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此图画法取自董源、巨然,用墨浓重淋漓,突出表现了江南湿润多雨的夏令景色,具有“元气淋漓幛犹湿”的气势。图中错落有致的茅屋、弯曲隐现的石径以及潺潺流动的瀑布均为恬静肃穆的山林增添了几分活力。
《庐山高图》这幅作品是沈周41 岁时为祝其师陈宽七十岁寿诞而作,陈宽祖籍江西,所以沈周取庐山为主题,以示自己对老师的崇敬之 情,画面长篇题诗中开句: 我尝游公门,仰公弥高庐不崇! 属于后世所称 细沈 之作。因沈周名声在外,求画者太多,而他个性随和,不忍拒绝,便出现了很多应酬之作。故后世以 细 沈 粗沈 对他的画作进行区分。而这幅画无论是从立意、表现上都可谓是佳作精品。 此画在画法上借鉴元代画家王蒙的技法,也体现了本画的师传。山峰多用解索皴,笔法稳健,充满着强烈的节奏和力感。 中段山冈用折带皴,与王蒙《葛稚川移居图》画法有些相似,墨色较淡,皴笔精细,表现出崖壁的险峻。左边崖壁先勾后皴, 墨色较重,并以焦墨密点,显得苍郁幽深。整个画面山石、层岩,稠密交叠,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
巍峨的高山顶立,矗立在画面正中,占有三分之一的画面,顶天立地,壁立千仞,予人以鲜明的印象。山头灌木丛生,结成密林,状若覃菌,两侧有扈从似的高山簇拥着。树林中有楼观微露,小丘与岩石间一群驮队正匆匆赶路,在静谧的山野中仿佛使人听到水声和驴踢声。细如弦丝的瀑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画幅右角树阴有 范宽 二字款。
作品描绘的是黄山市歙县西干山一带的山川景致。画家用特写的手法描绘了近景的坡石、老树。坚实的峦石上长满杂草,几株古树扎根于硬石之中,或挺拔、或虬曲,姿态各异。粗糙的树皮上布满树疤,给人一种饱经风霜的沧桑感。树木的枝叶虽不茂密,但仍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古木垂荫图》的用笔较细谨精致,属于“细笔”之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画中的云烟、江水纯以留白法表现。这些留白贯穿于物象繁杂的画幅中,使画面气脉相通、生机无限。
关于黄宾虹的画,有人认为看上去“山不似山,树不似树,纵横散乱,无物可寻”,不大好懂。为此,本书精选名家文章十篇,从黄宾虹的日常言行、技术特点、艺术风格、人生成就等角度出发,全面深入地介绍他的艺术人生。相信通过这些作者的介绍和解读,对于读者更好地理解黄宾虹的艺术特色和多彩人生定会有所助益。
该图为三拼绢的大幅画作。白雪皑皑中,雪峰屏立,山势高耸,山麓水际边密林重重。深谷寒林间,萧寺掩映,流水无波,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真实生动地表现了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象。全画布置严整,笔墨浓重润泽,层次分明而浑然一体,皴擦、渲染并用,尽显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被公认为范宽的杰作。画面前景的树干中,隐约可见“臣范宽制”的署款,《宣和画谱》中记《雪景寒林图》曾收于宫廷御府,这很可能是范宽专为宫廷而作,也必是精心之作。
《少年美术故事》,原载1936年《新少年》第1卷1-12期和第2卷1-12期,由开明书店1937年3月初版。本书是 开明少年丛书 之一种,是丰子恺专门为青少年创作的一部通俗美术故事书,出版八十多年来广受读者欢迎,影响了一代一代的儿童。 书中共有二十四则故事,以热爱美术的两个孩子为主人公,娓娓道来他们美术学习的趣事。姐弟两人一起玩耍又一起讨论学习绘画,还有爸爸妈妈的指导,邻家哥哥交流,一同绘画的朋友和老师,人物刻画立体生动,情节引人入胜。 书中表现了主人公姐弟俩学习美术的情形,贯穿其中的是美术的基础知识:西方画以及中国画的常识,如视觉搭配、颜色、结构、远近等。既有助培养儿童的绘画启蒙,更让我们成人读懂儿童的画心: 笔笔皆从小小的美术心中流出,幅幅皆是小小的感兴所寄托
张瑞图(1570-1641),字长公,一字果亭,号二水,别号白毫庵主、芥子居士、平等居士、果亭山人等。福建晋江人。明末著名书法家。明万历35年(1607)廷试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授编修官少詹事兼礼部侍郎,仕至武项殿大学士,曾附炎魏忠贤,后阉党败,致入逆案坐徒,幸获赎为民。遂遁迹江南,隐于青阳里白毫庵,余生寄情诗酒书画,卒于崇祯l4年。 张瑞图善诗文绘画,山水学黄公望,又工佛像,尤以擅书名世,与董其昌、邢同、米万钟并称“晚明四家”,又有“南张北董”之誉。其书“初学孙过庭 书谱》,后学东坡《醉翁亭》”,于“钟、王之外,另辟蹊径”,终出离古人,自成一貌。
这幅画先以淡墨勾皴,而后施浓墨,先用湿笔而后用焦墨,层次分明。山石树木都有润湿之感。山头打点,变化尤多,有浑点、破竹点、胡椒点、破墨点,表现出山上树木茂密苍郁。全图不多渲染,其深远之处,有条不紊,充分呈现出空间的深度。
《罗汉图》属于刘松年工整细润一路,是他晚年成熟的作品。画中人物用铁线描绘而成,线条流畅有力。服饰与面部均刻画得极其精细,用笔沉着稳健,神形兼备。树木与山石注重写实。特别是树石的用笔,勾勒与皴擦,墨色浓淡相间,充分表现出了树干与山石的坚硬质感与体积感。此幅作品称得上是山水画和人物画完美结合的成功之作。
《溪山秋雨图》作于1663年,是年髡残52岁。古木流泉,高人独坐,体现出一派野逸之趣。髡残之画卷苍老雄浑,深沉豪迈,以老辣见胜,但相对而言,此图当属相对文雅、宁静一路画风。在此《中国历代绘画经典高清仿真解析范本(第1辑)7:髡残?溪山秋雨图》中我们可以较多地发现王蒙的影响,其次还有一点沈周的痕迹,但主要还是来自王蒙,不仅其繁复苍健的笔法,还包括其经营位置。髡残师古人乃食古而化,不过是以古人酒杯浇自家胸中块垒,所以体现出来的仍是自己的精神面貌,其画构图奇特、境界幽深,是其广师造化的结果。髡残之画在当时画坛独树一帜,后人把他和石涛并称“二石”,是明清两代中有生气的画家。
本书选取了五代巨然所绘《万壑松风图》,以现代高科技手段,高品质复制,再现中国书画独有的笔黑变化、颜色层次与气势神韵。采用多个局部放大,约请国画专业人士加以点评,从构图到用墨、用色一一分析,*程度上满足临摹者的需求。
《出山释迦图》简称《出山图》,是南宋梁楷的作品,描绘的是释迦摩尼发心悟道之后重归人世的情景。梁楷选取释迦摩尼苦修觉悟后从山中走来的情形进行描绘,作释迦摩尼拱手赤足静静行走状,释迦摩尼目光坚定,面貌平静安详。梁楷通过精细的笔法和对画面萧疏、冷清氛围的塑造,微妙地烘托出释迦摩尼苦求道而得解脱了悟后的几乎虚脱的动人形象。
《大家小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精心挑选一百余幅世界名画,结合傅雷讲解顺序,图文对照,常读常新。文后附傅雷先生签章页,对话大家,独一无二。
本书是沃霍尔和利希滕斯坦两位画家的名画赏析,介绍了他们的风格流派及绘画特点。以绘画和手工作品为主,配步骤图解析,将名画和手工作品相结合,为小朋友们概括出每幅名画的特色,激发孩子们的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既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又鼓励孩子动手动脑。 每幅画都配有亲子互动小贴士,可以帮助家长引导孩子树立早期的美学观和艺术观,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进行情商启蒙的培养。
齐白石为我国的国画大师,经典画库系列选用了齐白石大师的国画山水精品画作近五十幅。展示齐白石的山水精品力作的同时,反映了齐白石在创作山水画方面所独具的个人艺术风格,该书的出版将对应广大的国画爱好者、收藏者、研究者起到重大借鉴作用。
在中外绘画史上,研究和学习前辈大师、临摹大师作品,是画家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只是技法方面,还在于文化方面。《西方绘画大师原作 西斯莱》一书让读者了解了印象派画家西斯莱先生的生平,而且从美术高考及个人艺术造诣的角度出发,针对当前绘画技能训练中重技轻道的现象,提出在绘画技能训练中临摹大师作品,这对于提高学画者的审美技能、文化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市场的大师作品精度及印刷严重偏离了原件的真实度,为了更好地使美术艺术爱好者见到真正的大师精品,我们经过多年的收集及挑选有实用价值的作品集结出版,希望重唤读者对经典的记忆。
本书是席里柯和透纳两位画家的名画赏析,介绍了他们的风格流派及绘画特点。以绘画和手工作品为主,配步骤图解析,将名画和手工作品相结合,为小朋友们概括出每幅名画的特色,激发孩子们的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既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又鼓励孩子动手动脑。 每幅画都配有亲子互动小贴士,可以帮助家长引导孩子树立早期的美学观和艺术观,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进行情商启蒙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