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贵族青年悉达多,为求心灵安宁,抛弃一切,选择与沙门同行,三年森林生活,悉达多仍看不清自己的内心。悉达多决定抛弃学说,再次踏上探索之旅。 悉达多来到城镇,遇到名妓卡玛拉,跟她学习爱情;遇到富商迦马斯瓦弥,跟他学习经商。他沉迷爱欲与财富,变得俗气与懒惰。某一天,悉达多从欲望与酗酒的醉意中醒转过来,游荡到森林的河边,准备结束生命。在沉入水中的那一刻,他听到河水中传来的永恒之声
她是摇篮中窒息而死的女婴;她在战后凋敝的维也纳度过困顿的少女时代;她在政治上觉醒,投身运动,又在肃反中失去一切;她回到东德,成为人民作家,在掌握话语权的巅峰猝然离世;她活到九十高龄,失去了记忆,而养老院之外已是另一个国家 她在20世纪经历了三个帝国、两次大战、五次死亡,从世纪之交的加利西亚犹太小镇,到 一战 后的维也纳、斯大林时期的莫斯科,再到重新统一的柏林,有的她被热爱,有的她被背叛,有的她淡入历史,被人忘却。 全书五卷,每一卷都以她的死亡结束,其后每一卷又重新想象假如她活了下来,可能拥有怎样的人生:一个婴儿小小的坟茔,本可以和阿尔卑斯山一样大。在看似不可避免的历史动能中,所有这些 假如 的总和意味着什么?一切终将逝去,句子被烧成了灰,足迹会消失,最后剩下来的是一个生命坚不可摧的
《悉达多》是一部成长小说, 一首生命之歌,以古印度为背景,描写一个人历尽沧桑、追寻生命真谛的一生。
《铁皮鼓》是君特 格拉斯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奥斯卡生于1924年,三岁时目睹了成人世界的荒诞无聊,决定停止长高。他经历了 二战 带给波兰和德国的苦难,见证了纳粹的罪行。三十岁时,这个将现实敲入鼓声,将玻璃唱碎的人,在精神病院写下自己的生平和家族故事,他试图在其魔幻现实自传中证明,自己是充满假象、谎言和罪恶的世界中的特立独行者。 1979年,由施隆多夫执导的同名电影上映。该片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奥斯卡外语故事片奖。
一个柏林人过着秩序井然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突然闯入一群陌生人,他们说着混杂破碎的语言,从战火袭扰的非洲越海辗转来到德国。 二战 的早年经历让柏林人无比珍视秩序, 在混乱中没有自由可言 。然而作为前东德公民,柏林墙的记忆从未远去,在自己的国家过着一种移民生活也并非陌生的经验 三十年前,他的国家和属于它的未来在一夜之间消失了。阴差阳错,他与难民们成了朋友,了解了他们颠沛流离的过往,并且深刻地参与到他们的故事当中。 只有他们今天在德国生存下来,才说明希特勒真的战败了。 身处一个剧变的时代,人类的命运前所未有地彼此相关。当战争在地球上制造出一座座火山,当巨大的绝望漫过愤怒之海,人们也在四面竖起高墙。但和平真的有可能独自存在吗? 《时世逝》是一个与他者相遇的故事:人类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彼此的苦
《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是 狂飙突进 运动的代表作,是歌德据自身经历写出的书信体小说,描绘了维特的爱情悲剧,抒发出一代青年的苦闷。小说面世后即风行欧洲,掀起一股 维特热 。拿破仑戎马倥偬之际,身边亦带着这本小书。两百余年来,维特的命运感动了一代代青年。
莱比锡图书奖短名单作品(2008) ,入选《卫报》21世纪百佳图书(2019)。 一位建筑师在柏林郊外的湖畔建造了梦想中的夏日别墅,但他不知道这片土地曾经和将会经历什么:一个年轻女子发疯之后溺湖身亡;犹太邻居贱卖地产然后消失;长驱直入的红军征用了房屋;逃离纳粹政权的作家流亡归来,想从废墟之下拖拽出一方可以长久生息的理想家园;数十年后两德统一,她的孙女被迫放弃产权,接手方正是它初建造者的继承人 同一个地点,不同时代的居住者们离散又到来。历史巨大的无形力量不断侵蚀着人类建立持久价值的努力,而在所有激情、创痛、和解与命运之上,矗立着一片任何癫狂或动荡都无法真正改变的风景。 《客乡》 冰山一般超然 的诗意叙事是德国沧桑百年的回声,从魏玛共和国到统一后的岁月,十二块人生碎片构成一幅镶嵌画,过去与未来坍缩
《威廉 迈斯特的学习时代》这部教育小说尽管内涵丰富、深刻,对艺术问题的探讨深入、细致、详尽,读起来却并不枯燥、乏味,相反倒是十分引人入胜的,这在以思想深邃见长的德语长篇小说中可以讲颇为少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歌德在这部作品中非常讲究艺术性,是因为深刻的思想往往直接而自然地融入了生动的故事情节中。 在歌德的所有小说里,《威廉 迈斯特的学习时代》的结构是少有地严谨,情节是格外地生动、曲折、起伏跌宕,而且是悬念一个接着一个,隐约的伏线和神秘的暗示也很多,如迷娘和竖琴老人的蹊跷的行径和身世,演出《哈姆雷特》时自动前来救场的鬼魂和他留给威廉的警告,还有当晚来到威廉床榻上的不速之客等,都叫人一直要读到全书结束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歌德为了将复杂的故事情节编织得错落有致,耐人寻味,真是费了不
年轻的少年船长古斯塔夫 多雷 在出海旅行中突遇连体双生龙卷风,龙卷风过后,船骸上走出死 神。死神给古斯塔夫两条路 死,或者去完成六项任务。这六项任务是:从一头龙怪魔爪下解救一 位少女;横穿一座充满鬼怪的森林;猜中六个巨人的名字;从世界上*可怕的巨兽口中拔出一颗牙齿; 到未来去寻找自己;到月亮去寻找死神,然后给死神画一幅肖像。 古斯塔夫毅然选择了后者 古斯塔夫必须在仅有的一个夜晚穿越整个宇宙,从地球到月球一去一回,因为他与死神打了赌。 而这个赌关系到他的生命和灵魂,一点儿也不能含糊 本书21幅插图均出自法国插画大师古斯塔夫 多雷之手,他也是瓦尔特 莫尔斯*崇拜的插画大 师。这个故事 就是按照 多雷的插图虚构的少年多雷的故事。
空前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十年后,从战场归来的雷马克写下《西线无战事》 献给无数 无名战士 的文学纪念碑。他 尝试着去记述被战争毁掉的一代人 即便他们在战火中幸存 ,从普通人的视角描绘了战争带来的人道恶果。《西线无战事》一出版便风靡世界,长销不衰,成为永远在世人心头鸣响的一记警钟。
本书讲述原本有着大好前程的青年汉斯 卡斯托普在 山庄 国际疗养院治疗贫血症的过程中,不幸感染肺结核而被迫长期住在疗养院的故事。期间,他遇到各种各样的怪人,有隐秘的共济会成员,有狂热的耶稣会教士,还有殖民地的农场主等。各种思潮在这里碰撞、对峙,结果主人公不但思想开始变得混乱,意志也越来越消沉,并迷恋上一位有夫之妇。山庄成为一座 魔山 ,在那里他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人生的责任和使命。七年后,世界大战爆发,战争的炮火终于震醒了他,在所谓 爱国主义 的感召下,他奔赴战场。 作者试图通过对话、象征、梦境、辩论、独白等多种现代表达方式,充分凸显西方世界在精神上的混乱无序、颓垣废址。
《骏马山庄》是黑塞的长篇小说,描写隐居山林、潜心创作的画家约翰 维拉古的婚姻悲剧,提出了 艺术家的婚姻 这个难题。
德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帕特里克 聚斯金德在《夏先生的故事》里展示的一段主人公的童年回忆,却让那富有诗情画意、略带怀旧伤感的字里行间多了一份作者对人生世界深沉的思考和独特的理解。 我 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上学,爬树,骑车,幻想着朦胧的初恋,害怕严厉的钢琴教师,常常觉得自己会飞。 我 的邻居夏先生是个 怪人 ,沉默地拄着拐杖,背着空空的行囊,没有目的地奔走不休。我们之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接触,但这个敏感易怒、行色匆匆、似乎总在忍受痛苦的身影却构成了我童年生活中一抹幽暗的底色。某天,他在 我 的注视下走向湖心,告别了这个始终令他惊恐万状的世界,而我也就此挥别了纯真无邪的童年时代。《夏先生的故事》被译成20余种文字,配有法国著名插画家桑贝的插画,相映成趣。
本书是埃利亚斯的成名作,出版后轰动西方世界,成为畅销书。人们通常把文明看成一种现成的财富,但作者认为文明是一种过程,是历经数百年逐步演变的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而且,作者推翻了传统社会学把人和社会看成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的两分法,提出两者不可分割,正是宏观的社会和微观的人之间的互动激荡形成了文明的进程。总之,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不仅研究社会经济,而且考察人的情绪气质和思维方式的变迁;不仅重视重大事件,也从小处着手,探讨人的行为举止,日常生活,以小见大。是一部将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种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熔为一炉的百科全书式的人文经典。
聚斯金德在这部篇幅不长的作品中探讨了爱和其永恒的对手 死亡的关系,援引哲学、文学,宗教故事和神话传说,及至现代生活中的三个例子,向我们呈现了两者间相生相伴又对立冲突的联系,促使读者思考世人如何看待爱与死亡,以及它们在文学和哲学作品中的样貌。爱情既能让人感觉幸福,也会带来无尽的痛苦,爱情不只是随便一种分子,可以改变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把我们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作者进而对比了耶稣和古希腊神话中俄耳甫斯的命运遭际,讲述他们如何试图用爱战胜死亡。
《狗年月》是 但泽三部曲 之三,继《铁皮鼓》《猫与鼠》之后,揭露德国法西斯折磨和毁灭无辜者肉体的同时,对人们心灵的毒害和摧残。
《白鲸》是美国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赫尔曼 梅尔维尔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写了捕鲸船船长埃哈伯的故事 他一心要捕杀咬掉自己一条腿的凶残聪明的白鲸莫比 迪克,他在几乎航行了全世界之后,终于与莫比 迪克遭遇。在三天的辛苦追踪之后,他用鱼叉击中白鲸,可是他的船却被白鲸撞破,又被捕鲸索缠住带入海中。终,他和全船人员与白鲸同归于尽,只有水手以实玛利一人得救。《白鲸》以其充实的思想内容、史诗般的规模、成熟深思的笔调,成为世界海洋文学的经典之作。
长篇小说《比目鱼》 以格林童话《渔夫和他的妻子》的故事为框架,反其道行之,以独特笔法勾勒出人类发展进程,揭示了占统治地位的男性制造暴力、追求权力并走向穷途末路的过程,探寻了妇女在推动真正进步即消除饥饿方面所起的作用。九个不同时代的厨娘栩栩如生。书中融入大量历史人物与事件,亦真亦幻,亦庄亦谐, 堪称文明史的一幅超现实主义缩影。
十八世纪的巴黎,格雷诺耶降生在城市*肮脏、气味*浓烈的鱼摊上。他天生没有体味,却是一个惊人的嗅觉天才,能够分辨并记住世界上所有的气味。为了追寻*完美的香味,并将之保存下来,少年格雷诺耶受尽磨砺,一步步从香水铺学徒成长为制香大师。在经历了无数次尝试和失望后,他终于发现,唯有某些红发少女身上才散发着他追寻的完美香气。为此,他不惜屡屡犯下罪行,萃取她们的体香制成一种神秘的 香水 ,将世人玩弄于股掌之中。然而,众人无尽的追捧和痴迷并不能给他带来满足,*终,他选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消失在了气味的短暂的王国 小说天马行空的想象,离奇魔幻的情节,以及对于气味出神入化的捕捉与描摹,都被反复称道和引用。作者借主人公格雷诺耶这个嗅觉天才的悲剧人生,反思了个体在理性驱动的现代社会中陷入虚无与异化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