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收录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夫人和孩子们的一百多封书信,每一封信都饱含着对妻儿的真切关怀。梁启超在写给子女的信中,没有居高临下的威严、不苟言笑的古板,或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是以平和的笔调、开明的思想、像朋友一样的方式,将毫不掩饰的慈父之爱表达出来,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在不经意之间表露出立身处世的原则和淳朴清正的家风。 读者通过本书将全面了解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从中借鉴大师的育人智慧,汲取优秀的教育理念,让子女受益终身、成人成材。
《钱穆传》以丰赡翔实的史料,层层剥去历史的尘垢、文本的遮蔽,以历史学家、教育家钱穆先生的人生阅历为主线,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成长经历、创作《国史大纲》等诸多著作的历程及学术成就等融入其中,鲜明地勾勒出其思想演化的轨迹,不仅总结了先生在中国历史和儒学上的不凡成就,分析其重要著述的特点和写作背景、史学研究的特色,还努力展现出传主最本真、最人情化与生活化的历史面目。 本书作者史学功底深厚,文笔生动,立足于知人论世的人物传记体创作,客观描述了大学问家卓荦不凡的一生,全面再现了钱穆作为历史人物的真实性、立体化的影像;通过描述与钱穆相关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也让读者得以一窥清末民初直至八九十年代的时代变迁的历史风云。本书既叙事严谨又文采盎然,史学视野与文学表现相互融合,史料性和可读性
梁漱溟(1893 1988)是现代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他坚持独立思考,特立独行,表里如一。人们在服膺他的思想的同时,尤为钦佩他的人格。 梁先生的著作多关涉人生和社会问题,读者从中不仅可以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主张,同时可以品味出他的崇高品格是如何造就的。然而读者往往无力遍读其著作,因此影响了对梁漱溟先生的全面准确的了解。为了帮助读者较为全面而便捷地了解梁漱溟先生的思想、经历、品格,我们编选了这套 梁漱溟作品系列 。 本书以 谁从我的世界路过 名之,主要是梁漱溟先生在书中回忆对其人生有重要影响和他所交往或接触的重要人物,从中不难看出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的一个侧面。 正如中国当代著名学者雷颐先生所言: 梁漱溟先生经历丰富,他对人与事的回忆
1998年初,我国条中外合资开发建设的地方铁路——金温铁路全线通车。先生作为这条铁路的“催生者”,功不可没。本书由实际参与金温铁路项目的侯承业博士根据相关的信函、文件、合约、新闻报道、施工简报、典礼纪要等,以及南先生本人的口述资料编写而成,除了真实、原本地记述了金温铁路修建的始末,更是一再地重申南先生对于“人心”的寄望:在修出一条实实在在造福百姓的铁路之外,他更希望所有人摒除成见和私心,为全民做贡献,借此修出一条“通往人心的大道”。
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1909年考取首届清华庚款留美生,学成归国后,就职清华,自教员、教授、教务长而校长。1931年底担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创办台湾新竹清华大学,1962年5月在台北逝世。被尊誉为“一个时代的斯文”、清华的“终身校长”。 梅贻琦是20世纪中国最的教育家之一,以大师论、通才教育、自由学术和教授治校的教育思想,忠诚无私、刚毅仁爱、沉默寡言、由贤而圣的人格精神,奠定了清华大学的灵魂,在十几年时间内,领导清华同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开创了清华大学的黄金时代,主导了西南联大的教育奇迹,使当年中国高等教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作育多士,桃李满天下,为世界贡献了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新中国培养了十几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涌现出梁启超、王国维、陈
曾经的大先生们学贯中西,不深厚的国学根基,对西方的民主科学也感同身受。在那个百无禁忌的年代,文化不断碰撞、交流,在空地上横站出了与中国皇宫、西式城堡迥然不同的精神建筑。本书辑录了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胡适、林语堂、金岳霖、梁漱溟、陈寅恪、钱穆等大师们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借以通过这些片段,感受他们的种种风范。
季羡林先生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评传从季羡林先生曲折的求学生涯、学术研究、业余生活等,再现了季老近百年的坎坷人生、广博弘大的学术造诣以及浪漫多彩的生活情趣,突出反映一位世纪老人、一位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并从学术研究的观点进行评价,为方兴未艾的季学研究助力。
国学大师如何教育培养子女?他为什么说自己没有学生?学佛只能吃素?如果您想寻找其中的答案,请阅读南一鹏先生的《与天下人同亲:我的父亲》。本书作者南一鹏是先生子女中跟随先生时间最长的一位。他用饱蘸深情的笔墨,具体生动的故事,向读者介绍了先生立心高远的人生抱负,细致入微的言行家教以及作者终生受益的体会感悟,从一个平凡的亲人视角来解读一个不平凡的国学大师,新颖独到,令人难忘。
本书是梁漱溟儿子对父亲梁漱溟的全面追忆,书中配有大量珍贵图片,作者回顾了父亲梁漱溟风云激荡的一生,他十年浩劫中的所作所为,他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建设运动的思想行动轨迹,他为和平建国所作的努力,还有他直言敢谏的历史回忆。书中还描绘出了家庭生活中的梁漱溟,作为父亲的梁漱溟的摸样,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我们走进了这位现代思想大家的内心世界。 早自上世纪20年代起,父亲就倡言:“世界未来文化,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这里所说的“中国文化的复兴”,就是指孔子思想对人类生活的真价值终究有一天会为人类所理解所认识,并用之于自己的生命,用之于自己的生活,以解决人类自身的问题。 ——梁培宽
周作人曾说:“我们读明清有些名士派的文章,觉得与现代文的情趣几乎一致……很有现代气息了。”明朝的士大夫们以各自的体验和思考留下了这些旖旎的篇章,为新文学革命的诸大家开启了创作的典范,也使今天的我们能借着这些文字,重新回到那个“人性复苏”的时代,并以今人的眼光去挖掘潜藏在丰富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背后的,那些追求人性自由的灵动与激昂。
本书是梁漱溟儿子对父亲梁漱溟的全面追忆,书中配有大量珍贵图片,作者回顾了父亲梁漱溟风云激荡的一生,他十年浩劫中的所作所为,他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建设运动的思想行动轨迹,他为和平建国所作的努力,还有他直言敢谏的历史回忆。书中还描绘出了家庭生活中的梁漱溟,作为父亲的梁漱溟的摸样,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我们走进了这位现代思想大家的内心世界。早自上世纪20年代起,父亲就倡言:“世界未来文化,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这里所说的“中国文化的复兴”,就是指孔子思想对人类生活的真价值终究有一天会为人类所理解所认识,并用之于自己的生命,用之于自己的生活,以解决人类自身的问题。——梁培宽
《季羡林口述人生》首先是一部信史。言其可信,是因为整部书都由季老在世之时亲口叙述。据季老的学生、口述史整理者蔡德贵先生说,每一页的内容皆有录音资料为基础。还有什么证言比历史的当事人的原话更真实可信的呢?本书以季老一生的经历为自述线索,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他这辈子对有些人、有些事究竟如何褒贬,以及为何这样评价。正因为自述的可信,本书才能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更为真实的季老。同时,整理者与编辑又做了数量不小的注释,这些注释有的可以纠正季老对人名、时间等的记忆之误,有的提供了季老口述的背景,更增加了本书的可信度。这显然是那些以第三人称为角度来描述季老的书籍难以作到的。
《刘伯温传》是一部全面评述刘伯温的著作。详细介绍了刘伯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过程。全文观点鲜明精当。见解深刻独到,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和历史人物传记创作上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刘伯温传》由《国学典藏书系》丛书编委会主编。
《牛棚杂忆(水墨插图版)是季羡林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作品。本书记录了季羡林先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遭遇和经历,用他的话说是“一本用血换来的,和泪写成的小书”。这本书的思想性、可读性极强,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用自己的良知在书写历史,用极为真切、理智的笔触去描写发生他和他身边一群知识分子身上的事,同时对于这段经历有这深刻和理性的思考,无疑,这是一本非常可贵的书稿。 《牛棚杂忆(水墨插图版)》为《牛棚杂忆》的插图版,鉴于插图在书中的重要性,特请著名画家马良书先生按书内的内容和背景作画,使得此书更适合青年人的阅读。马良书先生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摸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可谓掌握季羡林先生神态和容貌的特征,他画的季羡林可以说神形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