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彩色图谱》遴选500种常用中草药(包括植物、 动物和矿物),涵盖基原识别与中药应用知识,内容涉及药材来源、基原动植物形态、采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功能主治、验方等,并配图展示中草药原动植物形态特征及药材性状,是一本实用的中草药教学、生产、检验、贸易以及家庭用药参考书。
中医学经过三千年不断发展,已积累奇效良方逾数十万首,其中膏、丹、丸、散、酊、油、锭、栓等类剂型的方(简称 膏丹丸散 )即占半数以上。由于这类方结构精炼,用法奇巧,具有简、便、验、廉的突出特点,因而受到历代医家病家的普遍欢迎和重视。这些医方各具特色,即便在同名方中,也因作者不同,时代不同而结构?异,疗效迥殊,甚至还存在不少有药无量、有方无名,用药怪异难觅、过用剧毒大毒药物的处方。本书是一本以时代需要为前提的大型中医方剂学文献,是从历代中医典籍、文献中精选集粹而成。全书共收方剂一万二千余首,含丸、丹、散、膏、泥、糊、酒、锭、饼、栓、油、汁、烟等十余种剂型。全书分《散剂分典》、《丹丸剂分典》、《膏剂分典》三部分典。本书为《丹丸剂分典》。
本书收载分布广泛、易于采收、疗效显著的常用中草药500种,按照目前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中的功效分类编排,将收录的500种中草药分为解表、清热、泻下、祛风湿、化湿、利水渗湿、温里、理气、消食、驱虫、止血、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安神、平肝息风、开窍、补虚、收涩、涌吐、攻毒杀虫止痒、拔毒化腐生肌等21类。 全书采用图文对照的形式编排,每味药物按正名、别名、来源、植物形态、识别特征、生境分布、采制、药材形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真伪鉴别、单方验方、现代研究等项记述,并配有1~4幅原植(动)物的图片(包括生境、特写)和饮片图片。 全书图片是编者多年来在野外、种植基地、药材市场、标本馆及药店等场所实地拍摄,认真遴选。图片印刷精美,能真实、直观地展现原动植物形态和药材形状,
《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汇集了535种中药的化学、药理学、临床研究的*成果,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每种饮片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进展。《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在《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年出版)的基础上,增补近10年国内外有关中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文献,力求更好地反映中药现代研究的*进展和研究热点。在品种选定方面,基本涵盖了传统中药(含民族药物)、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三大部分,削减了近年来药理作用研究偏少、尚难对其临床应用提供准确定位的药物。 为方便读者检索,《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还编制了汉语拼音、动植物拉丁学名和拉丁药名索引。本书可为从事中药临床、教学、科研和生产等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并可作为一本案头书检索使用。
本套书选取岭南地区的道地药材、民间草药、少数民族药、引种驯化天然药物,以及具有药用价值的花卉、树木、果品、粮谷、菜蔬等800余种,应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广东植物志》《海南植物志》《广西植物志》《广州植物志》和《广西植物名录》等全国和地方性植物分类学典籍,查清其来源、产地与生境;参照《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广东中药志》《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等中药学著作及《山草药指南》《岭南采药录》《生草药性备要》《本草求原》《南方草木状》等本草著作,结合作者团队数十年来对岭南中草药进行野外考察和市场调研的实践经验,梳理其学名、中文正名、中文别名、性味功效、品种变迁及历史文化背景,并以简要清晰的文字和多部位、多角度的图片描述其主要识别特征。旨在为岭南基本药用植物的分类位置、自然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为基础,综合历版药典收载品种,结合民间、地方常用中草药,精选其中约 200 种,按照植物科属分类,详细介绍其中文名、药典收录情况、拉丁学名、别名、药材名、植物形态、生境分布、药材性状、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内容,并配有多角度拍摄的1000余幅高清药用植物、药材实图,囊括花、果、叶、根、植株、原药材、饮片等的鉴别特征,全图写真,突出中草药科学识别,便于读者按图索骥。同时,文前附有 中草药功效速查 , 便于读者通过药物功效进行品种快速检索;附录载有 常见病验方速查 ,收录 1000 余首精选验方以供选用,便于读者快速地获取中草药应用要点,获得更充实、更实用、更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为基础,综合历版药典收载品种,结合民间、地方常用中草药,精选其中约 200 种,按照植物科属分类,详细介绍其中文名、药典收录情况、拉丁学名、别名、药材名、植物形态、生境分布、药材性状、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内容,并配有多角度拍摄的1000余幅高清药用植物、药材实图,囊括花、果、叶、根、植株、原药材、饮片等的鉴别特征,全图写真,突出中草药科学识别,便于读者按图索骥。同时,文前附有 中草药功效速查 , 便于读者通过药物功效进行品种快速检索;附录载有 常见病验方速查 ,收录 1000 余首精选验方以供选用,便于读者快速地获取中草药应用要点,获得更充实、更实用、更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本套书选取岭南地区的道地药材、民间草药、少数民族药、引种驯化天然药物,以及具有药用价值的花卉、树木、果品、粮谷、菜蔬等800余种,应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广东植物志》《海南植物志》《广西植物志》《广州植物志》和《广西植物名录》等全国和地方性植物分类学典籍,查清其来源、产地与生境;参照《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广东中药志》《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等中药学著作及《山草药指南》《岭南采药录》《生草药性备要》《本草求原》《南方草木状》等本草著作,结合作者团队数十年来对岭南中草药进行野外考察和市场调研的实践经验,梳理其学名、中文正名、中文别名、性味功效、品种变迁及历史文化背景,并以简要清晰的文字和多部位、多角度的图片描述其主要识别特征。旨在为岭南基本药用植物的分类位置、自然
本书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将科研成果直接用于指导中药材生产,我们编著《30种岭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套装上中下册)》《30种岭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每个品种的内容包括概述,生物学特性,物种或品种类型,种植地,种植技术,主要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留种技术,质量标准及检测,包装、贮藏及运输,附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工作的总结,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广,内容丰富,既具科学性、又具实用性,是迄今为止较为全面反映上述品种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的专著,可作为中药学教学、科研人员,中药专业学生,中药材生产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岭南中药材生产基地的技术指南。
本书总论系统梳理了中药材种子研究应用简史、药用植物分类及果实类型、中药材种子学等相关的内容,各论重点介绍213种中药材种子的来源、药用价值、采集、形态特征、微观特征、萌发特性、贮藏等内容,配有原植物、种子外观和解剖图、显微特征、X光和扫描电镜图,是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的研究成果集成,为国内对从原植物到种子,从外观性状到微观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的实用型种子图典。
《川产道地药材炮制与临床应用》是对川产道地药材及部分特色品种炮制工艺与临床应用的系统总结。全书分为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对道地药材的形成与认知、产地加工、中药炮制目的与传统制药原则、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和川派炮制临床特色进行了介绍。各论收载100味药材,涉及炮制品规近300种,从每味药材来源、道地性探源、产地加工、质量要求、炮制沿革、药性与功效、炮制与运用、处方配给、使用注意、炮制研究、贮藏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本书是对川产药材的道地性、炮制与临床应用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
本版药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新增与淘汰并举,收载品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二是药品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增加,标准提高;三是中药标准有突破和创新;四是新版药典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和进步;五是力求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社会医疗保险报销药品目录品种;六是*专家扛鼎之作。本版药典聘请全国医药行业323位一流专家学者、投入巨额资金、历时两年编制而成,集中体现了当前中国药品标准工作的新近发展成果。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精细分析图集》分为5部分,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中药指纹图谱的发展历史;各论部分主要介绍35味中药的基原、主要化学成分、高效薄层色谱分析、HPLC分析、小结等内容,同时附有药材彩色图、药材高效薄层色谱图像及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近缘品种部分主要介绍近缘品种色谱指纹图谱的比较;附录部分主要介绍编著者相关论文推荐;索引部分收录有药材中文名笔画索引、药材拉丁名索引、原植物拉丁学名笔画索引。全书内容详实,旨在通过中药指纹图谱的精细分析,达到有效评价中药质量的作用;同时也展示了指纹图谱的实用性和可发展性。
《广东地产药材研究》对于从事广东地产药材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工作的人员来说需要的参考资料是希望系统了解地产药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情况。为此,笔者组织了有关高校、科研部门、药检部门、医院药学部门及中药生产企业的中药科技人员编写了这本《广东地产药材研究》专著。《广东地产药材研究》130多万字,收载了广东地产药材170余种,按别名、来源、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药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附注、参考文献等11个栏目内容来描述。由梅全喜统一审核定稿。
本书分上下册,共收集了民间广泛应用的常见生草药 902 种,每种植物药以图文形式介绍其生草药原植物中文名称、药名、拉丁学名、识别特征、生境分布、性味与功用、常见病配伍、验方精选、使用禁忌和其他功用等。
本书根据人体组织结构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几大系统来进行分门别类,把各种常见病归入其中,然后列出医治的偏方,分类科学清晰,一目了然,便于读者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