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北京舞蹈学院胡尔岩先生在各大报刊已发表文章的个人文集。全书共收集文章33篇,涉及舞蹈理论、舞蹈演出作品评论、舞蹈人物评价等。其中,舞蹈理论是书稿的重点,涉及舞蹈心理、舞蹈选材、舞蹈结构、舞蹈语言、舞蹈审美等多方面内容。
本书尝试以王玫的作品为中心,试图通过对王玫式的创作及教学观念等相关论述的分析,对“学院派”现代舞在建构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
《大艺术书房:云门舞集与我》的内容包括序言、上编、从呼吸出发、门里人的话、门后的故事、雅乐见习记、风吹荷叶煞 擦肩而过、不要叹息!要关心,要参与!、断简与残篇、回家的时刻;下篇、现代舞的滥觞、邓肯最后的旅程、狄亚基列夫与俄国芭蕾舞团、《春之祭礼》传奇、一张珍贵的照片、永远的玛莎·葛兰姆、贝拉·列维斯基、康宁汉先生,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天才 介性 努力、看保罗·泰勒、怪杰尼克、无声的心灵语言、从前卫到娱乐、两岸同听祖先脚步声、林杯民与云门舞集详细内容等。
本教材记录了北京舞蹈学院东方舞班现行的韩国“韩英淑流”传统舞蹈基本训练教学内容,共三个风格(节奏)类型的综合性组合。 教材分为上编、下遍两大部分。上编为韩国传统舞蹈的理论部分,分为四章,从“历史文化背景”、“;历史分期”、“艺术特征”、“传承方式”几方面进行介绍。下编为韩国传统舞蹈基本训练的技术部分,分为五章,依次为韩国传统舞蹈基本训练之“基本概念”、“基本动作”、“转与跳的动作”、“动作短句”、“组合”五大部分。本教材的教学对象主要为中国学生。
《研究生舞蹈认知与体验:芭蕾舞基训》是作者李春华等给研究生班上课的教学总结,课例分为启蒙、初级、中级、高级四个阶段。研究生来自不同的专业方向,根据他们实际水平,制定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教学计划。 教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感性的认知,到理性的感知。教材以整堂课为基础,详尽地剖析教材的脉络走向,纵横关系;充分体现了教材训练的规范性、系统性、目的性。首先,规范性在于每个动作都有严格的位置、路线和用力方法等。其次,系统性是整堂课充分体现教学进度当中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训练到复杂组合的呈现。目的性为针对不同基础、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充分体现因材施教,达到训练的目的。最后对芭蕾舞的历史文化、理论知识、审美认知进行初步的讲解和传授。 本教材是可供芭
《弱水一瓢 舞理的寻觅与所得/中国艺术学文库·博导文丛》作者为中国舞蹈学者,长期从事舞蹈艺术的理论研究、舞作评论及其舞剧创作等工作,潜心研磨舞蹈艺术的奥秘,对舞蹈文化的认识及其阐发均有的深度和广度。《弱水一瓢 舞理的寻觅与所得/中国艺术学文库·博导文丛》是作者继2014年出版四卷本《江东舞蹈文集》之后的又一次结集专辑,主要汇集了作者近两年来发表的各类有关舞蹈艺术的文字,内容涉及对于舞蹈文化的宏观解读、近期舞蹈作品的具体评述、外各地采风行走中的观感、大型剧目创作后的咀嚼和自忖……从这些文字中,可以大致看到作者的主要研究视点及其主要论点。
《戏曲舞蹈知识手册》共收与戏曲舞蹈相关的词目975条。包括上编戏曲舞蹈基础知识——表演程式与技巧功法、开宗立派的名家人物、“做打舞”并重的剧目、戏曲舞蹈的著作集萃;下编戏曲舞蹈审美文化——戏曲舞蹈的审美特征、戏曲舞蹈的形式美、戏曲舞蹈的内在美、戏曲舞蹈的空间美、戏曲舞蹈的表现美、戏曲艺术行当的动作表演、戏曲舞蹈的基本功训练等。另附《戏曲舞蹈·刀枪舞》课程汇报视频光盘及图片百余幅。
《韵律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幼儿园韵律活动的教育价值,幼儿园韵律活动教育教学要点,幼儿园韵律活动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韵律活动教育教学实践体会等内容。
《桃李舞春秋》是北京舞蹈学院参加第九届“桃李杯”舞蹈大赛的纪实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舞蹈组织、人才选拔与确定、获奖作品的展示、专家访谈以及经验总结与评价等。同时精选了百余张获奖剧目图片以及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的照片。通过《桃李舞春秋》内容的呈现,对于检验我国舞蹈专业教学、总结舞蹈教学及创作经验、促进舞蹈教学质量和表演水平的提高、繁荣舞蹈剧目创作等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桃李舞春秋》适用于中高等院校舞蹈专业,也可供社会舞蹈爱好者阅读。
《北京舞蹈学院“十五”规划教材: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法》针对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的编排法问题,在汲取前人经验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中国民族民间舞自身运动规律和美学特质的视角,归纳提炼出了单一类、复合类、综合类、竞赛类四个教学阶段的组合编排原则和具体编排方法,并从编排方法的使用及对编排原则的体现上对所列举的组合范例进行了详尽分析。教材每章后附有思考题和作业,便于学习者及时地学以致用。本教材作为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创编组合”课程的主教材,主要面向从事中国民族民间舞职业教育的广大师生,同时,对中国民族民问舞的普及教育也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书对黄河三角洲民间音乐的丰富性进行了概观式的探析,该地区有富有特色的民歌、东路大鼓、渤海大鼓、吕剧、拽腔、鼓吹曲、鼓子秧歌等五大类民间歌舞,本书稿主要分析了该地区民间舞蹈美学的审美特征,即情感与意境的水乳交融的特征,原始、古朴、不加雕琢的原生态之美等。本书是以黄河三角洲民间舞蹈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旨在通过对黄河三角洲的舞蹈、舞蹈文化,以及黄河三角洲舞蹈的主要种类的研究,整体把握其文化内涵,探讨其历史和现状,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寻找可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传统文化元素。内容分为绪论、四个章节、结语,四章分别为:黄河三角洲与民间舞蹈文化、黄河三角洲民间舞蹈、黄河三角洲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阶段、黄河三角洲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保护。
对于以舞蹈作为表现手段的舞蹈家来说,他要借这一手段传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思考,体现出自己在这一领域里的创造才能。 如何编创充满诗情画意的舞蹈?如何用舞蹈形象表情达意?如何进行舞蹈的动作设计?《舞蹈编创的诗情画意》将舞视为生命情调充足的表现,认为舞蹈创造了一个用虚幻力量构成的王国。 《舞蹈编创的诗情画意》通过对舞蹈律动、舞蹈设计、舞蹈语言、舞蹈交响的介绍,告诉我们这个王国是如何构造的,并且具体地阐述了舞蹈诗和舞剧的结构要素、结构形态,帮助读者体会舞蹈编创的诗情画意,学会用舞蹈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生命的情调。 《舞蹈编创的诗情画意》是《舞蹈人文的风姿流韵》的姊妹篇。《舞蹈人文的风姿流韵》给我们讲述了在审美情趣、外观特征、表现手法、舞姿动作上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