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济再发达的城市,似乎对城市内涝也束手无策?甚至越发达洪水越严重? 为什么同一块地方在不同时段会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还愈演愈烈? 环顾全球、回望不同文明的历史,我们能否找到一些与水共存的成功模式? 《慢水》跟踪不同水体的 生活习惯 ,探索水如何穿越地上和地下空间,如何与周围的生物互动,也探索水在不同时期造访各地给人们留下的记忆和教训。 综合地质学、水文学、环境工程、景观设计、生态保护等各领域学者和工作者的观点,引介全球各地正在兴起的 慢水 运动,埃丽卡 吉斯在本书中发出预警,我们当前的城市化建设普遍采取让水加速离开地表的思路,选择排挤和侵占而非给水留出空间,这会引发深重的灾难:我们会缺少地表水、破坏湿地生态、增加碳排放,洪水会淹没城市,回到它最初占据的地方。我们付出巨量的经济
本书聚焦 国门生物安全 这一主题,参考大量权威文献,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史实讲述国门生物安全问题的历史渊源,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带读者重温古今中外由于国门生物安全工作缺失带来的惨痛教训,呈现国门生物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并对当前方兴未艾的国门生物安全全球治理提出前景展望,期盼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国门生物安全的认识,推动社会各界协同共治、更好应对国门生物安全威胁,提升国门生物安全治理水平,共同守护祖国绿水青山、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助力。书中重点回顾了生物安全遭受严重破坏的历史,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国门生物安全管理在党的领导下筚路蓝缕、可歌可泣的发展历程,以期引导社会公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在批判社会理论中,人们对过去往往偏重于对人类历史的研究,沉湎于历史的想像;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地理、空间的漠视。本书对这种倾向提出质疑。作者严厉批判“历史决定论”及其对地理学想像的限制作用。在论述福利、伯杰、吉登斯、贝尔曼、杰姆逊,特别是享利·勒菲弗等“后现代地理学先驱先”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主一种历史的地理的唯物主义,即对空间、时间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作根本性的再思考。
作者结合常驻阿尔巴尼亚22年的亲身经历,将阿尔巴尼亚现代政治和社会变迁娓娓道来,重新点燃中国人有关“山鹰之国”,“社会主义明灯”,“歌声飞向地拉那”,“援助阿尔巴尼亚”的记忆火焰。
《城市地理学》是一本城市地理学综合教科书,涵盖了城市地理学的传统内容,并与时俱进地增加了当前的研究文献、相关数据以及更前沿性的研究选题。本书综合了这些前沿课题,并运用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实证和案例、GIS技术和空间分析等来解释城市地区内部和城市地区之间的空间模式和发展趋势。其中运用GIS分析了全球三个巨型城市芝加哥、洛杉矶和墨西哥城的成长和变迁过程。该方法强化了传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并为学生提供了现代方法来研究城市,这一方法可用到其他城市地区的研究中。本书由理查德·P.詹姆斯和詹姆斯·B.皮克著。
在大多数国人的心目中,北极可能是一个遥远神秘的地方,那里冬季长夜漫漫,长年风雪交加,对于人类生活来说是一个绝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那地方居住着一群往冰屋、划兽皮舟、乘狗拉雪撬的因纽特人,他们的冰屋(伊格鲁),狗拉雪撬都是无数孩子以上中魂牵梦绕的事物。 北极是地球上最后的几块净土之一。近年来,随着北极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曾经的净土不再“纯净”;许多动物惨遭杀戮,白茫茫的土地遭受污染,因纽特人的传统文化也濒临解体…… 让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地球村”里的人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吧!
所有人类的书面语中,“地球”这个词都是用来定义我们整个星球的,而不是仅仅特指陆地。或者我们可以反过来看:到目前为止,水覆盖了这个星球绝大部分表面,呼吸着空气的人类、动物和植物赖以栖息的陆地和岛屿也被称作“海平面上的陆地”。 或许这种现象正是因为近期人们才刚刚发现的真理:500年前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生活的年代,人们关于陆地的开头和大小以及海水认知都十分模糊并常有偏颇。从那时起,由坚持不懈的研究,人们已经能越来越准确地描述有关我们自下而上的这个神圣的球体的起源、万分,饮食的物质和动态了。 但仍有许多待解之谜。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尽管人类的一些习惯已显示出明显受到外来因素,如土壤和空气影响的迹象,但仍然保留着其原始的特征。 近两百年来,全球人口已翻了5倍,人类的存在经证实从蛮荒中
在中华建筑宝库中,有一种璀璨夺目的建筑奇葩——楼阁。本书集其大成,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其历史渊源、建筑特色和造型风貌,同时插大量十分珍贵、精美的照片,让读者全方位、多侧面地对中国的楼阁有一个深入浅出的了解,从中获取丰富的历史、地理、建筑艺术知识。
泰宁地处闽西北武夷山脉中段,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作自然景观奥境,在人类生产活动实践过程中,泰宁逐渐显露出它的地域性标志:世间稀有的地质地貌景观与美轮美奂的人文景观——尚书第。泰宁原始的自然山水景观与古朴淳厚的民风,充满了神奇的诱惑,行走在泰宁山水间,让人寻找到了美的参照物。如果说泰宁的文化是无形的精神遗产,那么,泰宁自然山水景观就是这一无形精神遗产具象的展现,人们从泰宁丰富的文化遗产中演绎自然山水,从自然山水中解读泰宁的文化底蕴。
世界上的地名很多,而地名的来源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地名的来源,与人类的航海探险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本书中所介绍的1700多个地名,就是由300多位世界著名的探险家、航海家在航海探险中所发现和命名的。
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大灾难——预测灾难的科学》汇总了历史上的重大灾难记载以及曾经的种种预测。这些灾难不仅曾使成千上万的人遇难,还会摧毁经济或者席卷地球上的芸芸众生。如果说过去我们面对这些灾难束手无策的话,现代的科学与技术则为我们提供了远远优于过去的方法和机会保护我们自己。 ???这是一本内容丰富而又具有科学知识的书,抓住了灾难场景背后的人性特征,紧随专家的成果,为每一个想要了解做预测的时机、可信度以及在灾难中如何保护自己的人提供了翔实而又实用知识。 ???读者们这样评价这本书:“在《大灾难——预测灾难的科学》中,作者带领我们踏上了一段引人入胜的旅程,揭示了各种自然力对我们物种的蹂躏,促使我们珍惜每一天,珍惜地球没有把我们致于死地的每一天。”“就像科学探测器一样,作者深入地探究了
本书是《生活环境中有害因素防护丛书》中的一册。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现代化,种类繁多的化学物遍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化学物既可造福于人类,也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本书对毒物、化学物、外源性化学物及生物因素感染疾病的基本概念以及外源性化学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生物因素和生物转化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着重介绍了外源性化学物和生物因素对人类造成的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以及引起的系统损害和感染的疾病,并对可采取的防治措施做了简要介绍,以增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普及防护知识,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本书适用于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广大读者阅读。
《生活中的化学》系列丛书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入手,以高中化学知识为平台,以化学基础知识为经线,用人们冬小麦中广泛关注且实用的问题为纬线,阐述生活领域化学原理的实际应用与人们认识上的种种误区。 本册《环境与健康》主要讲述与人居环境相关的化学问题,包括健康的居室,起居用品与健康,预防传染病,人居环境的消毒,火灾的消防,天气和健康等内容。供各界人士包括各专来的学生,透过生活中的化学这个窗口,对化学在生活中以及相关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一个正确的认识与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