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年少时父母双亡,14岁被卖到妓院。后被同盟会会员潘赞化重金赎出,供其学习西洋绘画。1921年潘玉良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入学里昂中法大学、国立美专、巴黎国立美术学院等,曾与徐悲鸿同学。在法期间,作品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1929年归国,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后旅居巴黎,画作及雕塑作品享誉国际。 著名作家石楠根据潘玉良从小妾到名画家的坎坷一生,还原潘玉良以非凡的意志力,一生与命运做斗争,终成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画家的过程。
人生在世,通常只有“一生”,无所谓前半生或后半生;偶或有之,多半是负面意义。但大千先生则是非常少见的既有前半生、又有后半生的不凡之人。大千二十来岁,在画艺上就已经出人头地,三十来岁就已是名震大江南北的大画家,五十岁以前就已经功成名就了。1950年,他刚过半百之年,远走海外,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可他不甘心坐享五十岁前成就的余荫,让自己一帆风顺地度过一生;他雄心万丈,决定重新奋斗开辟他后半生的新天地。费尽心力、智慧,运用他所拥有的一切资源,有计划、有策略地进军西方艺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他为自己所营造的愿景,达成了一个与前半生毫不逊色甚至更为出色的后半生。而此书的着眼点,恰在于此……
该书探究卡夫卡、普鲁斯特、凡 高、安徒生、叔本华、萨特、乔治 艾略特、简 奥斯丁、梭罗、贝多芬、勃拉姆斯等西方近现代知名艺术家、哲学家或文学家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秘密,剖析他们孤高的精神向度,对存在的根本性的探求,他们的人生和作品何以超越俗见,获得独有的灵魂刻度,使读者了解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人生故事、艺术成就及对艺术史的独特贡献。
《岁月待人归》是徐悲鸿先生weiYI自述成长传记作品。徐悲鸿以赤子之心,自述生活及艺术成长,充分展现徐悲鸿的人生经历,从乡村到上海,从北京到欧洲,一个穷苦青年何以成为一代艺术巨匠? 在战火纷争中颠沛流离,徐悲鸿绘就了怎样的人生?从徐悲鸿的经历与游记、谈艺、友人交往书信中感知大师的赤子之心,大师的普通生活,为生活而艺术的人生理想。愿你活的认真,做岁月的归人。所配插图也选自徐悲鸿本人的画作。
《米开朗琪罗传》为中英对照双语版,是一部关于文艺复兴后三杰之一米开朗琪罗的传记,是法国文学家罗曼 罗兰名人三部曲之一,也是傅雷的经典译作之一。米开朗琪罗拥有可以影响一个时代的强大力量。在他之前,佛罗伦萨的艺术天空是沉闷的、缺乏活力的,他的出现如疾风骤雨般吹散了笼罩其上的阴云。在他之后,米开朗琪罗的风格几乎影响了三个世纪的艺术家。这部传记主要由上编 战斗 、下编 舍弃 和尾声三大部分组成。作者用真实的笔触记叙了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曲折的一生,高度赞扬了米开朗琪罗的艺术成就,并对其内心世界进行了剖析,从而使一个平易近人又超凡脱俗,且具有无与伦比艺术天赋和创造力的米开朗琪罗展现在读者面前。
风雨如晦的民国初期,岭南大地雄起了三位艺术大师:陈树人、高剑父、高奇峰。他们高擎着改革创新的大纛,一扫当时中国画坛柔靡陈腐之陋习,任由明枪暗箭,不惧风狂雨骤。 陈树人那托物言志的诗《水仙》能反映他的人生心志与高风亮节:任他红紫尽成尘,剩得凌波飘渺身。仍向漫天风雪里,金坚玉洁见精神。
有人说赖少其是版画家,有人说他是国画家,有人说他是书法家,有人说他是作家,有人说他是革命战士,有人说他是行政官员……是的,赖少其就是20世纪一位集多种身份于一身,充满革命热情与艺术天分,富有传奇色彩、德艺至淳的文化巨人。
葛饰北斋,日本江户后期 代表性的浮世绘画家,在西方,他是与达·芬奇齐名的19世纪 的画家,对莫奈、梵高、德彪西等艺术家有着深远影响。以《神奈川冲浪里》为代表的北斋作品时至 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引发再创作。 为什么是葛饰北斋获得了如今这样的地位和评价?以他为代表的浮世绘艺术是如何到达欧洲,又为何在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力? 传记作家神山典士走访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奥赛博物馆的美术史专家、亲历者后代,揭秘“日本的北斋”如何成为“世界的北斋”!
本刊中近八十开洋洋万言的墨迹尺牍,均系大千先生写给交好了大半生的挚友、原国民党政要张目寒的私人信函;而关于二张生前交往情形亦可从中得到进一步印证。不难发现,彼时的大千先生并非如今传说中那么得意,而字里行间许多感人至深、质朴、率真的语言恰恰印证了大干先生的率真与多面,面对这些如泣、如诉、如歌似舞的点划和书写中饱含的情节痕印,恍如隔世重逢,似乎又看到了昂扬勤奋、博才多识、情性多面、信义至重、魅力特异的大千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