子,相反,我们倒是要深刻认识历史上欲成大业者却翻车而为暴君的事实。 《中国著名帝王——秦始皇传》 《中国著名帝王——刘邦传》 《中国著名帝王——曹操传》 《中国著名帝王——隋炀帝传》 《中国著名帝王——成吉思汗传》 《中国著名帝王——忽必烈 传》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古代隋王朝的第二代皇帝,公元604年至618年在位,年号“大业”,统治中国十四年。杨广是一个
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项羽的武勇古今无双,是中华数千年历*为勇猛的武将。
司马懿评传是从写司马家族的起源及到司马懿时,他如何运用手段获取曹培丕的信任而掌握了大权,到曹睿时更是独揽了大权。他积极培植自己的势力,扶植自己的儿子孙子掌握了朝廷的命脉,终为夺取魏国政权铺平了道路。由于司马懿的倒行逆施,许多人都对他的行为不齿,为此司马懿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资料不多,作者博览历史资料,从中抽丝剥茧努力还原历史的真面貌,使得这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将三国的历史脉络串联起来,看了司马懿评传,也就看到了三国鼎立的历史画面。同时也看到了三国由盛到衰的局面的形成史。同时把司马懿如何将曹魏时代的权力一步步掌控在自己手中的嘴脸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历史的教训值得借鉴。司马懿与曹操,是汉末三国时代前后辉映的两个历史巨人。一个是曹魏政权的开创者,一个是晋王朝开创者。这两
在南北朝的社会背景下,《陈武帝传》以历代史学家的研究成果为依据,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陈霸先治国、治军、从政、贤明的品格和戎马征战,纵横天下的一生。特别是对陈霸先佑护华夏血脉,传承文明薪火;维护社会稳定,恢复南方经济的伟大历史功绩,进行了客观的论述和评价。
本书内容简介:在简要叙述唐太宗李世民生平的基础上,对存在于其治国实践中的哲学、政治、人才、军事、民族思想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对其思想的历史影响作了扼要介绍。一般地说,思想史是思想家的历史,而李世民的思想却不是以“思想家的思想”形式出现,而是在治国实践中,阐述和丰富了的儒家思想。他“以其事业存于制度”,又以其思想存于事业。作为一代明君、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生动的概括、通俗的比喻、极强的说服力等特点。魏徵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优秀的史学家。他辅佐李世民,随事谏诤,制定“偃革兴文”的治国方针,是大器晚成的一代诤臣。《魏徵评传》评述他的政治、史学思想,着重考察其基本内涵及思想体系,并探源溯流。书中认为魏徵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积德修身的治国理论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魏的实际建立者。他出身于既有权势,又甚富有的家庭。祖父曹腾是汉末有名的宦官,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出钱买官,竟至太尉。曹操自幼养成了放荡不羁的性格,因而从少年时代起即为世人所注目。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进入仕途。他在镇压农民起义军和军阀混战过程中壮大了自己,进而迎帝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他鞍马劳顿,倥偬军旅数十年。平袁术,擒吕布,消灭袁绍父子,收降张鲁,战马超,北讨乌桓,南击孙权,西战刘备,终于打下了北方一片天下。 《曹操评传》全面评述曹操的一生。上篇对其事功进行总结,作出评价;下篇将其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重要思想给予梳理,力求作出客观的分析和研究。《评传》认为,曹操是一代军事大家,对中国军事思想作出重大贡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英雄豪杰辈出,宋武帝刘裕是这个风云激荡的历史时代*杰出的政治人物之一,然而史学界对于刘裕及其时代的研究很不到位,与其历史地位颇不相称。无论是知识界还是社会上,人们对刘裕的历史业绩和贡献不甚了了,本书通过对相关历史资料的全面搜集整理和深入细致的分析,将那个时代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众多人物的活动熔铸一炉。通过本书,可以充分了解刘裕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他创建南朝帝业的历程,并对晋宋之际重大的历史问题得到全面充分的认识。本书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政治、军事、民族、宗教和南北关系等诸多方面,既有精辟独到的史实考订和史料批判,又有高屋建瓴的宏观分析和综合归纳,文笔流畅,引人入胜,有很高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