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是如何获得灵感,又是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或创作主题的呢?在成为大师之前,他们有着怎样的经历?通过与世界上*伟大的创意思想家多年的亲密接触, BBC艺术频道主编威尔 贡培兹发现了这些大师共同的特点 他们是极度好奇的、勇敢的、懂得思考的 贡培兹将从古至今的艺术大师分门别类,以轻松风趣的语言重点讲述了20余位艺术家背后的创意故事,更记录了他与我们这个时代的著名艺术家的直接交流。我们每个人都能借鉴这些艺术家的经历,是时候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了!
由丹纳编著、傅雷精心翻译的艺术史通论 《艺术哲学》是 一部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 ,也是带领大家畅游艺术天地的一本导游书。丹纳通晓多国文字,是史学家、评论家,观点犀利独到,偏巧这本《艺术哲学》是丹纳所著的经典文艺理论著作,内容来自于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授课时的讲稿,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丹纳在本书中不仅对美学提出科学见解,还将理论结合欧洲艺术史,讲解了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真所谓是鸿篇巨制。全书不但条分缕析,明白晓畅,而且富有热情,充满形象,色彩富丽,绝无一般理论文章的枯索沉闷之弊。 《艺术哲学》是帮助人们理解和领会艺术的经典书籍,不管是艺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可以从中获益。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周易﹒系辞传》)物构成了世界。世界并非是孤寂、与人无关的世界,而是有人参与其中,与人有着万千牵连的世界。因人的在,世界得以开显,物得以呈现。世界在人的观法中与人相遇。观亦非是静态对立的物的再现,而是人在观,观一个人文化成的世界,人在观法中参赞天地之化育,显露物之真性。 对于 观 与 物 的理解,是艺术与哲学共同在探讨的论题。尤为重要的是,在此论题上的探讨,已经不是在艺术或哲学领域可独立完成的研究。当涉及对物之真性之观,艺术与哲学的研究必然已经在其理论传统的深处紧密扣连。
《暮色将尽》是戴安娜·阿西尔的代表作,获得了科斯塔传记奖、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等众多奖项,是她临近90岁高龄时写下的一本老年生活随笔,言辞坦率豁达,饶有趣味。 她由步入老年的种种变化说起,夹杂着对自己过去人生的回忆,她大方回忆自己的几段情史,坦承自己对错失母亲身份的淡然,诚实面对老年的痛楚,但也仍满怀热情地谈起在园艺、绘画、读书、写作等过程中收获到的新鲜体验。 总体而言,阿西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女性样本,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的知识女性,是如何在与世界的周旋中保存独立的自我,并最终坦然面对衰老与人生终点。
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书试图以流行音乐为中心,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这个问题。 流行音乐的实践与前卫实验或左翼的实践不同,面对资本和权力,采取的通常是二重性立场,在拥有对抗性的同时,也隐藏着被同化的可能。这一特质在让(自称)激进的政治中心主义者感到焦躁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实现大众性动员和组织的可能性。这样的二重性本身,才是建立真正良好政治秩序的关键,也是流行音乐的魅力所在。 流行音乐既不是与资本主义进行对抗的东西,也不是什么独立于资本主义存在的东西,它是从资本主义制造出来的无用的、过剩的、废弃的事物中被创造出来的。它曾经是资本主义的副产物,而现代社会的讽刺之处,便是这种副产物现在逐渐改头换面,变成了主要产物。而在此之后,流行音乐扮演的角色
《书谱》是一座书论的高峰,《续书谱》是另一个的高峰。一个在书学前沿探索,另一个在阐述传播。 《书谱》是我国书法史上部对书法艺术诸多理论问题展开有系统阐述的书法理论专著。该书在体裁上,受六朝骈体文影响,句多骈偶,隐喻起兴,衔华佩实,质文相耀,阐幽发微,理赡辞畅。在内容上,则涉及书法本体论、创作论、鉴赏论、批评论、发展论等,多有创见,可以说集时代之大成。 《续书谱》没有仿照《书谱》,将高深理论问题接着说,而是调转视角,博综前代书论,芟荑杂芜,重构了一个精巧的书法理论叙述构架。这里既涉及书体、历史、渊源,也涉笔法、技术,也涉理论、审美,甚至包含生活应用(书丹)。从基础的问题 摹书 ,到端的创作个性化 性情 融入,《续书谱》一一涉及。
观看先于言语。观看确立了我们在周围世界的地位。他人的视线与我们的相结合,使我们确信自己置身于这可观看的世界之中。而当图像终于取代文字,充斥于视线所及的一切空间,我们又该如何观看而不致再度迷失? 本书论及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女性作为被观看对象、油画传统、广告与资本主义等方面,配以两百余幅经典图像,与BBC同名纪录片一起,改变了西方一整个世代的观看方式,也必将适用于如今大大小小的手机屏幕和街边广告牌。从对视觉文化的深入探索和普及的角度而言,本书亦可与贡布里希爵士*杰出的著作互为补充。
本书是中国绘画史的开山之作,用简明扼要的文字串连中国历代画史脉络、技法沿革。作者对画派、画家的独到见解可帮助读者快速领悟画作精髓。本书用300余幅高清传世名画再现了中国历代名家画风流派的绘画特点。画作选择与剪裁更是反复斟酌,别具匠心。名画局部放大更方便读者清晰地看到中国绘画的线条、构图与意境之美,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富有视觉美感的轻松阅读体验。
《无物象的世界》是 包豪斯译丛 系列的一本,由至上主义艺术奠基人、抽象主义先锋卡西米尔 马列维奇撰写,是20世纪*影响力的美学原理著作之一,也是了解包豪斯教学、至上主义艺术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 马列维奇首创的几何形绘画对后来的达达主义、极简主义等多种艺术形式有重要影响,《无物象的世界》为他在包豪斯教学期间所著,是包豪斯学校的教材之一,也是他一生中*一本理论著作。书中主要分 绘画中附加元素理论简介 和 至上主义 两个部分,不仅详细地讲解了如何将物象的人体、物品抽象成几何形态,还以他的经典画作《黑十字》《白底上的黑色方块》《黑圆圈》等为例进一步分析,将一个难以理解的 无物象的世界 清晰简洁地呈现给了大众读者。
本书对原始艺术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作了详尽的探讨和论证,介绍了艺术科学目的、方法、原始民族、人体装饰、装潢、造型艺术、舞蹈、诗歌、音乐等。
非遗广西 丛书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 本书是丛书的其中一本,主要内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壮族织锦技艺。壮锦是广西壮族人民引以为豪的民族艺术珍品。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围绕壮锦的历史、分布、种类、纹样、传承等方面展开研究,展现了壮锦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对壮族织锦技艺的历史地位、制作工艺、传承发展都作了普及性的解读与介绍。
过去的一百年间,艺术世界的风景发生了急剧变化。观者在一件件艺术作品前大为迷惑,这些作品是种挑衅吗?艺术家是否只是在讲内行笑话? 艺术本身也是一种语言 一种存在周期远超出其特定时代的语言。美国资深艺术评论家兰斯 埃斯普伦德在本书中结合自身多年的艺术鉴赏经验,将内含于艺术的语法逻辑细细道来。书中以对于艺术基础要素的分析开篇,随后深入解读了十件现当代艺术作品,引领读者去观看和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能够以艺术家看待艺术的方式去审视艺术。
本书以全世界目前流传《髹饰录》不同版本的共同祖本 蒹葭堂钞本为依据,以图为例,对漆器髹饰工艺经典著作《髹饰录》作一字不漏的完整解说,文字*限度简明,图片*限度简当,所选作品尽可能经典,以适应*广层面受众学习和了解漆器髹饰工艺的需要,适应网络时代读者快速读懂《髹饰录》的需要。按漆器髹饰工艺的实际程序,对《髹饰录》章节条目进行微调并加以逐条解说,故名《析解》。书后附蒹葭堂抄本《髹饰录》原文及扬明注并加以整体意译。解说每条条首编号与书末所附蒹葭堂抄本《髹饰录》原文及扬明注每条条首编号完全一致,以利读者比照阅读。
抽象艺术兴起于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等西方艺术运动,迅速成为一种全球现象,改变了现当代艺术的面貌。 本书揭开了抽象艺术的神秘面纱,带领读者踏上跨越全球的纸上旅程,追溯了抽象艺术从20世纪初开始至今的发展历程。 从瓦西里 康定斯基、艾玛 昆兹到赵无极、拉娜 贝格姆,作者讲解了70多位创新艺术家的作品,使读者更易理解他们的艺术理念和方法,同时充分展示了全球艺术家的多样性,以及形成这一基本艺术形式的哲学、政治和视觉理论。
本书汇集了瓦尔特 本雅明关于艺术研究的三部经典名篇,包括《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5 1939)》和《爱德华 福克斯 收藏家和历史学家》。本雅明终其一生的理论努力就在于根据当时社会生活的变化去阐释和解读精神生活中已经和将要出现的嬗变,这也是本书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