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拜 库南拜耶夫(1845 1904),哈萨克族伟大的思想家、作家、作曲家、哲学家、教育家。他是哈萨克文学代表性人物。 由于阿拜的政治理想以及有关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和社会发展的思考主要是由他富于艺术魅力的诗歌表达的,因此阿拜又被哈萨克人民推崇为诗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是据此于1995年将阿拜列入世界名人的行列,称他为伟大的诗人。 本书对早期阿拜研究进行了梳理,对阿拜学奠基人穆合塔尔 阿乌埃佐夫的著作及作者本人的探索成果做了简略介绍。本书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阿拜和他体裁多样的诗歌、他的创作活动对我国哈萨克文学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他在世界各地的影响。
本书以阿拉伯语文学为中心,立足作者的阿拉伯语与法语的双语经验,集中思考了文学翻译问题、阿拉伯小说的起源和当代摩洛哥文学的演变、阿拉伯语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等问题。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人如何成为单一语言使用者”,“你无法翻译我”和“对—话”。在 部分主要是从个人成长与阅读、生活经验中,得出人是如何与自己的母语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互相成为彼此的存在。第二部分主要谈了具体文学作品的翻译问题,既有阿拉伯语文学对外翻译的思考,又有重大经典作品翻译为阿拉伯语时遇到的问题,这些评论不仅仅是作家感性的思考, 是与前沿的翻译理论对话。从巴尔扎克《幻灭》到《一千零一夜》,从堂吉诃德到但丁、麦阿里,从歌德到罗兰·巴特……通过众多作品的翻译学问题讨论,对翻译、文学中双语性的变形、阿拉伯小说的多种起源以
《深度学习》一书反思美国公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灌输知识,而没有注重提升能力,缺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缺乏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无法在完成高中学业后胜任大学学习,更无法像成年人适应社会。在《深度学习》一书中,教育战略家莫妮卡?马丁尼兹和社会学家丹尼斯?麦葛瑞斯带读者进入8所公立学校,那里的老师和学生向我们展示何谓“深度学习”,如高中生与工程师一起开发节能办法,年轻人去阿帕拉契地区进行口述历史的探险,挖掘永续性的复杂度,这些都提供了针对当代学校可能性的一个激励人心的探索。这是一本易于阅读的好书,为我们展示出那些能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注入真正帮助的学校和实践案例,这本书适合所有关心学校如何能够培养真正创新和有用之人的双重需求。强调如何在这些探究中学习批判性思维、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时不
本书以 语法体是对情状不同发展阶段进行突显的语法范畴 和 语法时体现语法体所突显阶段同参照时间在时间轴上的位置关系 为基本理论观点,分别对现代波斯语的体系统和时制系统进行了描写,对该语言陈述式条件下各种动词形态的体义和时制意义进行了解释;在此基础上,对不同语法体意义、语法时意义之间的横向语义联系进行了探讨,认为现代波斯语常见的九种陈述式动词形态都是时体结合体,在由表体的语法手段对情状的某个发展阶段进行突显后,由表时的语法手段通过体现该阶段同参照时间的位置关系来反映时制意义。
《马来西亚语三百句(第2版)》是“外语实用口语三百句”系列中的一部,原书出版以来备受读者好评,为了使书中内容更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读者需求,我们及时将原书中的一些文化知识、语言知识点、篇章结构等内容做了升级更新。该书语言地道,行文流畅,内容实用,简单易学。为了使读者更好学习语言内容,我们还为该书配制了由马来语外教朗读的光盘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