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世界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国家,多数没有能够继续维持下去,有的中断了,有的随着文化重心的转移而转移到另外的地区。唯有中国这个国家,既古老又年轻。从原始社会到形成国家,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五千年以上。 中国和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一脉相承,历久而弥新。 中国文化是个发展的、历史的范畴,具有包容性与持久性:除了时代差异外,尚有着地域与民族的差异性。它是在连绵几千年中,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各地域文化(包括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闽台文化等)和各民族文化(包括壮、满、蒙、回、藏等中国56个民族的文化)长期地、不断地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又是多地域、多民族、多层次的立体
中國文壇奇譎多彩,可謂軼聞逸事無窮。本集分 作家韻事 、 瀚墨因緣 、 詩文談屑 、 藝文雜考 、 圖博軼聞 等欄,凡近百篇。 大多由名家?管,抒寫故人面目,娓娓如敘家常,如錢君匋筆下的豐子愷醉眼陶然,王映手繪的郁夫逸趣橫生,章克標追憶的邵洵美風流蘊藉,鄭逸海譜寫的施劍翹如聞其聲 在在再現了以上騷人黑客不凡的風采。 其他還有書法家的倜儻不羈,小說家的博聞廣覽,骨董家的功覓窮搜,考據家的細斠密勘,都描摹得極有風緻。 此外,尚記述了傳世國寶、稀世珍奇輾流傳的秘聞,曠世名畫、絕代古籍顛泬流離的痛史,以及若干博物館、圖書館興辦的緣起。凡此種種,不啻是中國近代文化史一個瑰麗的側面,值得觀賞,值得流連。
本書從詩歌的起源說起,分詩經、楚辭、兩漢魏晉南北朝詩、唐詩、宋詞、元曲及歷代的賦等部分,歷敘中國詩歌的發展源流,評述歷代詩歌的特色和成就,介紹各時代具有代表性的傑出詩人,以及選析了五十多首典型作品。全書文字簡潔曉暢,鮮明生動,評述部分娓娓道來,本身就是文藝性散文。最後有「怎樣學習古典詩詞」一節,可引導初學者入門。
本書概述在中國各地考古發現主要的史前文化遺存。對於史前時代不同發展階段所獲得的重要文化成就,分別就階段和精神兩方面,予以評介。包括史前時代人工取火技術的發明、生產工具的製作、製陶工藝的起源和進步、農業文明的出現、居住建築形式的變化、紡織烹飪技巧的提高、原始藝術的萌芽與發展、原始宗教信仰的主要內涵、埋葬制度的演變等。並就文明諸要素在史前時代的孕育,探討了中國文明的起源與形成。
有人將中國社會譬喻為五色雜陳的萬花筒,其實萬花筒也不足以比擬它的光怪陸離。本集分為 檮杌諸色 、 世相陸離 、 悠然古風 、 市井風習 、 天災人禍 等欄,大多以歷史見證人的身分,抉取中國社會的若干塊面進行了真切生動的寫照。 凡屬只求滿足一已私慾而橫恣,其至岡顧家國、踐蹴黎庶的權貴乃至至尊,諸如陰毒奸詐的慈禧,草菅人命的旺王,竊國大盜袁世凱,貪官污史等,都不無譴責與鞭苔。 囿於愚昧的可笑行為,像白字連篇的將軍,鎖神祈雨的畸行,都有調侃與嘲諷。 現實世界中的真善美,也如同不為塵唉所掩的真金一樣熠熠發光;兩袖清風的總督,博聞強記的通儒,古道俠腸的船家,智救民女的遊俠 ,無不令人感佩。 還有多姿多彩的市井風習,有裨於窺測往昔生活中色調斑斕的一面。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就評文章而言,有兩種涵義;一為讀者本位的看法,即文章的價值完全以讀者主觀的反應,為批評的標準。二為作者本位的看法,讀者需以「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之情懷,評定它的價值。 本書撰述我國有關各類純文學的評介,上自古代的《詩經》,下迄清末小說。涵蓋兩千年來我國歷代著名經典文學作品介紹。本書提供讀者認識我國文學上的演進情形,及各類文學作品的特點。可當作「中國文學簡史」看,也是一本大學文史學系學生必讀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