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学国画(写意花鸟画法)》由李承毅、金万钧等编绘,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讲述了绘画中的关键性技巧及可遵循的规律。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国画中常用到的画法。此书是学习国画不可多得的好书,可使读者入门快,提高快,见效快,既行之有效合于专业美术工作者参考,也可做各种美术院校的国画技法参考教材。
金鱼是常见的观赏鱼类,品种很多。金鱼又和“金玉”谐音,《老子·九章》有“金玉满堂”句。传统的画鱼作品在还蕴含着的“有余”、“富贵”的寓意,如“喜庆有余”、“年年有余”等。加之金鱼本身色彩斑斓,长尾飘荡,游泳姿态优雅,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历代不少文人墨客以金鱼为题材吟诗作画,赞美有加,称它为“金鳞仙了”、“水中牡丹”。 写意画金鱼,除了要掌握金鱼的身体结构,观察其姿态之外,关键就是精研笔黑点缀之法了。即下笔准确、灵活多变,虚实相间,衔接自然。忌过分仔细与呆滞。虽不画水,但有如鱼游于水之感。在《芥子园画传》第三集中有“画鱼诀”:“画鱼须活泼,得其游泳象,见影如欲惊,啜喁意闲放。浮沈荇藻间,清流恣荡漾。悠然羡其乐,与人同意况。若不得其神,只徒有其状。虽写溪涧中,不异砧俎
《国画启蒙》这是一套简单易学的儿童国画启蒙书,全套共四册,分别为《国画启蒙 动物》《国画启蒙 鱼虫》《国画启蒙 花果》《国画启蒙 山水》,内容包括国画知识介绍、工具材料、用笔用墨、色彩知识和大量课例。课例选取常见的动物、鱼虫、花果、山水题材,每个课例都配有详细的分解步骤和分析文字,书后附有示范作品供欣赏和学习临摹。课例由浅入深,笔墨变化生动,富有情趣,文字浅显易懂。通过本套书的学习,可以让儿童初步掌握简单的国画理论知识,丰富其作画技巧,将传统精神融入孩子心中,,激发他们对传统国画的喜爱。
《国画启蒙》这是一套简单易学的儿童国画启蒙书,全套共四册,分别为《国画启蒙 动物》《国画启蒙 鱼虫》《国画启蒙 花果》《国画启蒙 山水》,内容包括国画知识介绍、工具材料、用笔用墨、色彩知识和大量课例。课例选取常见的动物、鱼虫、花果、山水题材,每个课例都配有详细的分解步骤和分析文字,书后附有示范作品供欣赏和学习临摹。课例由浅入深,笔墨变化生动,富有情趣,文字浅显易懂。通过本套书的学习,可以让儿童初步掌握简单的国画理论知识,丰富其作画技巧,将传统精神融入孩子心中,,激发他们对传统国画的喜爱。
姜冬莲编著的《白描牡丹》收录了牡丹白描画稿作品。每幅作品的线条优美、步骤清晰、结构明确、形象生动。并配有简洁的文字说明。使读者轻易得其精华之笔。本书不仅具有欣赏性,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供广大美术爱好者临摩学习。
张贤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花鸟画学会理事,东山文联副主席、画院院长。本书是当代工笔画唯美新势力,也是张贤明的工笔花鸟画精品之作的汇集。书本以全图的形式呈现,没有对作品内容做具体的文字介绍,可供绘画艺术爱好者观摩欣赏。
学习美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策略。不仅能提高学习者的审美判断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整体的人文修养水准,而且还对我们的道德水准、生活情趣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书由专业画家精心打造,收集了大量优秀作品的范本,为您阐述了杂树图的绘画技巧,对于正准备美术考试的读者和美术爱好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临摹范本。
木槿,别名白饭花、篱障花、鸡肉花、朝开暮落花、根花。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3-6米,茎直立,多分枝,梢披散,树皮灰棕色,枝干上有根须或根瘤,幼枝被毛,后渐脱落。单叶互生,在短枝上也有2-3片簇生者,叶卵形或菱状卵形,有明显的三条主脉,常3裂,基部楔形,下面有毛或近无毛,先端渐尖,边缘有圆纯或尖锐锯齿,叶柄长2-3厘米,托叶早落。花单生于枝梢叶腋,花瓣5片;花形有单瓣、重瓣之分,花色有浅蓝紫色、粉红色、浅黄色或白色之别;花期6月-9月。蒴果长椭圆形,先端具尖嘴,被绒毛,黄褐色,基部有宿存花萼5裂,外面有星状毛。蒴果5室,种子三角状卵形或略为肾形而扁,灰褐色。 木槿适应性强,南北各地都能栽培。喜阳光也能耐半阴、耐寒,在华北和西北大部分地区都能露地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能在粘
这一册介绍的是藤蔓类花卉的画法。包括木本藤花类的紫藤、银藤、葡萄、凌霄,蔓本的牵牛花、扁豆、丝瓜、葫芦、南瓜及冬瓜的画法。卷首以简明的文字概括了木本与蔓本藤花在藤、蔓结构上的特点和取势、用笔、用墨上的不同之处,并附了有关的插图,结合文字进行了图解性的说明。在各自的具体画法上,从结构到画法上,从结构到用笔、用墨、用色等技法问题结构附图都详尽地做了讲解。
俞致贞、刘力上伉俪同为我国当代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致贞先生1930年即师从于非闇先生,数年后即为故宫古物陈列所首期研究员;40年代中,她再拜张大千先生,习于其画室“大风堂”。力上先生更是少年时便拜大千先生为师,精于人物山水。近几十年来,两人合作渐多,所作大幅花卉色墨互映、相得益彰,尤以莲花、牡丹为上,更享秀逸而不媚、丽而不俗之誉。 致贞先生半个多世界来矢志于花鸟画,或临摹宋元明清名画,或教研于学堂,承前人之大成,立一己之风格;可谓厚积薄发、功力天成。尤为难能尚在于,其作品不囿于旧规,随时代变迁而蕴涵新意,不啻反映时代志趣之范本。新中国成立后,她几度深入田间农舍,追随人民大众之苦乐,浙而在工笔领域新辟果蔬写意一章。她画的丰收之农品形态生动饱满、色彩逼真贴切,令人爱不释手,不愧为
`
菊古时被称为“节花”、“女华”等,每年季秋之月,百花凋零殆尽,唯独寒菊盛开,其因耐寒、隐逸的品质,深得士大夫们的青睐。战国时楚人屈原曾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句,借菊化暗喻自己对高尚人格的追求,故菊花一开始出现在文人的作品中,便具有了“人格”的象征意义……到了清末民初,文人们结社品菊、赋菊、画菊……斜阳下,短篱旁不时显现出他们远离尘嚣之身影。吴昌硕(1844~1927)、齐白石(1863~1957)就是其中代表人物。 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学习、临摹两位大师菊花画法的技巧。
该书汇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画家的作品,分为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梅兰竹菊、扇谱六部分,每部分为一册,共收名家手书题词、唐诗400余首,配画400余幅,用古画解古意,颇具匠心。其中辑录了《梅竹兰菊四谱》,陈继儒题称为“四君”,以这四种植物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流传开来,后人便用“四君子”来统称梅、兰、菊、竹了各册均有序言,册《山水》前有《唐六如画并序》,从时间上推测,唐寅已经去世近百年,应该是托名唐寅所作。其他册分别由陈继儒等人作序,他们生活年代与落款时间吻合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