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5章。章论述作者对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实践。第2章介绍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光温机理、育性鉴定方法、选育策略与技巧以及新育成的两用核不育系。第3章阐述超级杂交稻选育的战略设想与实践,以及水稻超高产的株叶形态、生理生化特点及分子遗传基础。第4章介绍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防止育性漂变的原种生产方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和杂交制种基地及时段选择的气象决策系统。附录介绍作者获得专利的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和杂交新组合制种技术,以及近年来育成或合作育成的14个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两系法杂交稻组合。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两系法杂交稻育种和种子生产的研究,获得了一批学术观点新颖、指导作用良好的理论成果以及应用前景广阔的实用成果。本书论点明确,论述科学、严谨,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实际。
2008年以来,我有幸作为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五位顾问之一,跟随中青年大豆专家们赴全国各大豆栽培区进行实地考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特别是2010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8团,参加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连铮研究员团队育成的大豆品种中黄35产量验收,亲眼目睹、亲自见证了亩产405.89kg产量纪录的诞生。兴奋之余,令我琢磨一个问题,即:如此高额的产量究竟是怎样达到的呢?以往想的较多的是品种自身的产量潜力和与之相应的栽培措施,对生产条件即环境的生态容量却重视不够。现在懂得了,要获得高额的产量,必须注重品种、措施和环境三要素的协调一致,且三要素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本书根据近20年来河南省小麦栽培研究积累的新成果并适当的吸取外现代先进技术编撰而成。全书共14章,约80多万字。本书比较系统的阐述了河南省小麦生产的发展简史,河南小麦的生态条件;河南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提出了河南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旱地、稻茬麦栽培技术以及不同类型小麦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文图并茂的介绍了河南小麦常见病虫草害及其防治技术;论述了小麦免耕覆盖在不同生态区的应用技术;概括反映了麦田轮作倒茬、小麦生产效益、小麦机械、小麦储藏加工、小麦栽培信息系统等在河南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探讨了小麦生育期间主要灾害及其防御应变措施;扼要介绍了河南小麦育种成就及主要品种情况。本书是河南省小麦生产所包含的各个相关学科的综合论著,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的理论水平,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研究单位教学和
枸杞自古就被誉为生命之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枸杞的地位和文化只是停留在“宁夏五宝之一”的阶段,没有深层次地挖掘其内在潜力。周老师呕心沥血的研究,在大量典籍中的搜寻考证,不但使枸杞辉煌的家史得以彰显,更使我们感知到了枸杞这个物种的历史竟然有可能追上中华文明史的脚步。本书旁征博引、去伪存真、融会古今,深入浅出,以详尽的史料佐证被湮没的历史,用朴实的文字诉说远古的文明,将模糊不清的史迹描绘得清晰可见,让困惑了多少代人的迷雾渐渐散去。
《藜麦生产与应用》旨在为藜麦的生产和应用做一个全面的介绍。本书分4个部分,共14章。部分介绍了藜麦的历史、驯化和分布。第二部分基于形态学、细胞学和基因组学论述了藜麦的分类学地位。第三部分主要讲藜麦的植物学特性和农业生产技术,包括植物学特性、生产与田间管理、抗逆性、病虫害、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第四部分阐述了藜麦的营养价值,并详细介绍了它的营养成分。本书适合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行业协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作物栽培专家,科技政策研究人员,农业、食品行业企业的决策管理人员,以及对未充分利用作物关注者阅读。
《中国不同纬度和海拔地区马铃薯栽培》由十一章组成。章对中国马铃薯生产布局和种质资源进行了概述,并具体介绍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第二章以马铃薯生长发育为论述范围,分别从生育进程、环境条件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块茎的形成和发育、生长发育的有关生理基础等方面予以具体阐述。从第三章到第十章依据全国范围内的地域背景,分别论述了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地区的马铃薯种植。具体对高纬度低海拔平原、高纬度高海拔农区、中纬度高海拔旱区、中纬度黄淮海平原、中纬度秦岭南麓盆地、中纬度恩施山地、低纬度东南丘陵、低纬度云贵高原的马铃薯栽培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和具体介绍。在高、中、低纬度范围的不同海拔地区马铃薯种植的上述各章中,基本包括了自然条件、种植制度、品种类型、常规栽培和特殊栽培技术,体现了全国马铃薯
《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充分运用了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以农作物品种为主线,以作物生育期营养需求和不同区域土壤供肥规律为基础,形成不同农作物的施肥建议。《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突破了以往就肥料论肥料、就营养论营养的专业性施肥指导模式,立足在特定区域(土壤)围绕农作物品种研究科学、合理施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专一性和可操作性,是基层农技人员进行科学施肥的参考书,也是种植大户和广大农民朋友掌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良好读本。
香蕉是世界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也是世界贸易的大宗水果。目前,种植香蕉的国家已达130多个。我国是世界第二大香蕉生产大国,也是世界消费大国。香蕉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仍有很多因素制约香蕉的生产。例如,香蕉品质参差不齐,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自然灾害(台风、冻害)频发,栽培管理粗放,病虫害发生严重,以及香蕉枯萎病未得到有效控制等。《香蕉生产管理关键技术问答》内容主要包括香蕉生产现状、香蕉分类、香蕉生产管理、香蕉组培、香蕉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等,并以问答的形式对主要问题和知识点进行了阐述,希能能为广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及香蕉种植户提供有效的指导。
朱英国教授等主编的《水稻雄性不育生物学》一书较全面系统地叙述了我国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概况的科研成果,系统叙述了稻种起源、分化和演变,水稻雄性不育遗传学、细胞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与传粉生物学,水稻雄性不育的种质资源创造、雄性不育系谱和雄性不育系列利用,内容丰富,系统性强,为我国不可多得的水稻雄性不育专著,对我国水稻雄性不育与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果业生产在持续了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后,不仅成功地解决了果品市场供给的短缺问题,而且使我国已一跃成为世界水果生产的大国。目前,随着果品市场供给趋缓,我国的果业生产已由“量”扩张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入以提高“质”为重点的发展阶段,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在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进步。本书正是为适应当前果业形势发展的需求而编著的。本书除的基础理论外,重点地围绕结合南方地理气候与果树生长特点,对当前果树生产中急需的实用技术,如高接换种、郁蔽园改造、自然树形的矫形修剪、矮化与简化修剪、冻后修剪,以及保花保果与疏花疏果、产期调节、果实套袋与品质改良等方面,均结合了具体树种进行阐述。书中文字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可满足不同层次读者,以及一般生产者的阅读要求。
朝天椒是我国主要干辣椒品种,各地都有广泛栽培,积累有丰富经验,创新有多种高产栽培模式。为了传播和介绍这些经验和模式,皇甫自起、张慎举主编的《朝天椒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听专家田间讲课)》从多个角度详细地绍了朝天椒优良品种和对栽培环境的要求、茬口安排、育苗方式与技术、绿色高产栽培模式与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干制加工技术。本书内容突出了它的实用性和参考性,能为椒农提供生产中遇到的、自己不易解决的疑难问题的很好、科学、实用解决技术方案与措施。
《中国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共分21章。一章阐述了“大配方、小调整”的技术原理;第二至十六章,针对玉米、小麦和水稻粮食作物,分别从施肥分区、氮磷钾的区域控制方法和指标、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的制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第十七章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组织的全国配方肥科技协作网在安徽司尔特肥业有限公司和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公司支持下,进行的为期三年的配方肥应用的效果总结;第十八至二十章介绍了我们在“科技小院”进行的工作,明确提出了配方肥与机械化栽培结合是配方肥下地和同时实现作物高产高效的技术抓手;第二十一章分析了配方肥推广应用的节肥增产潜力,这一部分的分析与肥料施用的趋势分析等内容,为2014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实现化肥零增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