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花鸟画论稿(新版)》讲画史画理,画法画诀,指头画,讲境界、讲传统、讲创新、讲生活,传统功力深厚,画法精到,大处着眼,小中见大,文笔典雅。 《潘天寿花鸟画论稿(新版)》荟萃了潘天寿先生的经典著述,搜集了他大量的精品画作画稿,汇编成册,这次新版增补了大量的花鸟范图,更突出花鸟画相关内容,使全书更加丰富完整,是一本高水准的中国国画类读本。
牡丹繁盛于中原,广泛种植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它的花朵硕大丰满,浓艳瑰丽、馨香馥郁,素有花王之称。唐代以来花鸟画家大都喜欢把牡丹作为十分重要的绘画素材,反复加以表现,或富丽堂皇,或笔致潇洒,神采飞扬,不断涌现出风格迥异、美妙动人的牡丹画作品。这些作品是我们了解传统艺术,学习传统技能的宝贵资料。《七彩牡丹写意技法(赤橙黄绿青蓝紫牡丹画法要诀)》所讲述的写意牡丹技法,是作者杨海滨多年来研习传统和创作实践的切身体会,希望能对花鸟画爱好者有所启示。
这是一本教人增长本领、产生乐趣的书。花鸟字画历史悠久,好看易学,但许多爱好者苦于找不到入门书籍。本书作者为初学者着想,在书中从作画工具起讲,从最基础的东西说起,然后循序渐进,逐一道来,详细介绍了点画画法、构字规则等具体要领,并介绍了布局章法及装裱形式等,供广大读者参照。所讲技法,均配有相应图例,生动直观,简要实用。
自1988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王成喜画梅集》至今已再版17次。这一次北京出版社暨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推出其《续集》。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深深感谢广大读者的厚爱,感谢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的朋友们为这本小册子所作的出色工作。 我喜欢梅花,喜欢她愈挫愈奋、坚毅不拔的奋斗精神,喜欢她朴实、俏不争春的品格,喜欢她洁骨不受尘的高洁、雅逸。喜欢她凌风傲霜踏雪来,不尽生机布新香的风骨。多少年来,我一直想用我手中的画笔,把我心中的花,把我理想中的梅花奉献给大家,但是总觉得很不够,所以我一直在追寻、探索、苦苦学习研究。这本小册子收入的50幅(最后采用60幅)是从我1988年以后的梅花画作中选出来的,就作为17年来我在学习在的一个汇报吧。
......
赏花作诗,吟诗作画,以花入画,囊尽风雅花入锦。 梅、兰、竹、菊很早便被古代文人称为花中“四君子”,成为数百年来中国画反反复复表现的对象。除此“四君子”,牡丹与荷花也常常是花鸟、小品画的常见题材。这些花卉植株的形象,早已成为承载古代文人雅士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的一种艺术符号,于水墨清花间传达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风度与韵味。 本套“丹青锦囊”系列是以专题的形式收录中国绘画史上那些堪称代表性佳作的花卉小品,以梅、兰、竹、菊、荷花、牡丹分成六册,这些历代名作风格多样,线条流畅、生动,笔精墨妙,反映了中国历代书画名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独特个性,供有志于了解或研习这类国画经典的读者欣赏品鉴或揣摩临习。对当代花鸟画创作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典范和详实的资料。 在观赏、临习这些画作时,
《历代经典绘画解析》是关于历代经典绘画的技法讲解,主要以宋代绘画为主,也有明代和清代的绘画的讲解。丛书专题的形式,如宋代人物、宋代山水、宋代花鸟、宋代小品、明清肖像等专题,进行研究与技法讲解。以图片为主,配有一定的文字,进行技法分析。有利于读者对古代绘画的技法学习与研究。 本册为《宋代花鸟》,由颜晓军编著。
鸟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之一。在传统绘画中,鸟又称作“翎毛”,因为在鸟类这个大家中,尽管种类繁多,但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周身覆盖着各种各样美丽的羽毛。 鸟类善飞爱动,因此,其形态在不停地变化,对初学者来说,要完全靠到大自然去写生来掌握鸟的飞鸣饮啄姿态是很困难的。 有些初学者在画完一幅花卉画以后,想配上几只鸟,但苦于不知如何着手。为此,我们在本书中选择了一二十种最常入画的鸟,分门别类,收入它们正侧仰俯、飞栖饮啄千姿百态的图例,这些图例可作为学习者反复练习的范围,也可作为画家花鸟画创作时的参考。
本书是《学国画》丛书的第十集,是一本讲授如何画好荷花的技法教材。\n 作者傅世芳先生一直从事中国画的教学工作,曾获得“世界和平教育者奖”,他画荷花的造诣较深,曾在中央电视台做花鸟画技法授课节目向全国播放。 \n 本书较详尽、系统地介绍了画荷花的基本知识,学习方法,构图章法,创作步骤和用笔、用墨、设色的操作技法,荷花配景的画法及特殊技法等等。作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向读者传授了画荷花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特殊肌理的绘画处理手段,使读者能较快地入门并得以逐步提高。本书适用于美术工作者及书画爱好者参考选用。
......
本书是丛书中的荷花篇。该丛书虽是技法教程书,但其选题新颖,构思独特,与一般技法书的不同之处在于 比较 。当然,这一切仅仅为习画者提供了一个引导与参照,真功夫的掌握还需要不懈的练习,绝不是有了名家指导就有了*钥匙,若以为凭此就可以精绝于艺术,那是不可能的。正如古人所云:尽信书,不如无书。用这种特殊的 比较 方法,将已故大师的高超技艺介绍给读者,以期达到使美术爱好者起点高、进步快的效果,从而搭建起涌往水墨创作艺术殿堂的云梯。
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是中国画传统题材之一。本书以教人学画牡丹为主旨,首先简要介绍牡丹的品种与形态特征,讲述牡丹写生的要领、写意牡丹的基础知识和构图艺术,进而详细讲授写意牡丹的各种技法和有关创作的实践经验,还遴选了历代咏牡丹诗词、题牡丹画标题及作者本人的部分写意牡丹佳作,供读者赏析、临摹。全书讲解具体而精辟,图文并茂,由浅入深,好学易懂,对青少年绘画爱好者、老年大学书画班的学员,以及学有所成的专业美术工作者,都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宋代的花鸟画,从大幅巨制到宋人小品,不论是学习者还是欣赏者,都会从内心里体会到花鸟画带给人们的视觉美感,宋代花鸟画家对自然物象精妙的体察与理解,对绘画技巧恰到好处的运用,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是花鸟画的黄金时代,千年后的今天,观赏这鲜活灵动的画面,纯熟的、多样的表现技法,令人叹为观止,对于学习花鸟画者来讲,宋代花鸟画更是临摹学习的范本。
本丛书作者分步骤地对中国画的基本技法进行了详细、具体、系统地介绍和讲解,所讲授的内容直观、实用、通俗易懂,初学者容易掌握。 本丛书共分《花卉卷》、《翎毛卷》、《山水卷》和《动物卷》四卷。是中国画初学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和老年大学学员不可或缺的教科书。
墨点美术编著的《荷花精选/历代经典名画高清本》按题材、年代进行分类,精选从宋元时期到近现代经典名画,对部分部分经典作品进行了技法解析和画面解读。本书既笼统的收录了中国历代经典名画,又对部分经典作品进行了解析和评述,为中国画初学者学习名作提供参考。本书收录了《出水芙蓉图》《疏荷沙鸟图》《出水芙蓉图》等名画。
中国花鸟画的写实风格以宋徽宗为始,至宋末元初的赵子昂结束。自元以后,写实风渐弱,写意风盛行。写意使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更加纯粹,同时,也带来了它的弊病——过于潦草。所以,至今写意画的精品并不多。
勾勒花卉,宜用中锋,要注意使笔墨结合形象。要仔细观察体会花、叶、枝、梗等区别。笔法的转折顿挫,线条的粗细短长,都要紧密地结合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随着变换 运用。比如有些花朵显得很柔嫩,叶子也有薄有厚,那就要分别对待,用笔就要有刚柔粗细的区别,勾娇嫩的花瓣使用较细的线条,这就更便于表达出它的嫩气和薄度。常见的花木叶子,一般都比花瓣厚硬一些,勾叶子的笔道也就应随着略加粗壮些。表现草本花和木本花木的笔法也应有区别,通常是草本宜挺拔、木本宜苍劲、藤本宜柔韧。
实用白描画稿原大版系列对于工笔画爱好者是一套非常具有学习和借鉴的丛书,它每册一个主题,此书是与原大版统一配套的一本设色方面的教学书籍,内容为原大白描中的作品,让美术爱好者在临习完白描之后,可以参考此书完成作品的绘制。
一棵悬崖壁间之苍松,身缠数条藤蔓,下临幽涧细泉,有明月冉冉升起,柔和的月光映在松下的石上,一股冷隽幽贞之气直扑人面。 本书是一本国画技法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上大量的技法步骤图,由简到难,教授大家松树的画法,同时还有作品欣赏,供读者参考借鉴,从而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
在中国绘画史上,山水画与花鸟画原是人物画的附属,主要是应用在人物画中作为配景与点缀,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变迁,人文观念的更新以及审美情趣的变化,山水画、花鸟画也先后独立成料。从此,花鸟画开始大放光彩,历代大家辈出,这一画种因而也成为中国绘画的杰出代表而称誉世界艺林。
传统画竹有双勾与写意两种手法。双勾画法严谨规整,适合于工笔画;写意画法则以水墨直接点写完成,也是本书重点介绍的学习画竹的方法。画法通书法,写意画笔一更需要汲取书法的用笔方法,以求实现画竹的神韵,比如古人画竹通常画竹干采取隶书笔法,画竹节用草书笔法,画竹枝、竹叶以行书笔法等。但凡事没有*,清代郑板桥画竹枝、竹叶时就采用了他独创的六分半书体,使画竹的造型面貌焕然一新,这充分说明了法无定法这个道理。法又从何而来呢?从实践生活中来。只要我们在学习掌握传统画竹基本技法的同时,不断观察、写生,就一定能够画好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