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 巴兰钦传》是知名舞蹈家乔治 巴兰钦的传记。乔治 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1904 1983)是20世纪杰出、具有影响力的编舞家之一。他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原名乔治 巴兰钦瓦德兹,后在欧洲巡回演出,1933年定居美国,与人合作创办了美国芭蕾舞学校、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等机构,并长期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与舞团艺术指导,直至逝世前夕。他被誉为 美国和现代芭蕾之父 ,一生创作编排了400多部作品,执导多部歌剧、音乐剧、电影的芭蕾布景。世界舞蹈专业刊物《舞蹈杂志》(美国)评选出来的 20世纪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十大舞蹈 中有五部是他的作品。
《就是要跳舞(创造性舞蹈的心体验)》由李宗芹所著,《就是要跳舞(创造性舞蹈的心体验)》为艺术类、心理类图书,共5万字,20幅图片,7张应用表格,本书分为四章,后附结语、延伸阅读和图片表格索引等内容。本书娓娓道来地介绍了创造性舞蹈的起源、理论依据和实践中的引导经验,文中更是穿插了很多参与者的亲身体验,富有感染力。作者的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精致的文章给人“润物细无声”的阅读体验。
本套《中国舞蹈通史》以中国历史年代及其政权的改朝换代为历史脉络,共分10卷。本史的撰写基本沿用了《中国舞蹈史》(5卷本,1984)的写作体例,这种沿用是刻意追求的——以保持其对中国古代舞蹈历史研究方面原创成果的面貌,这样能够清晰地了解这一代舞蹈史学家在中国舞蹈历史研究的高度与贡献,能够准确地判断后辈学者在中国舞蹈史料挖掘、应用以及学术观点方面或继承,或借鉴,或创新的程度。本书是“隋唐五代卷”由王克芬撰著。
本书稿共分为十二个单元共六十二个专题,通过引述舞蹈创作和理论名家很前沿的学术研究精髓,对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现代舞、当代舞的发展,中国舞蹈创作现状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观点鲜明的思考,是一部的研究笔记。
作为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各专业硕士学位课程的教材,《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也适用于在舞蹈史论专业的本科生中开设。对于一些开设在综合大学、师范院校、综合性艺术院校的舞蹈本科专业,《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也是非常适用的。《中外舞蹈思想概论》由分四编,内容包括中国古代乐舞思想、中国当代舞蹈思想、外国舞蹈美学思想、外国舞蹈艺术思想。
本书尝试以王玫的作品为中心,试图通过对王玫式的创作及教学观念等相关论述的分析,对“学院派”现代舞在建构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
本书是林怀民近四十年舞蹈岁月的告白,道尽他在不同时期的执迷、探索与启蒙。光环之下的他,和你我一样,也经历了彷徨、痛苦、挣扎。但他在“失足与起步”、“退出与复返”之间,不断跃进向前。他不时努力提醒自己要把头伸出水面,然后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看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对着苍穹憧憬梦想。
本教程共由四章构成。章是教学规范整理训练部分。由于生源来自不同学校,训练方法各异,水平参差不齐,必须依据“学院派”的教学要求进行系统全面的规范整理,使具备大学教育的基本水平。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进行身体素质、基础能力、技巧技法的强化训练,是以后几个阶段训练的重要铺垫。第二章是过渡阶段即短句组合训练部分。主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部分是在规范不早不晚训练基础上,重点解决连接环节问题。这部分训练将身法韵律融入发展的第三阶段铺垫。第三章是复合技术技巧训练部分。这一部分将高难度技术技巧以复合形式组合在一起,着重体现舞剧和舞蹈剧目中的各种形象和情感,使技术技巧动作在各种不同节奏、不同速度、不同表现风格技巧进行各种变形发展,更是强化技术动作的情感表现力。巧动作本身“身法韵律化”了,强化了
《标准舞和拉丁舞技术考级教材》为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的业余爱好者、专业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标准舞和拉丁舞”的考级技术辅导,以及把国标舞、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法介绍给读者。《标准舞和拉丁舞技术考级教材》通过文字与图片示范的形式,以简练、明了、专业循序渐进,并由浅入深的方式为读者提供国标舞、体育舞蹈艺术考级的辅导。《标准舞和拉丁舞技术考级教材》也是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类别在我国的技术教课书,既符合国家文化部《社会艺术考级》的教材要求,也能作为我国院校的标准舞、拉丁舞专业的课堂教材。
《蒙古族舞蹈(女班)/中国民族民间舞传习》属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传习课教材的一部分,它在担负蒙古族舞蹈教学训练功能的同时,也突出了传习课教学所的特点,即以风格训练为主。这是一部针对艺术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舞蹈爱好者的参考书目。希望此书对蒙古族舞蹈的传承起到积极的意义,并对蒙古族舞蹈的专业教学提供帮助。
本书是笔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撰写的,既是一本适合于高等艺术院校舞蹈专业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舞蹈史论教材,也是一本社会科学理论的学术著作,对中国当代舞蹈文化进行了理性的归纳和审视,将会带给舞蹈学、艺术学、文化学读者一种全新的舞蹈文化理念。本书在一般的历史研究、审美研究中加入政治文化学的因素,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从一种整体性的政治文化视角,重新审视新时期舞蹈创作活动转型的独特历史,着重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之关系,来探讨“舞蹈创作”的政治文化意义。其中涉及的各种主题和问题都与这一任务相关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当代舞蹈创作事业有了迅速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从总体上讲,中国舞蹈和政治的关系,在外在形式上经历了一个从属政治到疏离政治,还应再到回归政治的过程。而这其中“
《探寻逝去的历史舞步:辽代乐舞》是继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成果《辽代乐舞》之后的又一具有珍贵学术价值的著作。辽建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在辽灭亡时大量文字资料被焚毁,加之史书记载不详(《辽史》篇幅很少,大概只有《宋史》的三分之一),因此我们对契丹的了解粳少,对辽代乐舞的研究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以巴景侃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沈阳音乐学院舞蹈研究团队,几乎走遍了辽代建立的五京及燕云十六州,寻辽代塔、寺近百座,克服重重困难、苦苦搜集资料,以现存遗址中探寻到的辽代乐舞形式为依据,参考《辽史》和考古资料,终于完成了《探寻逝去的历史舞步:辽代乐舞》 读《探寻逝去的历史舞步:辽代乐舞》颇有会心之处与感悟之得,九章二十六节,作者不仅阐述了辽代乐舞作为东北亚地区特色舞蹈文化所具有的风格特点
《中国古典舞教学谚诀汇编》以手、眼、身、步、法、德、技和综合为结构,共分为八个篇章,以舞蹈教学适用性为前提,对曾在戏曲、武术中流传的相关戏谚和口诀进行深入挖掘、筛选和整理,并以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理论进行解析,旨在将谚诀转化成为中国古典舞教学、表演的实用教学理论和教学用语。让客观存在的美学法则、运动规律,为我们所认识,为舞蹈所利用,以便指导中国古典舞的艺术实践,推动中国古典舞实践教学和理论建设的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