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晖编*的《苏雪林年谱长编》,自苏雪林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农历二月二十四日出生至1999年4月21日病逝,以编年体事录注的方式,逐年逐月逐日撮其重要事迹,忠实记录苏雪林的人生之旅。 笔者在撰写苏雪林年谱之前,曾花费较长时间,查阅她一生活动轨迹的**手资料,通读了她所有已出版的*作,并搜集了相当多的书信(800余函)及大量佚文,对年谱中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接触到的有关知名人物、教学与研究中的重要成果、学术上的重大发现,都一一查找当时背景资料,核定史实,细致梳理,以注解的方式,简要做出交代,目的是凸显这位几乎要跨越三个世纪的知名作家、**教授、*名学者丰富而传奇的一生。
张镃(1153—1235),字时可,后改字功父(又作功甫),号约斋,家本成纪(今天水),寓居临安(今杭州),乃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家世显赫;尝历直秘阁、临安通判、司农寺丞、太府寺丞等职,在宁宗朝声援北伐,复与史弥远等谋诛伐金失败的韩侂胄,后忤史弥远而贬死象台,是南宋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张镃又为宋末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李震同志是一位在学术上有造诣的年轻学者,治学勤奋刻苦,在学读书期间便致力于曾鞏研究,早年所撰《曾鞏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一文在《文学遗产》(一九八六年第三期)发表后,就曾得到学术界的好评。近十余年来,他虽然担负着繁重的教学和教育行政工作,但仍能了时间,孜孜不倦地潜心于曾鞏的研究工作,寒窗而壁,锲而不舍。他系统而深入地钻研曾鞏诗文,并到南京、北京、上海、潘阳等地图书馆,广泛查阅各家诗文集、诗话、笔记、史书和类书,沉浸于文史典籍的爬梳考察之中,搜集曾鞏资料,以摸清历代学者对曾鞏研究的底细。这本《曾鞏年谱》,就是他在翔实地掌握了大量曾鞏资料的基楚上,经过多年研究考订后写成的。
金宁芬编著的《明代中叶北曲家年谱》共撰写了七位明代中叶陕西名家的传略、年谱。他们是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前七子”之一,的杂剧、散曲名家王九思;散曲名家张錬;理学家、文学家韩邦奇;诗人韩邦靖;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吕柟、马理;儒将彭泽(彭泽是兰州人,但在明代兰州属陕西临洮府)。
一代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生前,不仅长期执教于各学府,杏坛耕耘,桃李满天下,而且诂经谭史,学贯四部,著作等身,成就非凡。可是鼎革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术界对他存在不少误解和空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他的生平、思想、著述和教学活动知之不多,因而给准确评价这一历史人物和研究他的学术成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所以年谱的出版,或许有助于改善这样的研究现状。本书体例完备,材料丰富,论述清晰,取合得当,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功力和严谨的学风,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厉鹗是清代*重要的文学家和学者之一,本书为 其年谱长编。内容分年谱与附录两大部分,年谱又分 正谱与后谱两部分。正谱详载厉鹗生前事迹,包括世 系、交游、*述、评选、藏书、交游、酬唱、婚姻、 科举、行旅、游览、疾病、经商等,事无巨细,不惮 繁复。后谱叙录厉鹗身后事迹,以明其地位影响之起 伏变迁,包括友朋追怀、文献流传、后人评论等。附 录包括墓志、传略、*述考、轶文辑存四个部分。 申屠青松*的《厉鹗年谱长编/当代浙江学术文 库》体例完备,材料丰富,考证精审,系年准确,忠 实而细致地再现了厉鹗一生行止及其时代场域、历史 影响,同时对其*述、轶作进行了系统考证、整理, 有助于为厉鹗研究的深入拓展提供坚实的文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