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對討厭的事、不想做的事,試著說「不要」!~ 捨棄束縛自己的無用執著,不再看別人的臉色過活, 找回真正的自己,讓人生更幸福! ──要為他人著想,不要以自我為中心。 ──發脾氣是不好的,以和為貴。 ──要善解人意,體貼待人。 ──保持開朗,積極正向。 這些從小到大被教導的待人處世之道, 是否讓你感到喘不過氣? 本書作者Meg.曾經是一個總是以笑容待人、不發脾氣、優先考慮他人的人, 她認為只要遵循這些待人處事的規則,就能過上順遂又幸福的人生。 但在26歲那年,心律不整以及恐慌症卻找上了她, 心理疾病讓她終日處於精神緊繃的狀態,只能每天在家閉門不出。 然而以女兒在學校受到欺負,到學校找社工諮詢為契機, 她終於發現自己一直以來壓抑情緒的
注音符號是孩子重要的學習歷程。針對此抽象的符號學習,本遊戲書採多元的學習方式介入: 1.以視知覺圖像協助符號記憶:如以「衣服」圖像融入「ㄧ」的學習,以「帽子」圖像融入「ㄇ」的學習等。 2.以聽知覺口訣協助符號記憶:如以「把手ㄅ」、「跑步ㄆ」、「帽子ㄇ」等口訣,藉由反覆唸讀,建立符號的聯想,再進一步針對37個注音符號設計短詩,例如:「王爸爸,拿茶杯,握把手,慢步走」,讓孩子找出共同的注音符號「ㄅ」。 3.以肢體動覺融入聲調學習:以人偶動作圖提示聲調的起伏與寫法,如人偶的手往上舉,表示音調上揚的「二聲」。 4.以操作貼紙增強學習意願:利用貼紙認識符號,練習拼音以完成作業,如題目為「ㄅ ㄚˊ」時,孩子需從圖像貼紙中找出「拔」動作的貼紙黏貼。 5.針對常見錯誤類型進行學習
散步,就是一種旅行 文學*赤裸的隨筆告白, 心靈與自然的放逐步履, 獻給 每 一 顆 孤 獨 心 靈 的 旅 者 ? 《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是盧梭臨終前的最後一部作品,盧梭在生命最後日子裡,在「沒有兄弟、鄰人、朋友,沒有任何人可以往來」的悲淒境況下,坦然展露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 他在散步中寫下、原本無意發表的這些文字改變了世界命運,啟蒙了19世紀浪漫主義,影響當代後世甚巨。今日讀來,它不僅僅是身體的漫步、心靈的漫步,更是一次文學的漫步,是城市旅行書寫、自然文學以及心靈寫作的典範。 ? 這本小書也成為法國最優秀的散文作品之一。 書中的十篇〈漫步〉沒有預定次序,並不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漫步之一》說明作者在寫這部作品時的精神狀態以及這部作品的主旨:現在的問題已不再像《對話錄》那樣想要說服讀者並進行辯
「 作者以深入淺出、平實易懂的文字,系統化地介紹質性研究設計的內涵與步驟,同時輔以實例的說明,協助讀者進行一場『知行合一』的理解與實作。對於初學者而言,可作為按部就班,逐項完成的研究計畫撰寫藍本;對於有經驗的研究者而言,是再次檢視研究工作,精益求精的指引;對於學術教學者而言,更是架構完整,組織縝密,兼具理論與實務的教學手冊。」 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高熏芳 本書作者Joseph A. Maxwell長期從事質性研究,他將質性研究定位為一種「互動」的取向,建構出包含五大要素:目的、概念架構、研究問題、研究方法以及效度的研究設計模式,彼此間互相呼應且密切連結。作者捨棄艱澀難懂的術語,以清晰有力的敘述,說明質性研究的內涵(what),更輔以範例與習作,協助讀者了解研究如何進行(how to)。《質性研究設計
內容簡介 與其一再下定決心, 不如利用好習慣養成意志力。 ★★美國Amazon讀者4.8顆星盛讚★★ 意志力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對於「意志力」這件事,最重要的是:先行動,再談成果。如果你遲遲未踏出第一步,不知道起點在哪,又要怎麼跑完全程?或是一開始你就先自我設限地想著自己一定做不到,當然就註定會失敗。 本書詳細列舉經科學研究實證有效的75種方法,看完目錄後,如果你發現某些方法引起你的共鳴,讓你願意選擇單個或多項來組合搭配,並持續刻意練習,恭喜你,你已經處於領先階段!因為有些人看完本書後,對内容只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而不願起身力行。若是你可以立即行動,毫不拖延,那麼你離完成目標就僅在咫尺! 強化意志力的刻意練習: #利用「二十秒法則」啟動好習慣模式。 某種行為能在二十秒鐘內啟
《我好怕》一書是由充滿童心的兒童輔導專家陳昭伶老師及國際知名藝術家許敏雄教授,為了幫助身體或心理生病的成人和兒童們所共同創作的一本繪本。全書包含十ㄧ幅大插畫,故事以「你知道牠最怕生什麼病嗎?」拉開序幕,並由十ㄧ種動物一一上陣回答;答案頁則是由三連頁(包含驚奇的拉頁)所組成的大插畫。 本書是ㄧ本關於生命教育、情緒教育以及培育復原力的超幽默繪本,作者和繪者期待讀者們閱讀完此書後,能以不同的心情和態度來面對生病這件事。《我好怕》可說是ㄧ本企圖讓孩子們喜愛文學,並熱情地邀請讀者們進入兒童文學世界的作品。 喜愛童書的朋友們不可不讀的理由: 特色1:本書為「好書大家讀」的評審許敏雄教授特別為國內兒童所創作的難得作品。許敏雄教授之作品曾受邀至紐西蘭、法國、韓國、美國、日本參展
「 為什麼我會記得這些、忘了那些?」 一趟對記憶、感受、大腦的深邃漫遊和精采探索, 理解大腦記憶是如何創造認知並決定我們的行為。 精神病學家以真實案例故事和文學哲學電影作品,向我們揭示大腦的奧祕, 用*新的神經科學研究重新定義我們對大腦記憶的認知。 ◆都柏林三一學院精神病學教授薇若妮卡.歐金的神經醫學*威之作。 ◆《衛報》、《紐約時報》、《觀察家》、《星期日泰晤士報》一致好評力推! ◆《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作者菲莉帕?派瑞(Philippa Perry)讚揚力薦:「讀來精采。作者用豐富的案例研究讓困難概念變得容易理解。心理輔導員、心理治療師、心靈導師和精神科醫生都該好好閱讀這本書。」 ◆從精神醫學到神經科學的闡釋應用,旁及思覺失調症、產期憂鬱症、失智症、失憶症、腦瘤、厭食
21世紀初,正向心理學興起。心理學的研究趨勢,正式從原先強調人類的病態行為研究,派典轉移到研究人類原本即具有的健康、優勢長處、正向行為和成就表現等問題。素有「正向心理學之父」尊稱的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教授,也在其新近著作中宣稱正向心理學應該是一門研究幸福感(well-being)而不只是快樂(happiness)的科學。因此,本書即是透過引經據典,延伸闡述正向心理學的研究報告與心得,並提出筆者對「幸福感」研究的新主張──「幸福金字塔模型」理論,作為本書的學術理論基礎,同時據以說明造成不幸福的來源、如何獲得幸福的方法,以及追求永續幸福的應有作為。期許每位讀者都能經由閱讀本書及實際演練每章的練習作業,獲得一個圓滿的幸福人生。
本書分為五篇十六章,第一篇為緒論,針對教學的意義、性質與教學研究的趨勢做探討;第二篇為計畫,內容共有三章,分別探討教學過程、教學計畫及教學目標;第三篇和第四篇為教學執行,內容包含教學策略,例如:引起學習動機、講述技巧、發問技巧、班級經營技巧、教學媒體製作等;並介紹幾種重要的教學模式,例如:直接教學法、討論教學法、協同教學法、合作學習法、情意教學法、個別化教學法;第五篇為教學評鑑,介紹學習結果的測量與評鑑。 本書內容不只重視教師的「教」,也相當重視對於學生的學習歷程與學習特性的了解,如此方能提升教師的教學成效。
名人推薦 專業資訊好多!每一章都描述一種遊戲類型及其歷史根源與實證支持。每一種遊戲類型的運用都詳細說明,也提供對療效助益的了解。適用的年齡範圍清楚界定出來,同時針對不同個案提供挑選材料及裁減技術的具體建議,讓實際執行更為容易。作為一本廣受推薦的教科書,本書將會提供學生用來區別不同技術所需的知識。感謝有這本經典書籍的新風貌! Linda Homeyer 一本珍貴的書籍!作者們採取跨理論的取向蒐集了證實有用的諸多技術,適合所有理論取向的治療師。 Athena A. Drewes Schaefer和Cangelosi以這本經過時間考驗的遊戲治療技術完整精華對遊戲治療領域提供了獨特的貢獻。不像許多的遊戲活動指引書籍,這本書納入每種技術運用的原理、實證發現及禁忌。它很成功的結合了應用及臨床基礎。 Sueann Kenney-Noziska 高度實用又運用簡便
★ 近百萬人選修的 Coursera 熱門課程,平均評分4.8顆星 ★ 您將具備當前最需要的三種人才特質: 擅長數理邏輯的工程人才、 建構商業經濟模型的商務人才、 理解人類行為的社會學人才。 麻疹的基本傳染數R0高達15,則 (15-1) /15的人口(94%)必須接種疫苗。 若要避免新冠肺炎繼續傳播,需要多少人接種疫苗,才能達到群體免疫? 高收入家長的小孩有60%依然為高收入, 中等收入家長的小孩有50%依然為中等收入, 低收入家長的小孩有70%依然為低收入, 你要怎樣才能跳脫社經階層的僵固性? 夏普利值是什麼?如何運用夏普利值來計算成員對團隊的真實貢獻度? 或是計算政黨掌握的席次與政黨實質權力的落差? 這世界太複雜,資料數據太氾濫了, 妥善運用馭繁為簡的模型,進行邏輯思考,方可避免我們
本書係作者從課程發展的角度,依課程政策決定之層級概念,提出不同層級之課程發展模式和課程發展之基礎性理論,以及在實務層面上,學校和班級層面課程發展之程序與相關論述,並企圖拉近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間之距離,讓理論成為實務發展的基石,讓實務成為理論的實踐。
黎巴嫩詩哲紀伯倫 綻放愛與哲思之美的不朽散文詩集 ★出版至今譯成超過50種語言,全球銷售破千萬冊 ★創「紀伯倫體」,融合西方奔放的浪漫主義精神,與阿拉伯神祕的古典文學色彩 《先知》1923年甫出版即席捲全球,西方世界一致評價這是「從東方吹來,橫掃西方的風暴」,被譽為是與泰戈爾「諾貝爾文學獎詩集」《吉檀迦利》齊名的登峰造極之作。 在書中,紀伯倫化身神祕先知阿穆斯塔法,以散文詩為形式, 悠然道出他對愛、婚姻、工作、死亡、自由 等人生大哉問的徹悟與洞見。 他用簡潔的文字和躍動的想像,乘載了深邃的人生哲理, 話語中不只充滿真知灼見,更滿懷對生活和命運的理解、豁達和慈悲。 關於【孩子】,人們常視小孩為自身意志的延續 他說──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
在過去二十多年來,幼兒教育領域對於各種課程模式與相關書籍,包括:蒙特梭利課程模式、以Piaget理論為基礎的課程模式,以及其他以不同理論為基礎的課程模式等,大都有些許認識。近年來,有些新的課程模式陸續被發掘、被創新、被再詮釋,此即成為本書第四版的主要修改方向。 第四版的修改方向有三:一是增加了一些課程模式;二是將課程模式在概念上分成兩類,一類是課程本身的模式,另一類則是有配套支援系統的課程模式;三是強調教師在教學與課程裡的重要角色外顯化,以及連結與強調教師是課程模式精神傳遞的關鍵人物。 本書內容除了提供理論性的論述外,還提供許多教室層級的課程與教學實例,讓讀者能看到課程模式、理論與教學間的一些問題,進而期望能引發更多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