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师口袋书 常见病常用方》一书,是编者整理中医院名老中医临床常用病常用方经验编撰的的口袋书,面对的是基层临床医师,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本书针对基层临床医生对如何应用中药不清楚的问题,将常见西医疾病按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骨科分为五个章节,每个章节简单介绍疾病,并对其进行中医辨证论治,阐明临床常见表现,介绍组方用药,便于临床查找应用和学习。成书为口袋书,易于携带,内容简洁,实用性高。
《肺栓塞》通过漫画图解的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肺栓塞的基本知识和临床热点话题,主要内容包括肺栓塞概况、症状、诊断、治疗、预防、注意事项;还模拟了六种临床常见的场景,提炼出常见的临床疑难问题和解决办法。本书是一本值得临床医护人员、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以及患者和家属阅读的专业医学科普图书,具有突出的知识性和阅读趣味性。
本书是一本介绍循证医学基本原理,并阐述如何将其原理应用于临床研究及实践的基础读物,向读者介绍循证医学研究和护理质量之间的关系。本书的第2版涵盖了EBM*常用的模块,即治疗、诊断、预后和meta分析。每个模块首先介绍基础心理概念,描述相关的研究过程,然后对相关类型的研究文章进行批判性评价。*后介绍了证据等级的分级制度,并推荐了基准的强度。本书还提供了3个诊断、治疗和meta分析的批判性评价实例。 作者卡梅斯沃?普拉萨德一直是全球EBM运动的关键参与者。他是加拿大和新加坡大学医学系硕士,也是EBM年度讲习班的客座教授,在全世界100多个EBM讲习班任教。
为什么有些人老是生病?咳嗽、流鼻涕、发烧,肚子疼,躲不开的流行性感冒,断不了根的肠胃病。为什么有些人却一年四季百病不侵?为什么有的人生病总是好不了,有的人却能很快恢复健康?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决定自身抵抗疾病能力的强弱。 我们体内的免疫力提高10%,癌症的发病率就会降低50%,其他传染的发病率将会降低一半,我们的身体状况会年轻10岁! 其实在每一个健康的人身上,都有一个设计巧妙,均衡运作的免疫系统。它能恰如其分地抵抗病菌感染,治疗伤口,杀死病毒。良好的免疫系统不会过度反应也不会反应不及,当它的功能运作良好时,数量适当、形式健全的白衄球和免疫体就会共同合作对付入侵者,并将它们一举歼灭。只有拥有恰当的免疫反应才能让我们拥有百分百的健康。
张楚南、刘忠华主编的《新婚健康知识图册》详细介绍了新婚夫妇应该了解的健康知识,内容包括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婚前检查,新婚性生活常识、意外处理,孕育与避孕知识,蜜月期的卫生防病,以及常见性疾病的防治等。
为了帮助医学院校的学生和临床医师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卫生部规划教材(第七轮)内容,提高理论水平和应试能力,我们组织了有丰富一线教学经验和深厚学术功底的教师,编写了本套丛书。丛书的编写主要依据卫生部规划教材(第七轮),同时还参考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等多本较权威的教科书(高教版等),尽可能多地汲取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
本书采用总结性图表的形式,系统地介绍了心脏的功能解剖、心脏电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细胞膜的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及信号转导功能、心肌细胞膜上的各种离子通道与膜屯流、心肌离子通道药理学、心肌细胞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心肌的生理特性、心电图形成的机制、各种离子和神经递质对心脏的影响、心律失常发生的各种机制及其治疗的电生理学基础等。本书可帮助读者全面系统地掌握心脏电生理学的新理论和新观点、理论与临床密切联系,图文并茂,易于理解,启发科学研究的思路。 本书可作为医药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选修课教材,对于从事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工作者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沿袭原著体例收录,以通俗易懂的白话译文解读原文,方便读者轻松阅读和理解原著。全书配有大量金陵古版图和彩色植物手绘图,形象还原了本草的根、茎、叶形态特征,具有实用价值;本书收录的本草,都配以释名、性味、形态特征、功效主治、医家名论、民间附方等内容,力求翔实严谨再现古书的精华,让读者朋友在短时间内了解这部博大精深的药物名著,并能从中收获藏在书中古朴而深邃的本草养生智慧。
人体盆部与会阴部涉及到男、女性生殖系和腹腔脏器延续至盆部与会阴部的结构,因此盆部与会阴部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血液供应、淋巴引流和神经支配等,均令临床医师十分重视,尤其是从事腹部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和男性科等临床工作的年轻医师,掌握这些部位的解剖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书为临床实用解剖图谱系列中的盆部及会阴部分册,全书共十部分:骨盆;会阴;直肠;输尿管盆部和膀胱;阴囊、睾丸和附睾;输精管、精索、精囊和前列腺;阴茎和男性尿道;女性内生殖器;盆部血管、神经;盆部的断面解剖。各部分除对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位置予以较详细的描述外,还对器官的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和神经支配,以及形态和变异给以重点解释;对较常见的临床手术予以形态学的描述。为配合临床影像诊断
民国期间,社会几乎一直处在动荡不安中。可以说,民国的历史是一部政权频繁更迭、战乱不断的历史。在大部分时间里,统治阶层无暇顾及医学教育,当然这也和清末民初西医教育一直为外国势力所垄断有关。统治阶层无暇顾及医学教育的结果,使得医学教育几乎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当局虽偶有教育改革政令,多数情况下却应者寥寥。政府的不作为,也给了医学教育自由发展的空间,特别是在1926年至1937年这段时间里,政局相对稳定,民国西医发展也流派纷呈,成为民国西医教育发展的辉煌时期。 我国西医教育初源于传教士。从客观上讲,传教士和教会医院在把西医引进中国和培训医务人员上功不可没。另外,西方国家在中国的西医派别之争,在学术上起到了百家争鸣的效果,这也促进了民国西医学术的发展。但这些传教士与国外政府或团体,有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