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全兽药手册(第5版)》共十五章,分别介绍了兽医用药的基本知识,消毒防腐药物,抗微生物药物,抗寄生虫药物,作用于内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解热镇痛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类药,体液补充和电解质平衡调节,常用营养药物,饲料药物添加剂,解毒药,抗过敏药与抗休克药,常用中成药,药物制剂常用附加剂等的理化性质、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制剂、注意事项等,着重介绍了禽畜、宠物、水产动物的合理用药知识,并注意阐述生产实际中新出现的用药问题。
为了满足新形势下农林院校本科教学改革的需要,更加适应21世纪本科生培养目标,培养造就一批“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广”的专门性人才,由中国农业出版社组织,编者对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土壤肥料学》进行了修订。
《兔病诊疗原色图谱》是由山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任克良副研究员与甘肃农业大学陈怀涛教授共同编著。内容包括兔的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霉菌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疾病、中毒性疾病、其他常见病和肿瘤等,共60种。这些疾病在我国多有发生,危害严重。重点介绍了病原(或病因)、典型症状、诊断要点、防治措施和诊疗注意事项。其中配有各种彩色照片240余幅。《兔病诊疗原色图谱》适合广大养兔生产者、基层兽医工作者阅读,也可供畜牧兽医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共20章。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部分是细胞学概论,主要阐述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功能。第二部分是动物组织学(基本组织学和器官组织学),包括上皮组织、固有结缔组织、软骨和骨组织、血液、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管、消化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雌性生殖系统、雄性生殖系统、被皮系统和感觉器官,主要叙述动物组织和器官微细结构及其功能。第三部分是动物胚胎学,主要论述动物胚胎的早期发生和发育,包括生殖细胞、受精、卵裂、早期胚胎发育等过程。 本书可供农林院校动物医学(兽医)、动物科学(畜牧)、水产养殖专业的本科生作为教材使用。亦可为综合性大学动物专业和有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师及研究人员参考。
内容包括:毛皮动物疾病诊疗基础知识、常用药物及生物制品的选择与应用、消毒剂的选择与应用、毛皮动物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毛皮动物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等。
《猪场的饲养管理要点和猪病诊断图谱》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介绍生猪养殖过程中的营养与饲养管理要点。编者不求以更高新的技术、繁杂的实验数据来描述这方面的内容,但求以实用、可用、易用的技术要点来指导生产实践。第二,介绍中暑症、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及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规模化养殖模式,预防中暑的发生与寄生虫病的防治早已融入到日常的饲养管理中,故本书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了论述。如何正确看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规模化猪场群体给药必然面对的事实,因此本书对这一内容做了简要概括。第三,向广大猪场养殖管理人员介绍临床中常见或某些国家规定的重大动物疫病中的猪病诊断图谱。一线养殖人员在本场猪群发生疾病后,有时很难判断猪群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很难正确作出处置,往往导致病情的
本书重点介绍动物性食品的污染及控制,畜禽的宰前检疫和屠宰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检验,屠畜(禽)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宰后常见病变及品质异常肉的鉴定与处理,肉及肉制品、食用动物油脂、乳与乳制品、蛋与蛋制品及水产品的卫生检验。各章后有小结、复习思考题及实验实训指导等。内容求新求实,注重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具有动物性食品检疫检验的能力。可供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兽医专业、动物防疫检疫专业、动物卫生检验专业、畜产品加工与检验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学之用,也可作为本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员的业务参考书。
本教材为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而编写。全书共分动物营养学基本原理、饲料学、课程实验实训三篇;篇分为动物营养生理,蛋白质、肽和氨基酸营养,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脂肪与动物营养,矿物质与动物营养,维生素与动物营养,水与动物营养,能量与动物营养8章;第二篇分为概述、粗饲料、青绿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配合饲料生产9章;第三篇包括饲料样本的采集与制备,饲料中常规营养成分(水、粗蛋白质、粗脂肪等)分析等十七个实验实训。重点介绍饲料生产及动物饲养过程中的基本的知识以及实际生产中的操作技能。书后附有饲料卫生标准、部分饲料原料质量标准、动物的饲养标准、*饲料营养价值表。本教材语言规范,信息量大,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可读性。本教材
《蜜蜂饲养与病敌害防治(第2版)》首先简要介绍了蜜蜂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养蜂的基本工具,然后重点阐述了蜂群的基本管理技术、主要蜂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各种蜜蜂病敌害的病原、症状、诊断与防治方法。 《蜜蜂饲养与病敌害防治(第2版)》为普及性读物,内容具体实用、语言通俗易懂、方法简便易行,重点突出了生产实践中的主要环节、关键技术、操作方法和成功经验,适用于中小型蜂场的技术人员、广大养蜂爱好者,尤其是具有中学文化水平以上的初学养蜂人员。本书由彭文君主编。
孙劲主编的《养殖场动物病原微生物检验及免疫 监测实训指导》是集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一体,针对动 物疫病诊断、检疫、检测等实验室技术岗位的实训指 导教材。其对应行业岗位是动物疫病诊断、检疫、检 测等实验室技术岗位;作用是研究微生物与畜禽的关 系,并利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诊断、 防治畜禽的疾病与人畜共患的疾病。通过本书学习, 学生应掌握畜牧兽医行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需 的畜禽疾病诊断、检测、预防等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 业技能,具备相应的职业关键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 要掌握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所必需的专项实践技能和综 合职业能力,掌握细菌类疾病、病毒类疾病,以及其 他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技术等。同时,在实训过程中, 受训者在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尽心钻研等方面受到 教育,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
我国养羊业正沿着高产、高效、优质方向发展,2006年肉羊出栏32967万只,羊肉产量469万吨,是世界养羊大国。大力发展养羊业,有利于减少家畜与人争粮的矛盾,有利于推进农业和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本书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羊的养殖规范、羊的饲养管理与保健、卫生与防疫、常见疾病防治及一般治疗技术、常用药品和疫苗,同时摘录了部分与养羊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介绍。本书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易懂,技术简明实用,适用于不同规模养羊场和养羊专业户,也可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基层科技人员参考使用。
根据广大农民的需求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常见畜禽霉菌毒素中毒与防治》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单端胞菌毒素、麦角毒素、烟曲霉毒素、棒曲霉素、多种霉菌毒素复合污染和协同作用、霉菌毒素的检测、霉菌毒素的防治。其中霉菌毒素的防治做了详细的介绍。
本教材共分3篇12章,主要内容有:细菌、病毒等八大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及实验室诊断方法,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与传染,免疫的基础知识及应用,主要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及微生物检验,微生物在饲料、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等,教材的后是实验指导。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适用和实用,在体例和内容的编排上有许多创新点,每章之前有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之后有树状本章小节和复习思考题,有利于学生自检自测和巩固学习效果,尤其在教材中增加了一些基层单位适用的新技术和新知识,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应职岗位。 本教材既可作为高职高专畜牧兽医、兽医、防疫检疫、畜牧、饲料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畜牧兽医类专业自考、函授学生和广大基层畜牧业工作者、养殖户的参考用书。
本教材系统阐述了动物遗传育种的理论与方法,教材编写力求符合农业高职高专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全面贯彻“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方针,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并尽可能吸收本学科的新成果和新技术,突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涵盖了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变异、群体遗传学基础、品种资源及保护利用、选种原理、选种方法、选配、育种方法、杂种优势的利用。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教材的内容,每章附有资料卡、本章小结和复习思考题,书后还附有11个实验。 本教材可作为全国农业高职高专院校畜牧畜医和养殖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