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是《艺术哲学》第三编《尼德兰的绘画》,介绍尼德兰的绘画。《艺术哲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讲稿的辑录,也是丹纳*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他在书中提出决定文明的三大要素 种族、环境、时代,而这三大要素又决定了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标准,即艺术作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集中程度,并由原则出发,阐述意大利、尼德兰和古希腊的艺术流派。
《外国美术简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是大部分艺术院校选用的美术史教材。2007年,为了规范和发展美术史教学,作者对原书稿进行了勘误和增订,并交由我社出版《外国美术简史》(增订本)。增订本各章节均补充了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新成果;并特别在章前设总论
《文人画概论》是东京帝国大学名誉教授文学博士泷精一于 1922 年公开讲演的讲稿笔记,全书共分为六章。章文人画的起源,泷精一认为以王维为文人画开源之代表不无道理,但表明 六朝时已有文人而精画者 ,认为六朝文人攻山水之名家,唯有宗炳一人而已。第二章文人画的流派化,泷精一将文人画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第三章文人画的原理,泷精一总结并提出了文人画的四个原理。第四章文人画和南画,泷精一认为文人画是站在作者立场而言的,而南画和北画是就样式而言的。第五章文人画的精华,泷精一在此章中列举了他认可的中国文人画精品。第六章未来的文人画,泷精一倡导文人画复兴,认为虽然日本人与中国古代文人思想有异,但文人画仍可上溯其原理而学之。 泷精一熟悉中国画论的文献,对文人画的剖析缜密严谨,有其独到的见解。虽然当今学
本书共分为5章,从学习乐趣、学习方式、技法、流派、历史等多个方面解读西方美术史。第一章 享受西方美术史的乐趣 ,从什么是美术史的角度切入,介绍学习美术史所能带来的乐趣与一些基本的知识要点。第二章 欣赏西方美术更愉快的方式 ,从绘画解读实践的角度切入,用实例表现解读艺术画作的方式。第三章 了解西方美术的技法和流派 ,分别从技法和流派两个角度切入,阐述艺术画作的完成技法与表现题材。第四章 学习西方美术的历史 ,从美术历史的角度切入,按照风格划分艺术时期,从早期到现代对各种风格进行了讲解。第五章 解读寓言画和神话画背后的故事 ,分别介绍了相关的寓言画和神话画作品,并解读画面背后的故事。此外,本书zui后还附有年表,方便读者对西方美术史的发展按时期进行索引。
本册为《艺术哲学》第五编《艺术中的理想》,阐述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标准。《艺术哲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讲稿的辑录,也是丹纳*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他在书中提出决定文明的三大要素 种族、环境、时代,而这三大要素又决定了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标准,即艺术作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集中程度,并由原则出发,阐述意大利、尼德兰和古希腊的艺术流派。
本书是故园画忆系列中的一本,侧重介绍青岛近代地域文化和建筑,以青岛的近代建筑及其文化为主线,以钢笔画细致的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建筑,按建筑类型分为宗教建筑、教育建筑、金融建筑、商业建筑、住宅建筑、其他建筑等六部分。同时加入了一些对近代建筑及其文化描写和介绍的文字。
《中国绘画史》是日本美术大家中村不折与曹洞宗僧人、法政大学讲师小鹿青云的合著。大正二年(1913)由玄黄社出版,并于1914年、1922年两次重印。该著远述上古,近论明清,对中国画坛兴衰、画风迁播,每从政治、社会文化乃至家族、师承等角度予以讨论,且重视传世画论、书论史料的引述,可谓言必有据。该著虽然试图从世界文明发展史的视角,基于中国文化自身发展脉络阐述中国绘画史,但对画坛流派、人物、画作的评论仍不出历来画论的评点式论断。总体来看,该著有视野,有深度。作为中国绘画史草创期的通史性著作,该著承前启后,开一代风气,对中国绘画史的编纂亦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本册为《艺术哲学》*编《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阐述艺术品的本质及产生。《艺术哲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讲稿的辑录,也是丹纳*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他在书中提出决定文明的三大要素 种族、环境、时代,而这三大要素又决定了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标准,即艺术作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集中程度,并由原则出发,阐述意大利、尼德兰和古希腊的艺术流派。
本书图文并茂的记录了当代青年艺术家、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教师李飒意大利艺术之旅的所见所闻。试图对意大利艺术、文化、历史的全方位探寻,找到一种艺术与大众沟通交流的途径,通过旅行对西方的历史和文化有更多的认识,提供一种观看西方当代艺术的角度和方式。引起大众对艺术的兴趣,以提升大众的艺术修养。
金城( 1878 1926 ),自幼嗜画,兼工书法、篆刻及古文辞,曾留学英国习法律,获法学博士。 1912 年,金城发起并参与北平古物陈列所的建立与展览规制的制定,是中国现代博物馆的奠基人之一。 1920 年,金城与周肇祥等人筹办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并联合陈师曾等人与日本传统画界共同举办 中日联合绘画展览 ,对于推介京派传统画家起到了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本书收录了吕鹏、张涛、倪葭、杭春晓等艺术史学者的研究文章,着力刻画其作为艺术策划人、经纪人的角色,并通过其所办艺术社团、展览、出版物以及其著述、作品展现其艺术理念。
在关于世界美术史的著作中,分成“西方美术”和“东方美术”来写作的并不多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长期以来世界美术史研究中几乎已成定势的西方(或者说欧洲)中心论。西方美术有其悠久灿烂的历史,东方美术亦有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唯其如此才形成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里, “西方”与“东方”主要是从地域来说,而不是按经济政治的强弱来划分。让东方人了解西方艺术,让西方人了解东方,从而推动东西方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交流,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应是这个时代的使命。 丛书参编者主要都是从事美术史研究的年轻学者,大都具有博士学位。丛书体例没有按惯常教科书的章节目排序,而是由主题词统领全篇,旨在突出各个国家在各个时期的主要艺术成就,介绍杰出的艺术家和代表作。除了配有大量图片之外,丛书还力求做到明白晓畅
本书为故园画忆系列山东部分的一本,该书将济南市、淄博市、潍坊市、泰安市的历史建筑、乡土建筑及具有地域特征的民俗进行了细致描绘,能让我们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比较直观的了解,作者绘画功底较强画面较为饱满,有较高的欣赏价。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数千年沧海桑田,昔日的玉门关已听不见运送玉石的驼铃声声;曾经 峻极天市 的大靖已不见了商贾云集,万头攒动;当年的嘉峪关已没有了硝烟四起、旌旗摇曳 只有那些仍依然耸立着的古建筑在向我们讲述着那数千年漫长的历史。然而,甘肃的建筑并不像山西、安徽等地那样被世人所熟知,年久失修,又经历过历史灾难,许多古建筑如今已是满目苍夷。本书可以带领你走进甘肃,让更多的人了解甘肃的历史文化,使甘肃的古建筑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关注。
作为19世纪中后期法国拥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让-弗朗索瓦?米勒以《播种者》、《休息的收割者》、《拾穗者》、《晚祷》等作品而举世闻名。然而,从19世纪中期至现在,艺术评论和专业研究中的米勒形象及其绘画却总是充满争议。在米勒的时代,左派对他进行社会和政治的革命式解读,而右派则将田园牧歌的诗意化理解加诸其身。由两种社会阶级和基本价值观差异所带来的冲突至少延续到19世纪60年代。此后,一米勒的主要赞助人和首位传记作者桑西埃将他“神化”为虔诚而天才的“农民画家”。这一观点首先受到法国、美国中产阶级和一般大众的广泛认同,继而传播至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该种观点在艺术评论和研究中的统治地位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和艺术社会史的发展为对米勒的看法带来了改变。一方面,西方的评论家和艺术史家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