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慷的山水画作品无疑是属于写实的一类。他以写生的方式来描绘故土乡情。通过对川西风貌真切细腻的描绘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他多年来不懈怠地写生,画自己熟悉的山岗、村落、老树、老屋、灵山、秀水、古桥。他勤奋地探索传统笔墨语言与写实造型的有机结合,使其在审美格调上融为一体。成慷的画正是在深入了解现实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思想追求加以提炼而成。他的画,布局平淡天真,直抒胸臆,以魏碑的笔意入画,设色明快鲜活,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一股清新自然的蜀山风情扑面而来。读其画不难看出,其艺术作品皆来源于生活,且多为普通常见的田园风光。画家将自己儿时的记忆、感知以及多年来对四川山水、乡村的真挚的情感倾注其中,故其笔下的古镇、石桥、老树、瓦屋、溪流渔船、西畴南田、九峰三泖、农叟荷筱、平坡鸭喧,无不自
元四家是指中国画史上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位元代画家,他们对水墨画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倪瓒(1301-1374), 字元镇, 号云林, 别号幼霞生、荆蛮民等, 常州无锡人。出身江南富豪, 家境十分富裕。倪瓒早年丧父, 由长兄抚养成人。倪瓒生活于元代后期,其时文人绘画的创作理念和纸本山水画的"干笔皴擦"笔墨技法已经完善,《六君子图》可谓倪瓒经典之作,本画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六君子图》写江南秋色, 坡陀上有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 疏密掩映, 姿势挺拔。图的上部有远山地抹。全图气象萧疏, 近乎荒凉, 用笔简洁疏放。有黄公望题诗云:"远望云山隔秋水, 近有古木拥披陀, 居然相对六君子, 正直特立无偏颇。"
《水墨山水传统笔墨参考》是对山水画的参考,山水画简称“山水”,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绘画,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画科之一。山水画按技法可以再细分成两大类:水墨山水和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是使用水墨及皴擦点染来进行山水描绘的绘画艺术,亦称“墨笔山水”。此外,还有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技法。中国山水画的出现晚于人物画和花鸟画,山水画于元代以后因文人的大力提倡而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画科,影响深远、流派众多、蔚为大观。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山水形象出现于远古时期。战国时期,山水形象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或衬景。秦汉时期的画像砖出现了大量山水形象的描绘。魏晋时期出现了山水画的萌芽,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传世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中都有山水的描绘,其技法特征为工笔设色。独立意义的山
《中国历代绘画精选:山水画特写》收录了多幅山水画。
《二乾书屋画跋》精选南京艺术学院张友宪教授画跋作品近400则,集中展现其绘画创作发展历程,是其40多年绘画创作经验之精华,对于从事绘画创作尤其是中国画创作者及其绘画收藏者,具有的启发和指导意义。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绘画艺术的执着追求与刻苦钻研的精神。此外,本书古朴典雅的文言句式、深邃隽永的思想内涵,不仅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古文功底,也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关于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思考。
“董巨画派”是生活在五代宋初的两位画家董源、巨然所创立的一个山水画派,以描绘江南景致名著于世。这一画派通过对江南自然景象的描绘,创造出“高古平淡”的画风,开辟了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典范,对宋元明清的山水画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本书写作图文互证,史论结合,创立的一个山水画派,以描绘江南景致名著于世。《董巨画派/画派系列》写作图文互证,史论结合,由点及面,文字通晓,力求完整呈现这一画派真实状况。
黄杰信年过古稀,在广东享有盛名,以写意牡丹为专攻,小写墨画法,既强调笔墨的精妙,又注重花姿花态的色彩表现,评论家说他笔下的牡丹:“胸有浩然气,笔端无俗姿。”他的牡丹继承了小写意花鸟大师王雪涛的文脉,在师法自然的过程中化古为新,而别具一格。本书入选了画家近作50幅左右,附有作者简介及照片,并有名家评说,较全面地展示了画家的艺术面貌和艺术追求,弘扬了传统牡丹题材的写意精神.
《山水画临创图典》选取了山水画中的精选之作,加上其技法特征和绘画技巧讲解说明,以供绘画爱好者和美术院校学生临摹学习之用。该书不仅具有很好的临摹价值和参考学习,同时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广大绘画爱好者的极好参考图书。本书是应景篇。
在世界美术领域中,中国画是自成独特体系,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民族绘画。数千年以来,中国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造就了无数伟大的画家和艺术大师。他们创造的无数辉煌的艺术珍品,如同璀璨的明珠,闪耀在艺术史的长河之中,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也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建国以来,中国画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广泛吸收外来因素,努力创新,中国画坛佳作迭出,涌现出了新的艺术巨人。为了发扬光大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继承和发展中国画的优秀成果,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向广大读者推出一套《中国画名家作品精选》大型系列丛书。这套丛书选取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百位成就卓著的画家的部分代表作品,分册精印,合册成套,以适应广大美术工作者和爱好者学习、收藏
江西美术出版社编的《陈师曾全集精选》是《陈师曾全集》的精编本,分为花鸟山水图轴、花鸟山水册页、花鸟山水扇面小品、花鸟山水条屏长卷、书法篆刻,内容特色突出,便于读者赏读和学习。《陈师曾全集精选(山水卷2融通诸家)》将《陈师曾全集》山水卷中除诗意写生之外的作品集为一闫,不少作品题跋都写有临仿对象和画史认知,乃称融通诸家,供山水画爱好者临摹。
中国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水墨画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本书通过寇元勋教授对水墨画研究创作和教学成果,从中国水墨画的写意精神、基本技法、创作成果、教学经验、众评及作品赏析等多方面来呈现寇元勋教授对中国水墨画学理的深刻理解及形成独特创作风格的历程。借助寇元勋其人其画来充分诠释 中国水墨画家作品背后是重在心性与人格的锤炼,在水墨画理论体系流派众多风格多样的格局中,能真正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又具时代气息。
观周裕国的画,自然之气扑面而来,恍若置身于自然山水之间,身心为之所动。多年来,他以四川西部风光为题材,创作了许多广受大众喜爱的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法,尤其是雪山和云水的画法独树一帜。以传统技法画雪山,多经留白为主,有时加以简单的皴擦,在画面中也多为陪衬而已。而周裕国画雪山,则通过山石的块面划分,褶皱的聚散和背景的映衬,将雪山既纯净又巍峨的气势表现得极其饱满、壮丽和神圣。周裕国画云水吸取了传统的烘染技法,利用宣纸浸润的特点,将云与水的质感十分完美的表达出来,山石得云水而活,云水得山石而动,画而氤氲灵动,生气勃勃。这是周裕国的作品广受称道之处,同时也是颇受争议之处。然而他既不惶惑于这种争议,也不拒绝这种争议,而是把这种争议作为自己、完善自己的一种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