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羊子山发掘了一座西周早期墓葬,一段被历史长河吞噬了3000年的噩国历史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2012年河南南阳夏饷铺因南水北调工程发现一处墓地,出土大批青铜器,其中不少也铸有噩侯等铭文,这是包括四代噩侯夫妇墓葬,时代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噩国贵族墓地。根据禹鼎的记载,噩国在西周晚期就已被灭国,老少无存,为何又会在南阳地区发现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噩侯墓葬呢?噩国地望为何从随州转移到了南阳?此次考古发现引发了各种讨论,再次将噩国推向众人关注的焦点。 为揭开噩国历史谜雾,上海博物馆特举办此次展览,并承中国国家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机构与私人藏家的信任与厚意,借展57件精心遴选的噩国青铜器,加上馆藏的噩国青铜器,首次聚集从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的噩国青铜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这本书展示了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所有伟大的作品:凡尼斯大力士、维纳斯 卡皮丽姬娅、亚历山大的马赛克、凡尼斯公牛、凡尼斯杯以及来自赫库兰尼姆莎草别墅的铜像。这些世界闻名、受人敬仰并可供观赏的艺术作品齐聚一堂却被陈列在至今仍分时 限制 进入的展览大厅和分区。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起源于17世纪江户初期,1600年发展为成熟的一个剧种,演员只有男性。近400年来与能剧、狂言一同传世。歌舞伎是日本所独有的一种戏剧,也是日本传统艺能之一。在日本国内被列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也在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日本文化极为重要的部分,本书以大量精美珍贵的歌舞伎题材浮世绘为线索,通过浮世绘作品梳理了日本歌舞伎的发展历史,包括其流派、剧目、名角,以及台前幕后的故事和趣闻。文字有趣、生动,读来轻松易懂,是一本图文并茂的让读者了解歌舞伎历史的图书。
本书收录的是温克尔曼最重要的美学论著,其中《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以及《对 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 的解释》是温克尔曼的代表作,也是他著名的论文篇章;此外,《论希腊人的艺术》是温克尔曼经典著作《古代艺术史》的精华部分。
从早期日本对中国佛画的学习,产生了日式 垂迹画 ;由对 唐绘 的模仿,发展为纯本土的 大和绘 ;受宋元水墨的影响,独创了深藏禅机的日本水墨画;以及明治维新以后受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影响,形成了 近代日本画 ...... 日本绘画在对传统文化的眷念为主轴,外来文化不断刺激为辅线的背景下,以 全盘接受,逐渐吸收 的态度,滋养丰厚了本国文化,并形成独特的体系,构成了具有包容性的绚丽丰富的绘画世界。
本书作者迈克尔 诺斯( Michael North )是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本书共分七大部分 荷兰绘画的历史阐释、荷兰的经济状况分析、荷兰的社会状况分析、艺术家出身及社会地位、赞助制度与艺术品市场、艺术品收藏与收藏家、结论。书中通过检视艺术家的社会出身勾勒出荷兰的画家培训体制,以及它如何促进了艺术市场的繁荣。而对市民财产目录清单的研究,也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当时荷兰画家与收藏家之间的生动纽带。作者还详细分析了荷兰各主要城市的艺术家阶层及其社会流动性,并围绕相关论题描述了发生在画家、手工艺者、商人、消费者和收藏家身上的精彩故事。本书的译介出版,可以更好地促进将中国路径和全球视野结合起来,深度介入西方艺术史研究,提升文化软实力、学术话语权以及影响力,并且为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也许世界上没有任何商品像艺术品那样难以捉摸。艺术品的经济价值并不由其材质、形式和劳动成本决定,而取决于一群富有激情的社会和文化行动者。这些艺术家、收藏家、交易商和策展人的生活反之受到艺术品价值的影响,而他们是如何应对这样一个无形的市场的呢? 斯图尔特 普拉特纳避开了聚光灯笼罩的艺术高地,转而将注意力投向更具典型意义和本土色彩的圣路易斯圈。在崇高艺术理想与迫切生存压力相互纠缠的圣路易斯,艺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讲述了他们在与同行和市场互动中所受到的挫折与回报、约束与激励,揭示了他们在艺术品价值创造的神秘过程中各自发挥的作用。
傅雷曾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讲授美术史。本书是他在讲稿的基础上修订、补充完成的,着重介绍文艺复兴初期的乔托以来,经过三杰(达 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十七世纪的伦勃朗、鲁本斯,到十八、十九世纪的近二十位画坛巨匠及其名作;讲解其艺术风格、绘画技巧,又信手拈来地穿插诸位巨匠的生平,以及时代思潮等内容,在宏观与微观之间委屈精妙,深入浅出。
全面叙述日本戏剧的历史发展轨迹,从神话传说中的戏剧因素开始,到引进中国伎乐、舞乐、散乐,并促其本土化,形成日本的民族艺能,过渡到古典戏曲,诞生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 能乐 和 狂言 ,详尽论述了日本国剧 歌舞伎 的形成、发展和兴隆,以及几代有突出成就的 歌舞伎 名优的表演艺术特色,以及后代戏曲改良的探索与成败。
就是对该馆精美画作的一次巡礼。意大利都灵的萨包达美术馆是全球*重要的国家艺术画廊之一。它建立于1832年,珍藏着萨伏伊王室自15世纪以来收集的绘画珍品。除了萨伏伊王朝时期的收藏品,以及广泛来自意大利的名家作品之外,这座画廊还拥有一大批来自荷兰和佛兰德的名画。
这是东京近郊一座只有两层楼的小博物馆,二战中却与京都和奈良的古迹一起被列为应避免轰炸的对象。藏品超过17000件,染织、绘画、雕刻、器具……无所不包,都是在美术史中没有一席之地的、无名工匠的作品。每一件都由创建者柳宗悦及其继任者自日本各地乃至海外亲手搜集而来,是民艺思想的集中展示。 古董鉴赏家坂田和实从中挑选了22件,辅以全彩细节图片品评介绍;并与民艺馆顾问尾久彰三和设计师山口信博一起梳理历史、探讨站在时代岔路上民艺与民艺馆何去何从。
柬埔寨吴哥地区属于公元8世纪至11世纪亚洲中南半岛上的 文化典范,也是柬埔寨文化发展 的艺术高峰,在海上丝绸之路上与中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脉络。洛齐著绘的《吴哥(精)/洛齐笔记》为《丝路艺术笔记》的一种,在这套手账中,当代艺术家洛齐围绕丝路沿线的龟兹、吴哥、埃及等地区的文化与艺术,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解读。《吴哥(精)/洛齐笔记》以吴哥窟遗址的雕塑、壁画、古代建筑等艺术形式为基础,用再创造的图像的形式,记录这些艺术宝藏的神韵,传达艺术家个人对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同时配以适量文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吴哥窟艺术的精华,以富于艺术感染力的创作方式,将丝绸之路上灿烂的文化形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柬埔寨吴哥地区属于公元8世纪至11世纪亚洲中南半岛上的 文化典范,也是柬埔寨文化发展 的艺术高峰,在海上丝绸之路上与中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脉络。洛齐著绘的《吴哥(精)/洛齐笔记》为《丝路艺术笔记》的一种,在这套手账中,当代艺术家洛齐围绕丝路沿线的龟兹、吴哥、埃及等地区的文化与艺术,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解读。《吴哥(精)/洛齐笔记》以吴哥窟遗址的雕塑、壁画、古代建筑等艺术形式为基础,用再创造的图像的形式,记录这些艺术宝藏的神韵,传达艺术家个人对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同时配以适量文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吴哥窟艺术的精华,以富于艺术感染力的创作方式,将丝绸之路上灿烂的文化形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唐月梅编的《日本戏剧(精)》全面叙述了日本戏剧的历史发展轨迹。从神话传说中的戏剧因素开始,到引进中国伎乐、舞乐、散乐,并促其本土化,形成日本的民族艺能,过渡到古典戏曲,诞生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能乐”和“狂言”。
柬埔寨吴哥地区属于公元8世纪至11世纪亚洲中南半岛上的佛教文化典范,也是柬埔寨文化发展 的艺术高峰,在海上丝绸之路上与中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脉络。洛齐著绘的《吴哥(精)/洛齐笔记》为《丝路艺术笔记》的一种,在这套手账中,当代艺术家洛齐围绕丝路沿线的龟兹、吴哥、埃及等地区的文化与艺术,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解读。《吴哥(精)/洛齐笔记》以吴哥窟遗址的雕塑、壁画、古代建筑等艺术形式为基础,用再创造的图像的形式,记录这些艺术宝藏的神韵,传达艺术家个人对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同时配以适量文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吴哥窟艺术的精华,以富于艺术感染力的创作方式,将丝绸之路上灿烂的文化形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从庄严的宗教佛像到 具艺术性的假面雕刻,从古朴的早期埴轮到绚丽的“奈良三彩”,从精细的皇家绣帐到优雅的衣服纹样,日本工艺美术的发展展现了日本生活文化的变迁。粗犷中包含细腻,朴素又不乏精致,各种因素并存的包容性为日本工艺美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叶渭渠编著的《日本工艺美术(精)》通过时间顺序,从绳文·弥生古坟时代到明治维新以后,细致介绍雕刻、陶瓷、染织、金·漆工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