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困、生不逢时、疯狂、自杀……在梵高的故事中,我们都知道他最终会死,甚至比法医还清楚。但相比他的结局,真正精彩的是他活着时的故事——一个个我们本以为熟悉却充满悬念的谜团。他要在巴黎颠覆印象派,为何又离开巴黎?那一晚他原本在床上,为何忽然跑到街上割了耳朵?小镇居民与他关系一向不错,为何翻脸联名将他驱逐出去?如果他真疯了,为何主动请求去精神病院?一年多之后他已经恢复正常,又为何开枪自杀?他要杀的是自己,还是另有其人?这本书并没有打算颠覆大部分人对梵高的印象。他毕竟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人。我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全面地搜集他的一切,将这些真实的碎片用想象和推理串起来,写一本让您能从头读到结尾的梵高传。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 1930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为《万有文库集》中的一册。全书分为八章,将艺术之本质概括为崇高、优美、感觉美、精神美、悲壮、滑稽与诙谐、丑七个部分,对每个概念的内涵、分类、特征、意义等情况作了详细介绍。
本书分为“用笔”“用墨”“布置”等几个篇章讲解绘画方式,全是潘天寿的经验之谈。该书内容无思想性、政治性问题,框架结构合理、科学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是读者了解潘天寿及其作品的重要材料。
《艺术趣味》内容包括对于全国美展的希望、从梅花说到美、从梅花说到艺术、艺术鉴赏的态度、新艺术、为什么学图画、美与同情、绘画之用、儿童画。
全彩印图文并茂,收武艺、尹齐、张桂林等十多位画家有关装置雕塑、现代派创作、先锋摄影、前卫艺术等艺术创作文章。
《生死的艺术对话:雕塑大师杨英风VS米开郎基罗和毕加索》包括十三部分内容,作者用无比景仰的笔触,结合对杨英风大师众多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论,详细介绍了景观雕塑大师——杨英风,对艺术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生。
本书是丰子恺1928年在上海江湾立达学园执教时的讲义稿。他为二年级讲课,基本上是译述日本上田敏先生的十二讲《现代艺术》。丰子恺译述的这讲份义于1929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即本书。 作者上田敏先生曾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当文学教授,他是一位文学专家。因此,全书的讲述几乎以文学为中心。书中内容除绘画、音乐外,又包括文学、小说诸方面。书中还涉及雕刻、宗教、哲学,乃至科学。 本书经过这样一番校订之后重新出版,就好比给它注入了一点新鲜血液,使它重新成为一部对读者有启发作用和参考价值的读物。
艺术品典当与拍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种历史必然。因为艺术品作为一种商品在艺术市场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它反映了艺术品的商品属性。所以随着艺术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艺术商品相关的功能和职能都会被引进到这个领域。笔者认为,艺术品典当时,它作为一种质押物,可以起到以物换钱的作用;或者说,艺术品典当是一种金融行为,反映了一种借贷关系。而艺术品拍卖是一种商业手段,是实现艺术品从卖家向买家流通的“桥梁”。因此,研究艺术品与典当和拍卖的关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很有意义的。 本书把艺术品、艺术品典当、艺术品拍卖三者融合起来,作为一个系统和整体来研究,试图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这是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需要,是典当创新的需要,也是拓展拍卖领域和空间的需要。在许多人看
本书力图清晰呈现艺术创作的核心命题:艺术家是如何通过观念思考来激发自己不断实验的可能性,以及艺术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我们有幸与这10位(组)艺术家和特邀评论家一起分享和探究了艺术家创作的“秘密”与发现的喜悦。
艺术的光环让人眩晕,尤其让非专业者眩晕。静穆而崇高、单纯而的希腊雕塑,超前绝后的文艺复兴湿壁画,瑰丽幽琼的印度石雕,取神舍形的中国水墨,繁缛有章的波斯细密画,不臣不讳的现代艺术,无法无天的后现代艺术,它们的底部却涌动着一股文化潜流。理解艺术,当由此涉足。这便是作者基西克的成书意旨。本书以地域和时代的大文化为背景,介绍、分析艺术流派、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试图突破西方中心论的囚囿、男权主义的故辙和编年史的体例。广大和精微并重,深入和浅出两立,实为研究之佐,入门之径。五百多幅插图多为藏者提供。大旨准确,细处生动,立意新颖,体例不俗。
本书是中国台湾作家彭怡平的艺术评论文集,全书分电影艺术、摄影艺术和戏剧艺术评论三个部分。以视觉艺术为骨干,尝试于艺术中挹注更多不同领域间的对话,交互影响的思考,以及不同的艺术形式与文化间相互碰撞交融以后所产生的各种面貌;它既是当代的,又是传统的;既是不断挑战过去的实验创新,也是回归传统的恬静自适。 作者长期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工作,游历世界各地。本书正是作者十多年艺术旅途中拨开浮华世界表象,致力于追求内心那道神秘风景的溯本追源之旅。在本书中,作者不仅谈及视觉艺术 电影,更将电影与不同类型的视觉艺术,如绘画、摄影、表演艺术等相结合,并旁及戏剧、音乐、传统戏曲、世界文化、哲学、文学与历史等主题的探索。可以说,"彭怡平艺术笔记"不仅是作者个人多年浸淫与艺术领域、苦心钻研以后
傅雷先生在给傅聪和弥拉的信中写道:看来你对文学已有相当修养,不必再需任何指导,我只想推荐一本书,望你看后能从中汲取教益,尤其是在人生艺术方面,有所提高。丹纳之《艺术哲学》不仅对美学提出科学见解,并且是本艺术史通论,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读来使人兴趣盎然,获益良多,又有新启发。若能彻底消化,做人方面,气度方面,理解与领会方面都有进步,不仅仅是增长知识而已。//为帮助傅聪、弥拉理解这部名著,傅雷还特意抄出其中的第国编"希腊的雕塑",加以详细笺注,钉成一本。本书将全部收入傅雷笺注,相信对读者方便不少。//本书原附图插图104幅,考虑到近年来此类出版物已普及,读者容易见到,此次出版不再附上,仅存目供参考。
丰子恺原名丰润,字仁。浙江 桐乡 石门镇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本书为其艺术文集。
在宁夏、甘肃河西真走廊、内蒙古部一带的西夏故地,特别是西夏故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周围,你会看到不少西夏王朝的遗存:那一座认高耸且形制各异的佛塔建筑,那如金字塔般的西夏王陵建筑群,那石窟、寺庙中精美的壁画、雕塑,还有那遗址中出土的版画、帛画、卷轴画、木板画……这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其丰富的内容,使人目不暇接;其独特、深奥,又使人迷惘、惊叹、折服。 党项族立国前后在创建制度时,即注意突出本民族的特色,又注意吸收周边民族的优秀文化。因而其艺术带有浓郁的党项民族特色,又吸收了周边汉族、契丹、吐蕃、回鹘的艺术特点,逐步形成了多元的极具特色的西夏艺术。西夏艺术包括其绘画、建筑、服饰、雕塑、工艺、书法等各个方面,有着较高的发展水平,呈现出绚丽、神秘的色彩。它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组成
《元明清书画家年龄速检表》就是以干支纪年排列推算书画家年龄、确定书画家创作年代的一部较好的工具书。以避讳来断定书画家创作年代和作品真伪也是书画鉴定中必须了解的相关知识。关于避讳制度的起源、种类及方法,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项专门学问。
知日系列出版物由最的知日派专家和编辑团队打造。每期以特辑方式推出日本最潮流和热度的人物和事件。 美术馆特辑将全面深入日本各种各样的美术馆,开始一段深度的文化与心灵巡旅! 贝聿铭的MIHO美秀美术馆、妹岛和世的金泽二十一世纪美术馆、安藤忠雄的直岛美术馆、根津嘉一郎的根津美术馆、宫崎骏的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知日将带领您从特别的角度去开启、撞击艺术的大门,从设计世家黑川、策展人北川FRAM、三代日本首富、人间国宝大师这些“人”的故事里,去发现存在于艺术空间之内的“人”的灵魂! 此外,更有知日专访日本摄影师山县勉、人气漫画家森井由佳,以及蒋丰、剑心、健吾、汗青等作家的专栏,将日本风俗娱乐一网打尽! 重量级知日派撰稿人,联合画廊级摄影师,倾力打造值得一辈子珍藏的纸上美术馆,直面当代
《西方美术简史》作者亨德里克·房龙,艺术是人类与身俱来的天性,因此,欣赏艺术就成为每一个人的天赋权利,房龙这个只有短短3万字的美术简史是在写过很厚很大的《艺术》之后写下的是长久的思考与写作之后思想精华的沉淀。以其独具的慧眼卓识,讲述了自洞穴艺术以降,直至近代实验美术,西方美术走过的摇曳多姿、精彩纷呈的历史。数百位大师的旷世杰作,以及细腻精到的文字解述,都在帮助我们重申这种,被我们久已遗忘,或从未意识到的天赋权利力图在最短的时间里,成就一个较为深刻的艺术鉴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