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闯琦先生编著的《蒋介石全纪录》(上下卷)有别于坊间野史式的传记小说,公正、客观、形象、完整地评述了蒋介石的一生,350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再现了这个历史关头的风云人物。其中大部分照片为首次披露。
曾国藩研究第一人唐浩明先生,在冷月孤灯下创作了文学经典《曾国藩》。多年来,这部小说不断重印。二十多年来,唐浩明先生继续一心研究曾国藩,对这个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遂首次修订《曾国藩》。《曾国藩》修订版增加了大量能生动体现曾氏性格的真实故事,并对文字进行了精雕细刻式的提炼和修改。
《曾山传》(修订本)生动地记述了曾山同志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等各个重大历史时期主要的革命活动和工作情况,展现了曾山同志一心为党,艰苦奋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所做的卓越的革命业绩,凸显了曾山同志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的革命精神。作者依据中央档案馆和省、地、县档案馆保存的数千件有关曾山的档案资料和当时的报刊资料,广泛参考了老同志的回忆录和访问记录,采用史料丰富而可靠,是一部真实的历史传记,更是一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著作。
胡宗南是民国史上、国民党内一位重要而又复杂的政治军事人物,是蒋介石手下一位*重要的军事将领,是蒋介石的爱将与黄埔系的首领人物。其一生,曲折复杂,丰富多彩,从少年求学,到投军黄埔、东征、北伐、内战、 剿共 、抗日,身经百战,赢得蒋介石的宠信,成为坐镇西安、统帅数十万大军的 西北王 。然而曾几何时,当他在1947年3月率军攻占中共首府延安、走上他人生的 * 时,也是他走向败落的开始:从陕北败退关中,又从汉中败退西南, 西北王 成了 西南王 ,*后在川西全军覆没,只身逃至台湾,遭弹劾,受冷落,又挣扎着爬起来,改名换姓守大陈,看海听涛防澎湖,直至1962年2月病故于台北。胡宗南的一生可以说是民国史的缩影!
熊向晖同志在晚年撰写了大量回忆文章,生动翔实地记载了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的领导下,在隐蔽战线从事地下情报工作十二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亲自领导下从事外交工作的丰富经历。这些鲜为人知的史实让读者领略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作风和斗争艺术,以及熊向晖同志的传奇人生和传奇经历。
《胡乔木传》(平装)(全2册)内容介绍 胡乔木是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国史上的一位起过独特作用的重要人物。他曾长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文化大革命”后,又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享有“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的美誉。本书按照胡乔木的生平经历,分为六个单元:一、青少年时代;二、从延安到北京;三、五六十年代;四、“文革”中;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六、十二大以后到逝世。较为客观、详实地记述了胡乔木的一生经历和贡献。 胡乔木是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国史上的一位起过独特作用的重要人物。他曾长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文化大革命”后,又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享有“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的美誉。本书按照胡乔木的生平经历,分为六个单元:一、青少年时代;二、从延安到北京;三、五六十年代;四、“文革”中;五
对谭延闿,世人褒贬不一。 孙中山称他为“一时人望”;蒋介石称颂他“文武兼资”、“党国英奇”;胡汉民赞赏他“休休有容”、“和气中正”,誉以“药中甘草”;于右任称他为“民国一完人”。青年曾称之为“乡邦英俊”,几十年后,仍评价他是“一个聪明的官僚”。 这与其幕僚谢奄对他的评价非常吻合:“谭祖庵出身科第,而无科第骄人之习;身为贵公子,而无裘马轻肥之狂;是名士而无白眼看人之习;是六朝人而无稽元之疏放;有谢安救世之怀,而不狎东山之妓;有曾左匡济之心,而不学其硬干。然则祖庵果为何等人乎?则答之曰:祖庵为一个诗书涵养之雅人,为一个审时度势之政治家。总而言之,可以称之为一个绝顶聪明人。”
张学良( 1901-2001 )字汉卿,人称“少帅”,奉系军阀张作霖 之子。1936年,他同杨虎城发起“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其后,他被蒋介石囚禁于台湾等地达 54 年之久,到 1990 年才恢复人身自由。 本书以他与父亲张作霖、前妻于凤至、妻子赵一荻等三个亲人,周恩来、郭松龄、宋美龄、蒋士云等四个朋友以及蒋介石、溥仪这两个当事人交往的故事为线索,梳理出其荣辱交叠、波澜起伏的人生经历,展现其复杂的性格,并对他在“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事件中的行为和心态做出精辟深邃的辨析。 这部张学良传记,用的是折扇式的叙述方式、专题化的写作策略,读起来清新爽利,避免了一般传记叙述时容易重复、拖沓的弊病。 王充闾是张学良的同乡,多年来,对张学良平生行迹深思默察,体悟精深。 历史文化散
《胡乔木传》(精装)(全2册)内容介绍: 胡乔木的生平经历,分为六个单元:一、青少年时代;二、从延安到北京;三、五六十年代;四、 文革 中;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六、十二大以后到逝世。较为客观、详实地记述了胡乔木的一生经历和贡献。 胡乔木是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国史上的一位起过独特作用的重要人物。他曾长期担任*的秘书, 文化大革命 后,又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享有 中共中央支笔 的美誉。本书按照胡乔木的生平经历,分为六个单元:一、青少年时代;二、从延安到北京;三、五六十年代;四、 文革 中;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六、十二大以后到逝世。较为客观、详实地记述了胡乔木的一生经历和贡献。
《后辛亥时代的孙中山与广州》是一本较全面、较详细地反映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捍卫共和,与不同派系的军阀进行斗争,并在广州三次建立政权的图文集。该书从军事、政治、民生以及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立体地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与广州的密切关系。这是一本有深厚学术底蕴,但又深入浅出的作品。
袁世凯纵横捭阖两时代,既是清朝重臣,又是民国元首,是中国近代化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袁世凯抵制侵略、力主维新、废科举、建铁路、推行立宪、发展经济……本书评说袁世凯功过是非众说纷纭的一生,解读乱世枭雄袁世凯的激荡与沉浮,透视中国千年大变局的激变与冲突。
半个世纪以来,孙中山研究成为一门显学。本书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剖析他的活动和思想。 本书分为三部分。部分回顾过去出版的著作,指出丰硕的成就和倾向性的问题。第二部分分阶段地具体分析孙 ,中山的活动和思想发展。第三部分对孙中山的思想作宏观的概括。 本书认为孙中山思想的资料来源是多元的,他对待这些资料的基本方针是经世致用。他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的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进化论与互助论。他的哲学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辉;他的政治思想十分丰富,但经济思想切合中国国情不足,政治谋略方面存在重大失误。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为白崇禧之子、著名作家白先勇为父亲编著的最重要一部著作。共分两卷,上卷《父亲与民国》(1893—1949),下卷《台湾岁月》(1949—1966)。 全书以白崇禧戎马生涯为主线,涵盖北伐、蒋桂战争、建设广西、抗日、国共内战、二二八事件后赴台宣慰……记录从1927年至1949年白崇禧前半生的军政活动,大起大落,澄清白崇禧与蒋介石、李宗仁等人分分合合的历史误区,以及1949年后在台湾十七年的交游、信仰、弈棋、狩猎等暮年活动,淡泊自适,表露白崇禧作为儿子、丈夫、父亲的生活点滴。 精选珍贵照片五百余幅,记录诸多历史关键时刻。其中,白崇禧作为历史上华南领兵攻入北京的第一人、最后完成北伐大业的一组影像,更是弥足珍贵。 【上卷“父亲与民国”看点】——关系北伐成败的龙潭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