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传说》是中国神话学大师袁珂先生一生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其因专业系统且通俗易懂,出版三十年来,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广泛欢迎,被翻译成俄、日、韩等多种语言。袁珂先生把浩瀚的古文献资料考辨真伪,订正讹误,遴选精华,熔铸成一个庞大而有机的古神话体系,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瑰丽世界,生动描述了古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图景。 本书《中国神话故事集》是袁珂先生在《中国神话传说》完整版的基础上,专为青少年改编的版本。全书共有81个神话传说小故事,以适合孩子阅读的能力为编选标准,从盘古开天辟地叙述到战国时期,所选故事均为滋养孩子心灵的品质之作,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力量,是青少年阅读中国神话的权威版本。
一个从小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的男孩,生活无法自理,男孩的父母几经波折,最后勇敢地背起男孩走上上学的道路。一蹶不振的男孩恰恰在迷茫的日子里遇到了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从而走上了文学之路,遇到一群群可爱的人给了男孩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散文写尽一个二十八岁的轮椅青年对人生苦难的深刻认识,和他对人世的真挚感恩。
世界上有许多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若论内容的丰富,表现手法的艺术性,流传范围的广泛,当首推希腊神话。希腊神话是希腊民族关于神和英雄的故事的总汇。几千年来,希腊神话已渗透到古希腊的文学艺术乃至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要想了解西方的文明进程,就有必要读一读这本《希腊神话和传说》了。
蒙古族的《江格尔》与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同为中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史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之瑰宝。《江格尔》约在十三世纪后产生于蒙古厄鲁特部,以后通过 江格尔齐 (专门说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口口相传,加工整理,逐渐在蒙古各部流传开来,成为一部影响深远的民间文学作品。《江格尔》至今仍在蒙古族聚居区广为流传,江格尔、洪古尔等仍然是人们喜爱的英雄形象。一百多年来,中、法、美、蒙古等国的学者,根据民间说唱的故事,整理出版了《江格尔》史诗的不同版本,有15章、26章,甚至100多章的,故事情节、人物、人数也各不相同。本书将史诗改编为传奇小说,以飨更多喜爱《江格尔》的读者。
一代评书大师连阔如口述评书秘本《三十六英雄》,即《隋唐》、《响马传》,根据1934年7月3日起连载于《新北平报》上的文本整理而成。这套书热闹的节目当属贾家楼三十六友歃血为盟,内中有程咬金劫皇杠,引出秦叔宝三探汝南庄,染面诈登州,反山东三挡杨林,九战魏文通,三斧定瓦岗,隋亡唐兴,瓦岗散将,后以李渊父子得了天下而结束。隋因响马而亡,唐以响马而兴,故名《响马传》。 《三十六英雄(上下连阔如评书秘本)》是一代评书名宿连阔如先生的口述评书秘本,由贾建国、连丽如整理。全书共九十九回,由临潼山秦琼救李渊开书,到玄武门之变结束。《三十六英雄(上下连阔如评书秘本)》于细节处迭出新意,如为什么我们常说的“为朋友两肋插刀”是错误的,而应是“为朋友两肋岔道”;又如为何是裴元庆走马取金堤?等等。全文
《天幕 一个宇宙信息记录员的日记 (第二版)》一书讲述的是,30世纪,人类将建立与宇宙信息的通道,由此诞生了宇宙信息记录员,《天幕 一个宇宙信息记录员的日记 (第二版)》以日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未来世界宇宙信息记录员的特殊经历,进而逐天、逐月地记录了 宇宙智能信息中心 以特殊的形式,向其传达的各种有关宇宙的起源、结构、白洞、黑洞、暗物质、人类智能起源,思维之谜、物维空间特点,暗宇宙 一系列的宇宙中的各种智能奥秘与各种最前沿的宇宙知识信息。
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为中国三大史诗之一,2005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玛纳斯》是一部活形态的英雄史诗,全诗由八部组成,每一部都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共23.5万行,讴歌了柯尔克孜族英雄汗王玛纳斯和他的后代子孙八代人为民族繁荣昌盛而英勇奋斗的英雄业绩,反映了柯尔克孜族人民的向往和追求。 《玛纳斯》不仅在中国柯尔克孜族中世代流传,在中亚吉尔吉斯人中也广泛流传。 本书选编了史诗《玛纳斯》中一部分精彩的故事,保持了原作基本风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湖绸伞 是杭州的特有文化,素有 西湖之花 的美称。本书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以西湖绸伞代表性传承人宋志明一家为原型,讲述杭州女孩霖霖一家三代人对绸伞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和创新,以及她和转学到澳门的好友共同创制友情之伞、传播非遗的故事。全书由三条线索贯穿并相互交织:以杭州的四季之韵承载良渚、宋韵、吴越、运河等四大文化;以家庭线体现三代人由低谷艰难到突破重围,以及对非遗的继承和创新;以校园线层层递进,呈现西湖绸伞工序中的重要环节。作品不仅展现了西湖绸伞的贴青、穿花线、刷花等传统工艺之美,勾勒出民间手工技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迁,更以绸伞为载体,传递出澳门与杭州两座城市血脉相连的浓浓亲情与几代人传承不变的家国情怀。
《故园农事》是 中国乡存丛书 (入选 文津图书奖 推荐图书 等众多权威好书榜)第三部。在本书中,知名乡土散文作家黄孝纪以故乡 一个典型的湘南山村八公分村为切入口,以散文形式书写乡村农事,辅以30余幅精美手绘插图,立体化描绘了犁田、双抢、交公粮、采药草、摘油茶、放牛、养蜂、打铁、补锅、弹棉被等近60种传统乡村农事,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的变迁。这些农事,有的已不多见,有的已为现代化器械替代,成了那个年代乡村的缩影。然而,这些书写农事的精美散文,因为展现了天人之间*原始的角力,展现了人与自然*质朴、*亲密的关系,在今天,反而异常让人着迷。它们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独特历史影像,是为南方乡村书写的一部独特传记,是体现 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大地艺术。 一、 入选 语文 考试阅读题 1.
《空山寂》是青年诗人张伟锋的全新诗集,收录了诗人近年来创作的126首诗歌,其中有二分之一以上作品(91首)已在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是诗人近年来创作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现。诗集分为四卷,分别为:卷一寂然录、卷二慰藉书、卷三孤影集、卷四空山赋。在四卷内容中,诗人张伟锋以云南的山为宏大背景,关注山川草木、自然万物,聚焦人的精神世界图谱,运用丰富的取材、敏锐的感知、朴实的表达等方法,对人类世界的焦虑与冲突、表象与内在进行了整体的观察和广泛的考量。
离开草原后,我开始寻找草原。我曾无数次地回望。回望我的童年,回望我的乡亲,回望我曾经拼了命想逃离的故乡,回望我曾为之震撼的一个个坚韧不拔的生命,回望再也回不去的时间的河流。那些过往,那些生命,那些存在像河底的石头,干净、真实、坚硬、顽固,踩上去还会硌一下脚底,但是,无可争辩,河流磨损了它原有的棱角。回望让我感伤,也让我充盈。我开始用文字寻找我的草原,寻找遍布在草原上的生命的活力,虔诚地记录草原上的人们在大时代背景下的精神追求、生命体现、精神归宿。中短篇小说集《放生》就是由这些轻盈的、沉重的、温暖的、孤独的、自由的、忧郁的文字抱团而成。
该书为阿娜尔 孜努尔别克的散文集。作品内容以家乡、身边人以及她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也有部分作品以青年女性视角努力探索生命的意义,通过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浓浓的人情味揭示生活真谛,旨在构建文学与生活与生命的关系,给予读者启迪。
本书是一部女性现实题材网络小说,讲述了海南黎族青年与城市白领之间的爱情故事。来自武汉市的女医生海疏雨到海南旅游,途中在一次事故中偶遇黎族青年教师吉墨云。原来两人在网络世界早有交集,兴趣相投的他们相约旅行,走一条不同寻常的黎族探秘之旅。两人在旅途中相爱后,又遭受种种阻碍,艰难地维系着异地恋情。一场灾难突然爆发,海疏雨带队驰援灾区,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吉墨云将对恋人的思念全部投入到教育事业和振兴家乡的建设中。
这部诗集共收录了作者近年创作的150多首诗歌,作品描绘多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与民族风情,讴歌党和人民,讴歌时代楷模,记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巨变,记录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体现各族人民团结向上的精神,具有浓郁的民族特性。
本书以发生在1644年(甲申年)的历史风云为中心事件,再现中国历史上一个曾经辉煌的封建帝国 大明王朝和新兴的农民政权 大顺王朝相继由蓬勃的开端走向衰亡的史实,对其兴衰命运展开全景式的描述,着重剖析它们政权沦落腐败的表现和共性,从中探究它们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的历史规律,足为当代和后世居安思危,吸取历史教训提供镜鉴启示。全书采用通俗易懂的 讲史 手法,辅以精短点评,文字生动可读,亦令人掩卷沉思 赶考之路,任重道远。
本书收录了壮族诗人黄芳近五年来创作的精品力作。作品围绕社会民生、风土民情等主题,通过日常生活和社会事件,弘扬正能量,关注弱小事物,呈现壮乡山水草木,表达出蕴含于现实点滴中的爱与希望、悲悯与反思。作品情感节制,语言凝练,有留白却不落晦涩窠臼,非常鲜明地体现出一个少数民族诗人立足于本民族又超越民族的创作风格,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本书是青年作家周燊的中短篇小说集,其对人性深处幽微之处的探索显示出了一个青年作家的锐气,丰沛的想象力却跃然纸上。《韭菜湖》是周燊近年来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由于母亲与人私奔出走,女孩美娇与父亲相依为命。虽然父亲将万千宠爱倾注在她身上,但仍无法弥补母亲缺失导致的缺憾。作品耐人寻味之处在于周燊为我们展示了女主人公美娇的心理演化历程。《灵芝土》全篇开头便设置了一个悬念,女主角启蓝大学毕业后淡出社交圈,云游四方,随着叙述的推展,读者渐渐明白她之所以这样是为了给身患绝症的母亲寻觅救命良方。《无边之旅》聚焦老年妇女马颖娉的遭际,展示了老年生活的方方面面,触及到人性深处某种幽微的症候。《在人民广场站踟蹰》着力展现的是留英归国女白领管正内心弥漫的迷惘与无奈。《佳肴》、《天色向晚》在数百年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