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型真菌的多样性》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大型真菌在基因(遗传)、物种和生态三个层次的多样性,并结合论述物种多样性介绍了大型真菌在真菌界的地位、分类体系、分类原理和分类方法,对代表种类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和经济意义均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有子买体形态和生境的彩色照片。另外,还从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可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四个方面阐述了大型真菌多样性的价值。书中包括照片858幅,其中大型真菌子实体、生境和其他反映生物多样性的彩色照片833幅,大型真菌解剖学电镜照片13幅,光学显微镜照片12幅,这些照片均是由著者亲自拍摄、在该书发表的。本书可供生物、农林、医药、卫生防疫领域的工作者及有关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此外,对于从事工艺美学、仿生学和文学艺术工作的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介绍了对长春花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进行高效生态利用的方法。全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半合成定向诱导促进长春花中长春碱的增加;在封闭条件下,采用匀浆对射流提取、pH梯度萃取、连续中压柱层析和负压蒸发式结晶等方法,实现长春花目的活性物质的快速高效分离,工艺过程获得的最终产品为长春碱、长春质碱、长春新碱、文多灵、熊果酸和齐墩果酸;采用Fe3和H2O2双催化法,以文多灵和长春质碱为原料半合成长春碱;采用超声空化法半合成长春碱高加值衍生物长春瑞宾,并通过负压干柱层析法实现长春瑞宾的快速分离;采用无氧高温热解将工艺废渣转化为生物质炭、植物焦油和植物醋液,实现工艺的非线性、闭合式循环;采用膜系统、液环式溶剂回收尾气截留真空系统处理废水和废气,使整体工艺生态化。本书内容也为其
本书从应对全球资源匮乏、能源短缺、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酶工程的基本原理以及酶在解决上述重大问题方面的进展,是国内出版的本酶工程手册,也是本由中外专家合作编写的酶工程书籍。世界酶制剂生产商丹麦诺维信公司的七位专家与国内四位专家的共同参与和通力合作,确保了本书的全面性、先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全书包括5篇、42章和5个录,涵盖酶学基础理论,酶的生产、固定化和反应器,酶在工业、医药、农林牧渔、环保、能源等各方面的应用,酶的分子工程以及酶学与酶工程研究新进展。本书中酶的生物学、酶制剂的安全性与相关法规、气体酶学、酶与细胞信号传导、自由基与健康、端粒与端粒酶、酶起源与生命起源、未培养微生物与新酶开发、生物分子发动机、生物分子计算机、酶在军事医学领域的应用、外来人侵生
《生物可降解组织工程支架成型及其结构性能》以可降解高分子生物支架的制备工艺—结构形态—性能为主线,通过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设计合理的材料配方,调控支架泡孔形态、孔隙率、吸水率、内部连通性和力学性能,加工制备新型的具有高孔隙率且内部相互连通的三维多孔生物支架。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采用注塑成型、微发泡注塑成型、静电纺丝、冷冻干燥等技术分别制备具有不同内部结构形态和性能的三维多孔生物支架。本书适合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或博士生使用,也可供从事生物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生物支架制备等感兴趣的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结构生物学是以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及其运动性的研究为基础,定量阐明生命现象的学科,而现代药物的合理设计大多是以结构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本书侧重于药学研究中的结构生物学问题,作为《结构生物学与药学研究》的新版,更力求反映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除了章绪论外,全书分为两篇:上篇为专论篇,共十五章;下篇为方法与技术篇,共十二章。首先概述结构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再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主要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与生物功能的关系及药学研究前沿领域中的一些重要科学问题,最后介绍结构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技术。本书可供生命科学相关领域中从事药学基础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及医药院校、科研单位的教师、科研人员及研究生等参考。
感染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随人类文明的进步、医药科技事业的发展,感染病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烈性传染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但随如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放化疗、器官移植,介入治疗等各种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危重病人的生命得以延长。耐药菌株的快速形成、流行,在健康人不致病的人体正常菌群成员,在此类人群中却引起了严重的难以控制的甚至是致命的感染。本书分三篇共35章。篇一15章,系总论部分。介绍感染微生态学观念的由来及其历史发展背景,详细介绍正常微生物的组成、生理功能;正常微生物学宿主转移、定位转移与感染的关系;正常微生物群变异及微生态失衡与感染尤其是医院内感染的关系;逐一剖析临床药物、抗病毒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对微生态的影响。第二篇系各论部分,包括6~30章,根据现有资料,讲解各系统
本书对研究较多的天然生物材料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和仿生工程材料给予介绍,主要有天然生物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形成机制和性能,同时包括仿生工程材料的设计、制备、组织结构和性能。全书共分10章,详细介绍了天然生物材料和仿生工程材料的研究与发展概况,贝壳、竹材、木材、蜘蛛丝的组织、特性及其仿生材料,几种生物材料的表面特性及其仿生纳米界面材料,土壤动物体表特性及其仿生材料,长骨的组织结构及其仿生哑铃形碳化硅晶须和复合材料,天然生物材料的损伤自愈合性能及其仿生材料,其他天然生物材料及其仿生工程材料。本书沿着仿生依据-仿生方法-仿生成果及应用这一主线来完成,既可供从事材料研究的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作为材料专业研究生或教学参考书,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彝族颂毕祖经》属毕摩文献中的谱牒类,该书流传于云南小凉山地区,是一部叙述毕摩源流,颂扬毕摩先祖辉煌业绩的优秀文化典籍。《彝族颂毕祖经》又称《毕补毕茨》,简称“毕补”,系彝语音译.“毕”有“毕摩”、“诵经”、“祭祀”之意;“补”有“歌颂”、“赞扬”、“祭颂”等含义;“茨”即“代”、“史”或“谱系”、“谱牒”。“毕补毕茨”直译就是“颂毕史”,即叙述和颂扬彝族毕摩作毕(祭祀)的光辉历史。《彝族颂毕祖经》流传的手抄本既无作者姓名,也没有注明写作年代。但根据《彝族颂毕祖经》内容的详略、顺序的先后和篇幅的长短等
《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共分为五篇、九章,从生物质资源及其资源量概述、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生物质资源产品开发利用、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途径、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系统五个方面阐述了基于农业科学、生物化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生物质和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转换技术。本书既可作为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辅导书,也可作为从事能源、环境、农林资源领域工作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秦川主编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防范和管理》聚焦于实验室乍物安全,结合作者多年从事生物安全管理、传染病研究和动物实验的经验,以及多项生物安全课题的研究结果,对于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和常见事故提供了独到的理解、经验和方法。本书以小故事的形式,结合作者工作经历,介绍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基础知识、管理规范、动物福利、工作人员、设施设备,并比较了靠前外有关生物安全设施的法规、标准和建筑要求。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通用性。内容简洁、具体实用,主要用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科学普及,用公众能懂的话,解读实验室里发生的一个个“惊天动地”的故事。同时也适用于农业、医学、生物领域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学生,以及生物安全管理人员参考学习。
本书系统介绍了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细胞活性与细胞特性研究检测技术、细胞质量控制及身份验证、细胞恶性等研究检测技术。作者从细胞培养实验室的建立开始,循序渐进地阐释了进行细胞培养及利用细胞进行实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清晰地展示了各项实验的规范操作(随书)。本书适合医学及生物技术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医学生等阅读参考。
生物矿化是一个研究内容广泛的交叉性领域,其科学内涵涉及材料科学、生物工程、化学、医学等学科。 本书对生物矿化的过程、当前人们听了解的原理及相关应用研究做了一个较全面地介绍,其中包括对动物和植物体内的矿物、病理矿化过程以及基质和细胞调控矿化机理的论述。在介绍中,本书注意反映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生物矿化过程及模拟”的研究成果。生物矿化知识与骨、牙、结石、病理矿化控制等医学密切相关,对发计和合成新型的仿生材料以及人工骨、牙种植体的研究和应用起重要作用,对考古、地质、珠宅等领域的应用也有广泛影响。读者对象: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医学、地质等相关领域师生和科研人员。
生物技术中有一位“魔法指挥家”酶。正是在它的指点下,地球上的万千生灵才能协调地演奏出如诗如画的生命交响曲来。那么,它究竟是种什么物质?其实,酶是生物体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特殊蛋白质(少数为RNA),能在常温常压下高效率地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促进生物体新陈代谢。早在人类历史初期,酶促反应就已经被发现并加以利用了:古希腊诗人荷马解释了当往牛奶中加入无花果汁时,牛奶是如何变质的。然而,对于酶的深入研究则是开始于18世纪末期。时至,人们已经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多种酶类,当然也会根据需要把它们“固定”起来。可以说,酶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当你品尝鲜嫩的牛肉、松软的面包、沁人的葡萄酒时,当你穿着洁净的衣服、舒适的皮鞋时,要知道,这里都有酶的功劳。本册将从多个视角,为您讲述酶的发现与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