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克 布洛赫齐肩的中世纪史学大家 米歇尔 福柯向他致敬 《国王的两个身体》作者康托洛维茨 ***完整传记 忠实还原20世纪一颗杰出的头脑、一个伟大的灵魂 阅读他的一生,我们不仅会了解这个人,而且将缩短与人性的距离。 本书围绕康托洛维茨,以他的代表性作品《腓特烈二世皇帝》和《国王的两个身体》为节点,交织他那个时代的大事件,以及他所交往的德国海德堡、英国牛津和美国伯克利的知识面孔,讲述了这位伟大的中世纪史学家多彩而戏剧性的一生:他摆脱了思想的桎梏,成为世界ji的大师,在行动和思想上投身时代,以及发表他zui受赞誉的惊世之作 《国王的两个身体》。 作者勒纳耗费二十余年,致力于为传主提供一幅全面的画像,不仅深入康托洛维茨的思想,还对他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予以了准确而细致的刻画,不仅使读
《葛维汉在华西》是关于美国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博物学家葛维汉(David Crockett Graham,1884 1961)的自传性作品,由葛维汉在晚年根据所写日记、文章等创作而成。全书以简洁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记录了葛维汉出身贫困家庭,历经贫苦童年、艰辛求学的过程,以及他从1911年到1948年在中国的生活、工作,较为完整地反映了葛维汉从童年、青年到壮年的人生经历,以及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研究、参与三星堆考古发掘等方面取得的学术成就。值得关注的是,葛维汉在中国三十多年的经历,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尤其是中国西南地区从辛亥革命到1948年的历史,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自80年代起,沈公的名字就在出版圈如雷贯耳,他主持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策划 新知文库 现代学术文库 丛书,在知识界、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他任主编的《读书》杂志,被青年读者视为精神启蒙,影响了好几代读书人。 1931年9月26日生于上海。1949年至1951年初,在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院采访系肄业。1951年3月考入人民出版社(北京),任校对员、秘书、编辑等。1986年1月任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出版《宽容》《情爱论》《异端的权利》《随想录》《蔡志忠漫画》《金庸全集》《爱默生集》等影响大时代知识面貌与格局的人文图书,十年后退休。 1980年3月起兼管《读书》杂志编务,任副主编、主编,迄1995年12月。 1997年起,主持自己的 工作室 ,与辽宁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 书趣文丛 新世纪万有文库 两套大型丛书及《欧洲风化史》等上百种
邵洵美(1906 1968),浙江余姚人,现代诗人、作家、翻译家,中国现代出版家。 邵洵美早年曾留学英国,回国后开始参与编辑出版事业,先后创办或参与创办过金屋书店、新月书店、一般书店、上海时代图书公司等,创办出版、编辑过《狮吼》、《新月》、《诗刊》、《论语》、《时代画报》、《时代漫画》、《万象》、《自由谭》等期刊杂志,编辑出版过现代作家 自传丛书 、 新诗库 以及英文版《论持久战》等重要的有影响的著作。他既是出版豪门的才子,又是慷慨助人的 海上孟尝君 ,既有过购买德国*印刷机的壮举,也有过与鲁迅论战的是是非非,他曾组织过影响一时的 花厅 ,也曾在上海的租界开展抗日文化活动。本书从学术的立场出发,以其出版编辑活动与思想为重点,重新观照这位中国现代出版史上重要的出版家的出版活动及其贡献,全面研究并叙述邵
这是一本传记,是一本音乐简史,也是一本文学作品。作者将三条戏剧化的主旋律巧妙地编织在一起:18世纪的巴赫和他遗失组曲手稿的历,1纪末的卡萨尔斯和他发现组曲的始末;21世纪的西布林醉心于组曲并不断寻求的过程。为了创作本书,作者前往巴塞罗那,又来到比利时,采访了许多大提琴家,调查了档案资料,参加了相关会议,甚至亲自拿起大提琴……这一切都是为了揭开围绕大提琴组曲长达三个世纪之久的神秘面纱。
《王符评传》根据《潜夫论》,深入分析了王符的思想渊源和思想特征,全面评述了王符的政治、经济、法律、哲学、伦理思想和无神论倾向。根据《政论》和《昌言》的有关佚文,简要地评述了崔寔和仲长统的政治、法律、经济、哲学思想。充分肯定了他们当时在社会批判中的理论贡献,以及在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过渡中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 王符和崔寔、仲长统都是东汉中期以后著名的政论家与思想家、东汉社会批判思潮前后相继的三个重要代表。《王符评传》系统地考察了他们的生平、著作和思想学说。
何休是东汉晚期思想界的巨擘。他毕生从事今文经学的研究,著作相当丰富,尤其是他穷十余年精力撰成的《春秋公羊传解诂》是一部留存至今,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著作。 《何休评传》是国内部全面系统地评论何休学术思想成就的专著。全书共八章,分析了何休所处东汉晚期的政治形势、经学的困境,阐述了何休的生平和辉煌的学术生涯,进而以《公羊》学为核心,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人手,对何休的“大一统”、“进夷狄”,“张三世”、“文致太平”,尚“偏战”、贵“井田”以及“灾异观”等一系列的政治、军事、经济、伦理、哲学等思想,作出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何休评传》资料翔实,论点有据,行文流畅,颇多独到之见。
万斯大与万斯同兄弟世称“二万”,是清初浙东学派的双杰。本书以万斯同评传为主,附以万斯大评传。 万斯同是著名的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而以史学名世。但他的一生只有断断续续的记载,他的著作也未有完整的考定,他的经学瑕瑜并存,而其史学近年来众说纷纭,评价不一。本书对他的生平作了系统的介绍,对他的著作予以全面的考述,在评论他的经学、史学,特别是史学思想、历史编纂学和史考时,尽可能发掘出他的未被人知的一些成就,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失误的教训。 本书对万斯大的生平,他在《礼》学和《春秋》学上的贡献,其经学的特点以及在经学史上的地位,也作了一定的评述。
17世纪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年代。徐弘祖(霞客)是明代末年的时代先驱,杰出的旅游探险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历史文化名人。《徐霞客游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世界和中国文化、科技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科学巨著。徐霞客及其《游记》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后人对他的研究长盛不衰。本书以新的理念,宽广的视野,独特的角度,从考辨史实着手,用评传结合的方式,对徐霞客作多侧面全景式研究,再现徐霞客敢于创新、开辟新路、求真务实、艰苦卓绝、无私奉献的平凡而伟大的形象;展示徐霞客的学术成就和重大贡献;揭示他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剖析他源远流长的思想渊源和深邃的思想特色;实事求是地阐述徐霞客及其《游记》在思想、文化、科技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徐霞客开辟的方向、思想及其崇高精神是永恒的。徐霞客
本书从社会政治与思想文化结合的视角,探讨了向秀、郭象的生平事迹及其学术建树,展现了魏晋之际玄学思潮六多年发展变化的历史画面。向秀是魏末“竹林七贤”之一,被迫从山林步入朝廷,首创“性分”学说,开辟了以人世精神诠释《庄子》的新思路。郭象是西晋“元康名士”,以太傅主簿身份控制朝政,其《庄子注》堪称玄学理论的*之作。其学术创见为:彻底消除宇宙本原论,破“君权神授”说,确立了个性的本体地位;人性由圣人与凡人两大类型构成,圣人之性以“因循”凡人之性为特征,而凡人则以实现个性为*境界;圣人治国的本质,是凡人(臣民)的“自治”。
我国回族是由历史上的“回回”穆斯林移民演变而来的。明清之际,正值该民族经历了长期的中国化和本土化后其文化思想和民族意识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期间,该民族中涌现出了一些精通伊斯兰经典和儒家等多种文化并具有回汉双重文化气质的知识分子(“回儒”)。正是他们,在伊斯兰哲学的基础上,同时也在宋明儒家理学的全面影响下,创造了我国一个新的理学体系一一“回回理学”。明清回回理学的创立,不仅是对其本民族的巨大贡献,也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极大贡献,从特殊意义上看,它也证明了回汉两族之间由来已久的密切关系。本书的三位传主,就是曾经为这一理学体系的创造做出过极大贡献的回回理学家。其中,王岱舆是这一学术体系的主要的开拓者,是他创造性地探索了译著(伊斯兰汉文译著是回回理学的具体著述方式)的目的、任务、内容
《傅玄评传》对魏晋之际思想家、文学家傅玄的家世、生平、著作,进行了深入1细致的考辨;对其思想面貌和文学业绩,作了认真的分析,得出了知人论世的新颖结论。作为思想家,傅玄是一位政论家、伦理学家,而不是哲学家,其代表作《傅子?内篇》是讨论“君人南面之术”,为司马氏代魏而立的现实政治服务的,属于“杂家”类著作;作为文学家,傅玄的主要成就,是在曹魏时期取得的,他不是西晋太康作家。《傅子》中关于对玄学的评论意见以及其他学术方面的见解,也值得重视。《傅玄评传》还对杨泉《物理论》中大量混入《傅子》文这一现象,作了具体分析解释,并加以区分甄别。杨泉是一位天文学家、哲学家,思想有别于傅玄。据现存零星资料,钩稽杨泉生平,论证其思想,颇具新意。
吕坤是明代的一位进步思想家。他在经济思想上的建树,在学术思想上对理学末流的批评,在政治上对封建专制弊端和仕宦心态的分析、批判,以及“公论出于学校”的议会民主政治思想的萌芽,在伦理道德观上对陈旧迂腐观念的批判和维护妇女权益的新思想,以及他讲求“实用”、“事功”的实学思想,都在历史上产生有积极的进步影响。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就在于开启了明清之际救世启蒙思潮的先河,并是这一进步思潮中的一位有代表性的重要思想家。 《吕坤评传》着重从思想史的角度研究吕坤,是目前国内全面评价吕坤生平思想的部专著。
本书是关于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戴震的一部大型评传。全书将能收集到的有关戴震的生平事迹放在其学术思想、科学思想的演进中叙述,夹叙夹议,注意到将这位清代流的学问大家的深奥的学术问题和哲学问题作具体缕析,有较强的可读性。全书以戴震的治学方法和哲学思想的逻辑发展为贯串,评介了戴震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学术文化背景、前后期思想的区分及其转变动因、经学成就、自然科学及其科学哲学成就、史地学成就、人文科学的语言解释哲学成就、新理学道德哲学、经济伦理及其朴素辩证法成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