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两位作者均系多年从事东欧国家研究的高级研究人员,曾在东欧国家学习和工作多年;近年来,数次去这些国家作学术访问,他们熟悉阿尔巴尼亚国情,广泛收集有关资料,以自己对该国的切身感受和从尽可能客观的视角,编写这本阿尔巴尼亚国家志。 在中阿关系被比喻为“天涯若比邻”的年代,中国人民曾对阿尔巴尼亚有较多的了解。自两国关系淡化及随后的“东欧巨变”以来,国人仍在继续关注它的发展和变迁,俗话说:“开卷有益”。作者愿借助此书,为读者提供更好地认识阿尔巴尼亚的过去与现在的文字载体。
人们通常被告知:核电站是最洁净的能源 果真如此吗:核电站安全吗?25年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帮记忆犹新,今天日本福岛电站又重燃危机。在突发的核安全事故面前,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生活原子能的时代,核辐射无处不在,核辐射在给予人类利益的同时,又有损于人体健康,这是一反双刃剑。我们只有认识它,才能趋其得而避其害:只有全民都普及知识,才能在灾害到来时,不惊失措,不轻谣言,把损失降到最小。 本书以不具备专业的读者作为对象,介绍一些核辐射的基本知识,并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尽可能作详尽解答。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问答形式,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治理开发等方面全面介绍了长江的有关知识。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全面了解长江的一本通俗科普读物。
这本文集汇集的是近年来发表的一些人文地理随笔,部分是短文,笔调较轻松,第二部分长些,口气较严肃,虽然口气不同,要讨论的问题都是一类。尽管叫地理随笔,却没有多少讲四至八到,也没有什么游记,更不是指引道路去向(一般认为地理学家最擅长道路)。文中多是一些“想法”,要么是从地理现象引发的想法,要么是在想法中找出的地理内容。
城市在迅猛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这些两面性,吸引了各个学科和各种观点学者的注意,他们希望在这个纷繁复杂的领域中,发现和总结城市发展的规律性,提高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的自觉性。社会的现实需要给一系列以城市为对象的学科提供了蓬勃发展的无限动力。 城市地理学是城市科学大家庭中毫不逊色的一员。地理学家以其空间地域性、系统综合性的独特视角和以人为中心的人地关系的观念来研究城市,而区别于其它城市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地理学获得长足进展,对城市研究作出了贡献,并在学科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中,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吸收了必要的营养,又采用了数量方法、计算机、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手段,成为地理学中最活跃的人文地理分支之一。 现在奉献给读者的这本书,在内容安排上是这样考虑的。章
欧洲联盟由欧洲共同体演变而来,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其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本书对欧洲联盟的组成、发展进程、联盟内部关系,及其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外交等方面做了全方位的介绍。
《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是新郑专集。新郑是郑国和韩国的古都,所收论文论及了郑韩故城的沿革,郑韩故城在中国古代都城中的位置、郑韩故城的平面布局等。另外,也收集了与中国古都研究相关的论文,如古代的瓮城、汉都长安的城市环等。
本书集科学、历史、地理、科学、文学之大成,追问无限遥远的过去,寻觅文明曲折的里程,忧虑伤痕累累的地球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