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经过三千年不断发展,已积累奇效良方逾数十万首,其中膏、丹、丸、散、酊、油、锭、栓等类剂型的方(简称 膏丹丸散 )即占半数以上。由于这类方结构精炼,用法奇巧,具有简、便、验、廉的突出特点,因而受到历代医家病家的普遍欢迎和重视。这些医方各具特色,即便在同名方中,也因作者不同,时代不同而结构迥异,疗效迥殊,甚至还存在不少有药无量、有方无名、用药怪异难觅、过用剧毒大毒药物的处方。如何在众多医方中选择结构精当而又安全高效的方剂以供现实所需,已成为当代临床、科研、药物研制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但至今尚无较系统的研究成果问世。通过系统整理,把这类医方从浩瀚的书籍中筛选出来,以供当代临床科研和新药开发之参考,正是《散剂分典》编著的用心所在。
本书精选800余种常用中草药,编写上注重日常应用,将识别方法与使用内容细分版块列述。书中的 功效主治 实用验方 部分落脚于实用, 功效主治 介绍了药物的性味、功效以及宜忌,尤其是对于多部位入药的植物,进行了拆分讲解,详述各个部位的功效主治; 实用验方 则以常用方、常见病、操作简单为原则对方剂择优选录。 形态特征 生境 分布 部分着力于识别,详细介绍各药的形态特征,辅以 生境 与 分布 供读者综合判断。书中每一中草药都保障附有高清原植物图,并尽可能搭配花、果图以全面展示植物的真实面貌。
本书以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 年出版的萧步丹撰《岭南采药录》(根据1932 年萧灵兰室铅印本影印)为蓝本,重点参考香港万里书店2003 年出版的萧步丹撰、关培生校勘本,对萧步丹《岭南采药录》所述的480 种岭南中草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考证。根据《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广东植物志》《广州植物志》和《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等分类学典籍,查清其来源、产地;参照《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广东中药志》《广东药用植物手册》《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等中药学著作与相关考证论文,结合作者们数十年来对岭南中草药进行实地考察和市场调查的情况,梳理其正名、别名及品种变迁,旨在为岭南中草药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形态特征、性味功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个脉络较为清晰的基础资
书稿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讲述抗肿瘤中药的基础知识,介绍抗肿瘤中药研究进展、抗肿瘤中药作用机制。中篇介绍常用抗肿瘤中药300种,按照功效分类。下篇是抗肿瘤中药临床应用,涵括30类各科肿瘤及30种肿瘤并发症的治疗,以及25种传统经典抗肿瘤药对和40种名医常用抗肿瘤药对。此书适合从事肿瘤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者及临床医务人员阅读。同时,也可作为医学爱好者及肿瘤患者的自修读物。
本书收录了精选自《本草纲目》原著中的禽兽部品种数10种,从气味、主治等方面概括了选定品种,部分有附方。
本书以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中药学》(第九版)为参考,精选了300种中草药,并按功效分为20大类、32小类,其中包括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止痰化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等类,采用图文对照的形式精心编排。从别名、来源、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收加工、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精选验方,使用注意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识别和应用。
中成药的广泛应用为广大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然而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中成药的不合理应用日益凸显。本书从辨证用药、辨病用药、辨症用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用药、中成药联用、中西药联用、内外同治、超说明书用药等方面对常用中成药和中药新药的用药思路、注意事项、循证证据等进行了论述,可为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各科的临床医务工作者、药学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提供参考。
中医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本书从针法、灸法、推拿法、外治法、内服法、颗粒配方法一一讲述了中医适宜技术,以及这些适宜技术对应的妇幼相关疾病。中医适宜技术作为医疗卫生领域适宜技术的一部分,以中医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拥有适用面广、安全性好、可用性强的特点,容易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掌握。中医适宜技术临床疗效确切,养生保健作用突出,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技术,推进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本书内容丰富,相关技术说明详细,并具有配套图片,直观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常用中药材及饮片快速识别》依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张贵君主编,科学出版社)和《中药商品学》(张贵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基本内容、严格参照国家中药专业执业药师考试和全国卫生技术职称晋升中药专业考试大纲的具体要求,收载了学生必须掌握和中医药市场常见常用的中药材301种,用药材列目,以药用品种和性状鉴定要点为基本内容,涵盖常用中药饮片近1000种,每个品种项下包括药材基原、药用品名、鉴别要点、药用要点等项内容,并辅以高清晰彩图,充分体现了中药鉴定、中药商品与临床疗效对应的辨状论质原则。全书以图为主、知识点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内容翔实、一目了然。 本书是中药专业大、中专学生《中药鉴定学》《中药商品学》和《中药学》教学实践、实习和实验的参考书,亦可作为职称晋升
《救荒本草》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区域性经济植物志,用简单的文字和科学的植物绘图记录了我国中原地区的可食用植物资源。代表了明代初期中国古代植物学研究的优选水平。
本书共18章,主要内容包括联合用药原则、指征及注意事项等的概述,感冒和各系统(科)常见病的病因、症状、用药方案、联合用药及相应疾病的生活管理、用药建议和涉及药品的适应证、禁忌证等提示。内容丰富实用,切合临床实际。 本书可供医院如临床医师、药师、护士等人员,药品经营单位如药品批发、药店等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师生等参考使用。
本书系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李庆业教授等编。作者根据现行中医高等院校《方剂学》教材和自己多年教学、临床经验,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设计成各种形象、直观的图表进行解释。特别是把所有方剂中所含有的理法方药内在联系,亦用图表描述清楚,可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用药的客观规律,学会中医的方法,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习惯,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简要介绍中药发展史、中药基本理论以及中药的命名原则等。各论收录常用中药148味。分为18类,每一味药均从来源、功效、应用、常用方、注意等5个方面进行简要概述,每一味药均配多幅彩图分别示意药物的性味、归经及药物形态(包括植物图和药材图),间或对相关药物予以比较,或介绍有关中药小常识。每一类药末均有一览表总结本类药物的类别、药名、性昧、归经、功效、基源和药用部位,书末附有药名索引,十分方便读者背诵和集中查阅。 本书版式新颖,生动有趣,一药一页,彩图与文字交相呼应,简明扼要。同《百方图解》、《百病食疗》一样,便于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记忆,也可供中医药爱好者作为中药学入门读物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