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笔勾勒了1901年至1950年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群像。他们当中有种族主义者、怪人 和机会主义者,也有英雄、天才和无私的捐助者。同时也包含41项药物与疗法的诞生:白喉疗法、疟疾研究、血管缝合术,血清、盘尼西林、青霉素、维生素的发现 这些医学研究成果深刻改变了20世纪历史进程,串联起了半个世纪的战争、疫病和匮乏。作者打破了白衣天使们寻找奇迹疗法的刻板印象,真实描绘了众多医学工作者的个人生活,揭示了医学进步背后错综复杂的人类现实。 本书不仅是了解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绝佳传记作品,更是一部有趣有料、兼具科普性和启发性的医学小史,集医学史、人物传记、科普于一体,内容丰富,故事精彩,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
2015年,日本科学家大村智与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等三人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的诺贝尔颁奖词中写道:寄生虫病已经影响了人类几个世纪,这不仅是全球健康问题,它也阻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他们三人(大村智、坎贝尔、屠呦呦)改写了人类遭受肆虐寄生虫病的历史,由于他们提出的革命性治疗方法,人类有望永远根除这些虫媒传染病,这也是人类医学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胜利! 大村智出身农村,他能够从一名平凡的高中夜校教师成长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背后有哪些动人的故事?他研究发现的阿维菌素,被誉为20世纪自青霉素发现以来人类重大的发现之一,背后又有怎样的曲折过程?大村智被誉为稀有的拥有四张 面孔 的研究者,他究竟有何独特之处? 本书将带您去认识这位非比寻常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临床医学病例精粹译丛助您成功! 本译丛通过病例描述和分析,提供了普通医学教科书不具备的重要临床信息。本译丛采用提问的方式,启发读者思考疾病的鉴别诊断,并设计治疗方案,是拓宽知识面及自学的理想用书。 ·真实的病例学习,病例描述包括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鼓励您提出自己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诊断答案于病例描述下一页给出,同时还有对相关疾病及针对性的处置进行的讨论。 ·每个病例提出3~6个临床要点,帮助您避免意想不到的失误和并发症,并获得的效果。 本译丛以独特的互动性、富于乐趣的有效方式评估和提升您的临床技能!
扁鹊是我国先秦时期最为的医学家,他对祖国医学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其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有关扁鹊的生平、里籍情况,历代争论不休。本书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相反、走访有关专家、实地考察其活动轨迹,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是一部研究扁鹊生平事迹的学术专著。可供中医工作者、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全书分为绪论及上篇、中篇、下篇。绪论全面介绍临床思维(诊断思维和治疗思维)的内容和方法;上篇:内科临床思维程序,介绍了常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思维方法和步骤;中篇:常见内科疾病的临床思维,结合临床资料,分别对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与代谢、神经系统疾病及风湿病和结缔组织病的诊疗思维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下篇:思维讨论病例,列出了一些较复杂的病例,并进行了示范性讨论。本书内容翔实,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简明扼要,理论联系临床,实用性强。本次修订不但补充了许多内容,还结合外进展进行了更新,适合广大医学生及各科临床医学,尤其是内科医师参考。
颜福庆是的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他先后创办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湖南医科大学前身)、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即原上海医科大学前身)、中山医院、澄衷肺病疗养院(上海肺科医院前身)并与中国红十字会订约合作,接办该会总医院(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前身)等医学教育和医疗机构,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作出了的贡献。他非常重视预防医学,1927年创建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伊始,便亲自组建公共卫生科,并创建吴淞卫生公所,作为公共卫生实验区,积极开展城市和农村卫生工作,且坚持始终……本书详细介绍了颜福庆的传奇人生。 他是的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他先后创办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湖南医科大学前身)、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即原上海医科大学前身)等医学教育和医疗机构;
王合三先生(1881-1955年),男,满族黄旗人。早年随先人迁居河南开封,后废儒习医,以儒医两界名流誉满中州,尤擅长内、儿、妇科,常随手取效,名振中原,特别是在《伤寒论》方面,研究颇深,多有灼见。 本书在收集王合三先生遗作的基础上,结合先生生平讲稿及临证经验,进行整理而成。全面反映了王合三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精华,同时,结合现代研究以及典型病案,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挖掘先生的思想精髓,以启迪后学,供广大医务工作者阅读参考。
本书包括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及年谱四部分。 书中“专病论治”收录了米伯让研究员有关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克山病、传染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大骨节病、、肾病综合征及疰夏9种病症,从病因病机、辩证论治、病案举例、预防护理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这些诊治经验均来源于实践,在20世纪60~70年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体现了他对传染病、地方病和疑难病症采用中医药治疗的学术特色。“诊余漫话”介绍米伯让研究员医学论文16篇,涉及《内经》《伤寒杂病论》理论探讨及中药计量改革、文献医史整理、中医建议等方面,内容丰富,观点新颖。 本书力求客观地反映米伯让研究员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独特临床经验和学术见解,具有较高的临床、学术及文献价值,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重要的参阅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