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是一个盛产历史学家和诗人的国度。没有专门为历史学家设立的诺贝尔奖,如果有,许多智利史学家都应被列入候选名单。两位智利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和巴勃罗·聂鲁达——已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智利人在以诗文描绘他们国家的独特之处方面,成就斐然。 萨尔瓦多·阿连德的社会主义尝试和奥古斯托-皮诺切特的军事统治使世界的注意力聚焦于智利。这些引起矛盾冲突的历史事件使智利人相互争斗,使利益攸关国为了这一党或那一派的利益插手进行干预。随着1990年民主的复归,相互争斗的党派之间有了某种程度的和解,但仍然是互不信任。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巨大的物质进步,促使各方就未来政策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一致。 智利是个放眼全球的国家,其民众关注着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一切。智利人不仅密切关注国际新闻,而且阅读广
《中国电力年鉴》篇目包括特载、专文、电力规划、电力生产与经营、电力建设、产业报告、科技发展与创新、国际合作、行业管理、企业文化、电力企业、地区电力、科研教育与学术团体、大事记、文献、统计资料、企业风采、附录、索引,主要反映2013年度电力行业和电力企业的概况。
《意大利葡萄酒年鉴》(Vini d’Italia)是世界上权威、传播广泛的意大利葡萄酒指南,由意大利著名的美食与葡萄酒多媒体公司——大红虾控股有限公司(Gambero Rosso Holding S.p.A.)编辑出版。 《意大利葡萄酒年鉴》于1987年首次面世,如今已走过27个年头。广东大沿海出版工贸有限公司作为《意大利葡萄酒年鉴》中文版独家授权出版商,自2012年起引进该书版权,至今已成功出版发行2012、2013和2014版。 《意大利葡萄酒年鉴2014》由60多位出色的葡萄酒专家历时数月、跋涉数千公里,参观葡萄酒产区和数千个酒庄,以精确的标准和严格的盲品方式品鉴了45000款葡萄酒,从而给予每款酒公正的评分,授予每款酒一个到三个杯子的不同级别,即“三杯奖”(Tre Bicchieri),是意大利葡萄酒的奖项荣誉。此次,共计有415款葡萄酒获此殊荣。 《意大利葡萄酒年鉴》涵盖酒庄
《2012中国室内设计年鉴1》主要内容包括:又及餐厅、你的笑颜尚品餐厅、丰洲千之花、领鲜海厨、松原芊锦园、深圳市喜悦西餐酒吧(万象城店)、香港东荟城Loft、港丽餐厅、麻辣诱惑(上海虹口龙之梦)、烧肉达人(上海天钥桥店)、四季怀石料理、俏江南合肥一九一二店、华贸中心万豪酒店NOBU餐厅、风尚雅集餐厅等。
《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12)》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收录了2011年证券期货市场的统计数据以及与证券期货市场相关的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年鉴分为证券市场概况、股票市场、*市场、证券投资基金及衍生品、上市公司、投资者结构、期货市场、证券期货中介机构、大事记等9个部分,另附2011年世界交易所排名,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收费标准,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通讯录等。
《中国室内设计年鉴》是一部记录中国室内设计发展成长的大型文献,她客观记载着业界设计师每年的作品,她更像一部设计“辞海”的百科全书为业界所关注。我们不仅从里面可以观摩中国室内设计界*秀杰出齐全的作品“大汇集”,同时还能就其中有关优秀作品的概念、构思、空间构成、语言色彩、个性化特征和有关议题等进行深入的解读。用“解读”评论的方式去阅读《中国室内设计年鉴》在历年年鉴历史上还是次。她无疑是中国室内设计界值得“收藏”的一本纪实性年鉴。所谓值得“收藏”是因为里面藏有不少有研究价值的作品。同时也代表着中国室内设计界向世界展示中国设计师的设计风采和智慧。
啄木鸟为什么要啄树木?为什么有些动物会随季节变色?响尾蛇为什么要发出声音?鲑如何洄游到出生的河流去?乌贼能不能飞?鱼为什么要结群而游?…… 这本《动物的行为》由美国*图解百科编译组编著,为读者介绍动物世界中各种各样的生命行为。
本书结合影像与精致绘图,剖析文字无法诠释的抽象知识;连续功能解剖图,将抽象知识化繁为简;特定主题问答,以科学的视觉影像回答,让学习更轻松;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奠定科学学习的良好根基;3大领域,16大类主题,囊括10000余种科学知识;单元清晰,获得知识轻而易举。 北极有企鹅吗?为什么有些植物吃昆虫?什么决定海龟的性别?《生态与环境》为您解答!《生态与环境》为《美国*图解百科》的“生命科学系列”之一。
设计者常常喜欢追求创意,但当所谓的创意脱离实际时,就导致了设计危机。这种危机将成为设计行业一个新的话题,它不但针对当前建筑室内设计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忽视室内环境特点和要求,忽视建筑形式与内部空间的整体性,也包括盲目照抄照搬、盲目追赶潮流、盲目进行材料堆砌、盲目听命于甲方或追求效果,以及设计者脱离了人本身的需求而遇到的创意危机。 一切艺术创作的创新问题都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所谓标新立异、推陈出新,都是指在继承过去设计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开拓新思路、发掘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寻找新题材。但在实践中设计者往往把创意都向“形式”靠拢,对“功能”却是浮皮潦草。评论设计的业主、甲方、老板甚至专家评审人员,都是对形式下评语,或根据形式好看不好看挑选方案。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