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中国制造 的崛起,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强,技术更新也不断加快。《机械工人实用技术手册》丛书应形势的需求,进行再版。本套丛书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相配套,内容新、资料全、操作讲解详细。本书是其中的一本,共十五章,主要内容包括常用资料及计算、机修钳工相关知识、机械基础知识、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机修钳工常用修理工具和器具、机修钳工常用量具和量仪、机修钳工常用设备、机械装配调整及修理、机械设备诊断技术、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机床的安装调试及精度检验,同时特别介绍了典型机械设备维修工艺、机床电气维修等。
本项目是湖北省公益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项目。本书详细介绍荆楚名家的学术思想及临证、教学、科研实践精华。包括:医家传略、学术思想、医论医话、医案精选、创新成果等内容。本丛书通过深入研究挖掘湖北地域代表性医家的医学思想、理论、技术等,不仅有利于促进湖北地域中医学术、科研、临床发展,还能为祖国中医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本丛书的出版以一种形式表达出荆楚医学的传承和发展,体现了对国家政策的充分领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遵循中医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推动中医传承和创新工作,扩大中医药文化影响力。
《中国机械史》记载中国机械从石器时代的简单工具发展到现代化复杂机器的全过程,是记载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机械发展的全书。该书突破了史学界关于 历史 限于古代史的界线,有大量篇幅陈述了 近代 、 现代 机械工业的发生、发展史实;突破了行业、学科界线,首次包容了全机械工业古今发展的方方面面史实,是研究中国机械发展的重要成果。 《图志卷》既是《中国机械史》的独立分册,也是一部图文并茂的简明中国机械通史。 更多好书详见奇趣科学馆 《 有趣的透视立体书 机械篇(全8册) 》直观的机械透视感,通透的整体构造展现,每个分页即剖析一个独立的部件,更添加AR互动技术,手机平板等安卓系统就能展现3D立体的虚拟现实效果 《 有趣的透视立体书(全7册) 》带给你直观,真切的生物体透视扫描, 合体 既展现整体构造,分页即
阀门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本书摒弃阀门设计的理论基础,直接从阀门设计的实际人手,因此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书中所列阀门产品均系作者实际设计过或参与过的项目,其性能在应用中得到了检验。 本书适合从事阀门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阀门专业的学生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 余年来,机械工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本书作者用大量事实说明到21 世纪初,我国机械工业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已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提出的各种要求;机械工业中的不少产品,如机床、发电设备、汽车、工程机械等在产量上已居世界前列,已可称为机械大国,给了我们自豪感,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但同时,本书作者也明确指出了我们的差距,包括关键技术上的落后、现代管理上的不足、政策法规上的缺失等,这又给了我们紧迫感,要我们更加发奋图强。本书集成了中国机械工业古今发展方方面面的史实。总体看,本书的编著,具有四大特色:一是不仅汇集了大量古代史、近代史的史实,而且用了大量的篇幅,更多地着眼于现代机械工业的发展史实;二是突破了行业、学科界线,既有民用机械,也有军用武器;既
本书阐述自然工质二氧化碳(CO2)用于制冷与热泵循环的原理与实践。全书共10章:靠前章是绪论,介绍自然工质CO2制冷与热泵循环的重要意义、靠前外研究现状和动态。第2~4章是CO2制冷与热泵循环的热力学基本原理和换热特性,重点分析CO2跨临界循环机理和提高循环效率的方式。第5~8章是CO2制冷与热泵循环的零部件分析与设计论据,给出循环主要部件即压缩机、换热器、节流阀、代替节流阀的膨胀机的设计原理。第9、10章是CO2制冷与热泵产品的应用,介绍CO2循环的近期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实例。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制冷、空调、低温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生产企业从事CO2制冷与热泵产品设计、生产和安装的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用书,还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师和从事能源与节能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编入百余种联轴器资料和信息。对多种弹性联轴器、膜片联轴器、蛇形弹簧联轴器、鼓形齿式联轴器、万向联轴器、安全联轴器,以及液力偶合器、液力变矩器等作了详细介绍,包括产品的类型、特点和适用范围、结构型式、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定型产品的主要尺寸、性能、选用方法、选用计算、选用示例等内容,为设计选用者合理选用联轴器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信息。本书的特点是内容新,资料系统、全面,实用便查。 本书可作为工矿企业、科研、设计院所的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公司商务人员的工具书,亦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中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史以历史为主线,详细叙述了本学科在古代的发展,近现代本学科在中国的确立,包括学科建设、人才教育等多方面,其中涉及众多的本学科相关的学者、科研人员,同时研究了本学科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等。全书共有上中下三编,并附有本学科发展大事记。本书是该类图书中尚属少见,具有极强的学术性和史料性,同时为本学科的发展和本学科的科研人员提供借鉴。本书为中国学科史研究报告系列丛书中的一册,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