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顺应国内机器人产业人才发展需求,着重介绍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设计方法。全书分为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基础、工业机器人的选型、输送线模块设计、外围控制系统模块设计、PLC系统设计选型、搬运码垛机器人工作
《炼金术的秘密》是研究炼金术史的重量权威劳伦斯·普林西比的近期新著作。它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备,甫一出版便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该书考察了炼金术从希腊化时期至今的发展与演变,揭示了炼金术在科学以及文学、美术、戏剧和宗教等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作者在自己的实验室里重现了许多著名配方,使读者能够近距离接触炼金术的实际工作,堪称了解炼金术的很好读本。
本书介绍了50多种岩石、200多种矿物。翻开此书,地质学知识将透过指尖带你进入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本书可作为帮助读者识别、收集岩石与矿物标本的指南,详细且易于使用。本书汇集岩石与矿物引人注目的精美照片,这些照片均出自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珍藏。
要做好中国冶铁技术史的研究,需要从事下列四方面的工作:(1)对流传在中国各地的土法炼铁、铸铁、炼钢技术进行调查研究,并搜集有关资料,探索它的起源和流变,从而追溯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2)从古代的科技著作、有关制造武器著作以及笔记、方志等史料中,广泛搜集有关冶铁技术的资料,从而探索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3)广泛调查和发掘各个时期的重要冶铁遗址,从而探索各个时期的炼铁技术、铸造技术和炼钢技术、锻造技术;(4)与此同时,还必须对已出土的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铁器进行科学化验和金相鉴定,从而进一步探索各个时期冶铁技术的发展水平。要做好上述四方面的工作,不仅要具有关的历史知识,还要懂得冶金技术,又要了解欧洲冶铁技术的发展历史,以便作好比较研究,更要进行大量的考古工作和对出
《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6年-2010年):冶金与材料制备工程科学》是《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之一。这套调研报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邀请有关科学家、情报专家、科技管理专家组成的多个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组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性和较好的可行性,对发展我国科技事业有重要指导意义。 《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6年-2010年):冶金与材料制备工程科学》从战略高度论述了冶金与材料制备工程科学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对矿物工程、冶金物理化学、冶金反应工程、钢铁冶金工程、有色冶金工程、 粉末冶金、冶金新工艺新方法、冶金过程工程、材料制备与加工、冶金耐火材料、冶金节能及冶金环境工程12个主要分支学科的形成、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冶金与
《西部测图工程纪实》从帕米尔到香格里拉,从阿尔泰到喜马拉雅,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到彩虹高悬、云霞满天,这是一片神奇美丽的锦绣大地,这是一个壮阔广袤的资源宝库。祖国西部,连绵纵横数万里,不仅孕育着亿万华夏儿女,同时蕴藏着宝贵的基础资源,是支撑我国持续发展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重要接替区。
《球墨铸铁管及管件技术手册》介绍了球墨铸铁管的制造技术、接口形式、质量标准、安装技术以及特殊用途球墨铸铁管等内容,列举了各种接口球墨铸铁直管、管件、附件的技术参数以便于读者选用,精选了附录以便于读者了解球墨铸铁管的设计、施工等内容。《球墨铸铁管及管件技术手册》可供制造和应用的球墨铸铁管领域内的科研人员、设计人员、生产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阅读。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简要讲述了现代转炉炼钢基本理论,重点介绍了铁水预处理、转炉炼钢工艺及其相关技术、炉外精炼、连铸工艺、钢的品种和质量控制、炼钢设备、炼钢厂环境保护、安全保障及技术经济指标等职业技能知识和方法。书中内容紧密结合生产操作实际,知识丰富,一问一答,既考虑了工艺知识的系统性,又考虑了工人技能知识的需要和提高,有很强的针对性。 本书可作为炼钢工作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也可作为炼钢工人的自学用书,并可供炼钢生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炼钢专业的学生参考。
本书对海绵钛冶金过程中工艺和设备的计算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钛厂实际情况列举了一些计算实例。首先对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进行选择和确定,接着对有价值成分钛进行平衡计算,然后对钛渣的沸腾氯化过程及沸腾炉、钛渣熔盐氯化过程和氯化炉、粗四氯化钛的精制过程和精馏塔、四氯化钛镁还原一真空蒸馏过程及设备、镁电解槽等各个工艺和所涉及设备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计算。 本书可作为钛厂职工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钛业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亦可以作为高等及中专院校有色金属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为冶金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是参照冶金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根据高炉炉前操作特点和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编写的,并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培训教材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通过。 书中主要内容包括高炉生产概述,炉前常用耐火材料,出铁操作及设备,高炉放渣操作及设备,更换风口和渣口操作,特殊炉况的炉前操作等;书末附有炉前工鉴定试题及答案,可供参考。 本书也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追寻2.6百万年以来的地质遗迹:一个女地质工作者艰辛历程的自述》是一位女地质工作者的自述,记录了作者60年地质工作中的艰苦生活和辛勤奋斗的历程。从独自一个人在海拔3600米的天山上行走考察冰川,到历时4年在黄土高原的塬、墚、峁及沟壑中滚爬;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找水,到10年来回于桑干河泥河湾盆地进行地质调查、打钻、测制剖面。作者通过野外考察和编制各种地质图件与撰写文章,付出了艰辛劳动,获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也经受了在川西高山车祸事故对精神和肉体的折磨。
本书结合当前铁矿球团生产发展现状,在系统介绍链箅机—回转窑,带式球团和竖炉球团等各球团矿生产工艺及相关理论的同时,对近期发展起来的球团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及先进操作规程进行了较详尽的描述。对球团工艺过程检测和球团产品质量检验等内容,也给予了篇幅的介绍。 本书可供从事球团矿生产的各级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亦可作为从事这方面教学、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分8个专题,介绍了作者及其合作者在研究冶金单元过程和现象时所获得的研究结果,涉及的主要冶金过程和现象包括熔池喷吹、气泡行为、搅拌与混合、两相流、界面现象、非等温流动、二次燃烧和高温低氧空气燃烧等。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全书梗概,方便阅读,作者特别在第1章中总体介绍了浸没式侧吹特征、气泡泵现象的全浮力模型、渣金界面卷混模型、中间包非等温流现象和无焰燃烧等专题的主要研究结论,及其在外学术界引起的反响。此外,各章均概略地做了导读提示和小结。 本书可供冶金领域的科研、生产、设计、管理、教学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