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虹先生于1969年10月底结识南先生,此后一直追随南先生。1998年,她收集资料、请相关人物回忆撰成该书,以粗略的线索记述了追随南先生左右30年的一些“边际故事”。她声称撰写此书有三个因缘,其一,记录下她直接或间接参与过的有关南先生的事情,以为有关南先生的部分真实记载;其二,与南先生有关的人多数健在,见证人多,以免人去楼空凭回忆容易真假莫辨;其三,她曾编辑过《怀师》,义不容辞地承担编撰该书的职责。该书记录了1969—1998年间发生在南先生身边的许多故事,涉及人物、事件众多,作者娓娓而谈,亲切、自然而又韵味十足,于简单中勾勒事件原委,于平淡中提炼人物个性,于生活中彰显南先生品格。
《清华七十年人生回首:一名高等工程教育工作者的回顾》作者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退休教师,他在清华大学生活了清华大学生活了70年(1949年-2019年),为纪念和感谢清华大学的培养以及对清华大学的情怀,作者编写了这本文集。书中主要叙述七十年以来作者在清华求学、执教、求索、退休生活、居家并参与承办叔蘋奖学金的回顾、总结和收获,尤其是在这些历程里认知和感悟到人生的意义。
《中国教育脊梁:张一伟》迹感人、语言精美,是一部实录我国教育领域内杰出人物的难得之作,整体上具有典范意义。
《蔡元培评传》作者刘然通过对蔡元培先生一生事迹的描写,将一位“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形象展现在了读者眼前,对蔡元培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发起“护国救党运动”等事件进行了详细记述,《蔡元培评传》脉络清晰,文笔流畅自然,方便读者学习和阅读。
《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陶行知自述》分自述、我的教育观、序与跋三编,内容包括:我的生活经历和今后打算——致罗素的信、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创校概况、这一年、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等。
《追求卓越坚守自由:北京大学校长胡适》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并给以阐析评论,不仅仅是为了继承这笔遗产,为了纪念逝者,更重要的是为今日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提供参考。
《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功盖珞嘉“一代完人”:武汉大学校长王星拱》在编写的过程中是武大图书馆退休职工邬纪明老师编辑整理的《武大老教师著述及相关资料篇名索引》为《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功盖珞嘉“一代完人”:武汉大学校长王星拱》所需资料的查找提供了许多重要线索。安徽大学历史系的周乾教授为《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功盖珞嘉“一代完人”:武汉大学校长王星拱》的写作提出了宝贵意见,并提供了不少重要史料。而在作者的时间和精力不足的情况下,武汉大学的刘财新、容天伟、孙雨楼等校友或在校同学,分别帮助我们在中山大学图书馆校史资料室、北京大学档案馆和武汉大学图书馆特藏部查阅了大量相关史料。此外,赵基明、林纯洁、向珂、俞柏雅、刘发志、刘鎏、方芳、刘文祥、黄一秦等武汉大学在校师生或校友,以及张在军先生
《孔子全传》由曲春礼所著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他设教授徒,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例,一生收徒三千,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即所谓“六艺”者七十二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孜孜以求、不耻下问,总结出了一整套治国平天下之道和教学经验。有许多观点至今尚有借鉴价值。他删《诗》、订《礼》、述《乐》、正《易》、论《书》、作《春秋》,为继承和传播古代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在政治上并不得志,但是,他任中都宰和鲁国大司寇时,曾将鲁国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表现出了的政治才能。遗憾的是,他虽然历尽艰辛,周游列国,最终不为各国国君所重用。《孔子全传》作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孔子的描写多以事实为主、虚构为辅,既不美化,也不丑化,尽量还其本来
《蔡元培评传》作者刘然通过对蔡元培先生一生事迹的描写,将一位“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形象展现在了读者眼前,对蔡元培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发起“护国救党运动”等事件进行了详细记述,《蔡元培评传》脉络清晰,文笔流畅自然,方便读者学习和阅读。
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丰碑,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书写了一段中国大学的传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西南联大实际上的主持人、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如是说。而教授真正是联大之精魂。本书是联大师生倾情之作,或描摹同事之神气,或状写师长之风采,在在显出联大上下艰苦卓绝之精神。
《玄妙观中三年少:追述王伯祥、顾颉刚、叶圣陶三人之友谊》追述王伯祥、顾颉刚、叶圣陶三位中国现代文化名家从苏州草桥学堂同学开始,直到“老寓京华东城道”,这一辈子的深厚友谊,书中涉及诸多人物、历史事件、文化纪录等。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蔡元培与刘海粟皆为开拓性人物,颇富传奇色彩。刘、蔡二人的友谊,堪称佳话。刘、蔡二人在艺术教育上的建树,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在他们的交往中。《刘海粟与蔡元培》通过梳理刘、蔡交往史实——“从上海美专到柏林中国美术展”,指出二人的合作意义在于:一是西学引进,一是文化输出。前者,在“五四”前后西学传播过程中,刘、蔡二人以上海美专为平台,用“闳约深美”的教育理念,将西方以“科学主义”为核心的艺术教育形制引入中国,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鲜明的个案与典范;后者,二人通过合力打造柏林中国美术展,将中国传统艺术向西方世界输出,反映了二人自觉的民族与历史意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播扬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刘海粟与蔡元培》在钩沉刘、蔡二人交往史实的同时,也用力于清理刘、蔡艺术思
《朱九思评传》全面记叙了朱九思办华中工学院的业绩,描写了他调整和改造专业,在工科院校中率先开办文科和理科,进而提出把华中工学院办成以理工为基础的综合大学的理想与实践;对其教育思想和领导风范,亦有详细的叙述和评论;对其失误亦不讳言,并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