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为《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是公认的世界茶叶发源地,如今茶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深受大家的喜爱。茶在发展进程中又形成了博大精深、雅俗共赏的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束奇葩。 全书共分13章,内容涵盖:茶的源流,茶文化寻 根 ,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当代茶文化的复兴,茶文化与民生、哲学、经济、旅游、文学艺术、民风、风俗、养生的联系,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等,共计约50余万字,彩图近1000幅。 本书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所附的图片都是与茶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的历史文物和茶艺、茶俗等照片,既具有研究价值,又可弥补文字描述的不足,相得益彰。
《动物基础营养之动态配方体系建设(家禽与猪)——以动物生长性能为基础的营养体系》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猪与禽的“动态配方体系”。“动态配方”不是某种概念或理念,而是切切实实的“数据组群”,包括“动态的原料数据库”“动态的营养需要数据库”和“动态的采食量”。全书用数据进行呈现,这些“数据”主要包括:家禽和猪营养需要公式,共计160多个及数十万个营养需要数据;猪与禽原料能量等计算公式430多个,它们计算了150多种、660多个原料的470多个营养素中的能值及其他可计算部分,合计30余万个原料数据。 《动物基础营养之动态配方体系建设(家禽与猪)——以动物生长性能为基础的营养体系》不仅在技术上包含动态的动物营养体系,而且这些动物营养体系可以直接转化为畜牧与饲料企业的动态配方操作系统,适合教学和关注动物生长性能及
本书通过3000余幅照片,展现了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在田间常见作物上的药害症状,图文结合,直观实用。可为农药经销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规模农业生产人员阅读使用。 除草剂是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到的一类化学药品。但是,往往在生产中存在除草剂的错用和误用,造成的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后期又不能对药害症状进行正确的识别,既错过了补救的机会,也容易产生各种经济纠纷。因此,作为农药经销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规模农业生产人员,掌握一定的除草剂作用机理和药害识别,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王恒亮是河南农科院杂草化学防除方面的专家。本书他联合沈阳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广西大学等十几所大学和研究院所,用了近5年时间,共同开展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共拍摄的10万多张照片,书中挑选
《农桑辑要校注》为元代初年由司农司编纂的综合性农书,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政府编撰的农业生产指导书。全书共七卷十篇。除了一篇“典训”是用历史资料来说明农本思想,可作为“总论”之外,其余九篇,全都是技术数据:“耕垦”是土地整理利用总述;“播种”是谷物、油料、纤维三类基本农作物的耕作栽培各论;“栽桑”、“养蚕”两篇指导蚕丝生产;接着是“瓜菜”、“果实”、“竹木”、“药草”、“孳畜”、“禽鱼”,附有一章“岁用杂事”,即每月应做事项。我国北方一般旱农地区,农业和副业生产所需的各方面的生产技术和重要项目,已经大致包括无遗,是一部实用价值很高的农书。
本书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产品智慧供应链技术创新团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产品智慧物流技术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与框架梳理,重点概述了国内外农产品智慧物流发展概况,提出了农产品智慧物流技术框架,总结了团队在农产品物流环境信息感知与优化、农产品品质信息感知、农产品货架期预测、农产品智能包装、农产品智能储运装备、农产品智能配送、农产品物流过程碳排放监测与估算、冷链物流信息服务与区块链溯源等农产品智慧物流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应用进展,同时也参考了近年来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 本书所涉及的研究成果,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产品智慧供应链技术创新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国家 万
我国大部分植物园都引种、栽培了樟科植物资源,为了获得樟科植物迁地栽培形态特征、物候、栽培技术等基础数据,我们联合了全国10个植物园共同参与《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 樟科》的编撰。 本书收录了我国主要植物园迁地栽培的樟科植物18属112种(含变种),附形态特征彩色照片900余幅。每种植物介绍了中文名、学名、自然分布、迁地栽培形态特征、引种信息、物候信息、迁地栽培要点及主要用途等信息。中文名及学名主要依据FloraofChina以第七卷和《中国植物志》第三十一卷;属和种按学名字母顺序排列,首次使用的中文名后面加注了 新拟 。引种信息和物候信息按植物园所处的地理位置由南往北排列。为了便于查阅,书后附有栽培于各个植物园的樟科植物种类统计表、各相关植物园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以及本书涉及的樟科植物中文名和学名索引。
土壤是世界的起源,它支撑、滋养并保护着世界。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种类繁多,它们以令人惊奇的方式生活和觅食,这种多样性确保了陆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土壤还能滋养海洋、调节河流流向、改变气候,是生命世界中强大而惊人的构造。但遗憾的是,几千年来,由于对土壤缺乏了解,我们一直在以城市化、不适宜的耕作方法和污染等方式破坏土壤。土壤正因侵蚀而消失。马克-安德烈·瑟罗斯带领我们在土壤的组成成分和丰富的生命形式之间展开一次壮丽地下之旅,以诙谐幽默的文笔,结合妙趣横生的漫画插图,向我们介绍了被我们踩在脚下的土壤,以及鲜为人知的地下世界,让我们重新建立起与自然世界失去的联系。最后,他乐观地展望了我们如何将优质的土壤传给后代。
《石元春文集(土壤卷)(精)》选入了包括作者石元春58年前的研究生论文在内的42篇文章,按内容分《土壤学篇》、《盐渍土及改良篇》和《水土资源与环境篇》。卷內有作者在《地学综合体》、《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现代资源环境现》等方面的心得。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之一,从养殖业角度出发就是为人们提供稳定、丰富、安全、放心的畜产品。饲料作为养殖业生产的投入品,其稳定的安全供应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现阶段世界形势变化莫测,人畜争粮矛盾日益突出,常规饲料原料短缺问题亦成为制约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充分研究与开发非粮型饲料资源成为重要的缓解饲料资源短缺的策略。 《非粮型能量饲料资源开发现状与高效利用策略/当代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精品专著》通过组织我国17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40余位专业人员共同完成,系统总结了我国非粮型能量饲料资源的种类与开发现状,结合非粮型饲料资源的特点给出了高效利用策略。 《非粮型能量饲料资源开发现状与高效利用策略/当代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精品专著》共有二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