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颐(1840-1896)字小楼,后改字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任伯年是我国近代美术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画家,他绘画题材十分广泛,擅画人物、山水和花鸟,线描淡染,笔墨不多而有精神。他的画法自然,兼工带烈军属,以娴熟准确的写实手法生动刻画形象,简洁明快,独具一格。他的作品对后学的影响很大。
毛国伦,浙江奉化万竹乡人, 1944年 11月生于上海。1960年秋从上海市大同中学选入上海中国画院深造,师从程十发、樊少云。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林风眠艺术研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中国画院创作研究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
任颐(1840-1896)字小楼,后改字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任伯年是我国近代美术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画家,他绘画题材十分广泛,擅画人物、山水和花鸟,线描淡染,笔墨不多而有精神。他的画法自然,兼工带写,以娴熟准确的写实手法生动刻画形象,简洁明快,独具一格。他的作品对后学的影响很大。
颜梅华号雪庵,1927年出生于苏州,自幼喜欢读书、嗜丹青。早年追随颜文梁习西画,后师承吴湖帆学习中国山水画,同时又向来楚先生、江寒汀先生学习写意花鸟画,他的绘画基础扎实而广泛。 颜梅华在几十年的工作中,致力于人物国的创作。他擅长描绘重大历史题材及著名的历史人物,并精于画戏曲人物和舞台速写。他在艺术领域的涉猎相当宽阔,工笔、写意兼攻,进而融会中西画法形成新颖的风貌和自己的格调。
刘福芳(1930年生),山东省招远市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从事美术创作、教学和中国画的美学研究数十年。多幅作品在国内外展出、出版、收藏、获奖,并收入各类名人录、名人大词典、年鉴等。 王雁(1932年生),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中国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理事、北京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多幅作品在国内外展出、出版、收藏,并收入《中国美术家年鉴》等辞书。 董淑嫔(1939年生),辽宁省旅顺人。北京画院一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画学会会员、东方艺术交流学会会员。1963年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从事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数十年,全部作品分别在国内外展出、出版,多幅作品获奖并被收藏。
徐燕孙(一八九九——一九六一)原名操,号霜红龛主、霜红楼主。河北深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和连环画家。其画风格隽雅,气局大方,工笔如春蚕吐丝,写意如风卷层浪。建国初期所绘《三打祝家庄》、《火烧赤壁》更是{连迷}收藏的珍宝。
1 水墨人物画在笔墨处理中,以求浓、淡、重、轻、松诸艺术效果,这在墨分五色中,也是比较难处理的技法,整幅画面求疏淡,不火气,运笔和用墨时,以轻松的心态来画,这是熟中见熟的一种境界,淡中见灵秀,虚中见实境,是的运用笔墨的典范。而另一面:画面浓、重、紧的效果,是要求其画面厚重和朴雅之气息,但一定要杜绝死、刻板的现象。 2 中国人物画之线描为十八描法,是古人根据当时的物象观察而总结的各种描法。通过线条的力度、节奏、韵味和气势等美感去表现对象,以传递画家们捕捉进、神的艺术技巧。在现代,画家在人物画创作中必然要碰到很多新的物象,是古代所没有的,用线去表现时,不可生搬硬 套。处理人物形象时不能千人一面,要有人物的个性,而线描也不能千物留一线,李可染先生谈线的表现力时说:线的基本原则是画得慢留
本文试图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华其敏的艺术道路、主要艺术经验,它们的历史地位和启示意义。主要艺术经验,它们的历史地位和启示意义。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华其敏,也有助于认识21世纪中国画和它的环境,乃至它的未来。 华其敏在一个个鲜活有价值的意象中,流露出的庄严态度,不是建立在憎恶生命和放弃生命的消极意识上,相反,是肯定生命,是为了赋予生命一种崇高、悲壮、永恒的意义。体验成了体现生命冲动的惟一形式,他反过来又在自己创造的形式中体验人生的沧桑与艰苦,他生命的快乐观是同这种创造中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于是他笔下出现的康巴汉子、重荷藏女、雪域老人没有丝毫的儒雅含蓄,只有质朴、苍凉与奋争的凝重。他带着一种原始的冲动,畅快地抒发自己的情绪,或尖笔秃笔色勾勒点斫,或浓墨渴墨纵横涂抹,他
仕女画在早期虽属人物画的一个部分,但在人物画题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现代,仕女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的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动态的渲染之中。由姜冬莲编著的《工笔仕女》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和丰富生动的画作阐释了工笔仕女画的技法及要点,可供绘画爱好者学习参考。
海方的画有三个特点:一是造型准确,生动、丰富多变。这主要得力于他写生的功底和生活基础坚实。二是人物的适度变形。充实了画面的生活感,也有现代感。三是大胆用色。用墨色色服从于内容,给予视觉上的直观感,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海方的中国画用自己的眼睛观看北京,形成了独特的视角。 海方的画儿用没骨写意法。所谓的没骨法就是先铺色彩后勾线,即先用色彩表现大的形体,再用线把关键的结构画出来予以补充。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物画在传统国画中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在西方绘画的影响下,题材和内容在迅速地拓展,表现技法和绘画手段更是日趋丰富多彩。为了满足初学者的需求,我们将较系统地出版一些这领域中的技法入门书。 头像是人物画的基础阶段,难度也比较大。高级画师杨文仁,以他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经验编写了这本入门书。浅显的步骤图例,扼要的文字说明,将帮助初学者掌握人物头像画法中基本的规律,以及关键部位简捷实用的表现技法。若干范画则显示了多种笔墨、多种手法的运用,以及所产生的不同情趣和效果,将引导初学者进入更深层次的研究。
本书是中国画技法系列之一,由作者戴顺智所作。戴顺智,北京人。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研究生班,硕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中国美协会员。作品先后被中央美院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美术机构和私人收藏。先后出版《戴顺智画集》《戴顺智线描集》《线描造型艺术》《戴顺智小品画集》《戴顺智肖像作品集》《戴顺智水墨画集》。 本书为其小品人物画法之介绍读本,并有相应的绘画作品以供读者欣赏。 小品画的练习,历来就是中国画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初学者学习创作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人物小品画尺幅虽小,但它所具有的内涵和技法难度却不小,它要求作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并要求创作者有较强的造型能力和熟练的笔墨技巧。反之,没有过硬的造型基本功,要想在人物小品画这一领域取得
本书是中国画技法系列之一,由作者王小平所作。王小平,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北京画院。师从石齐、王明明、杨延文等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书画院专职画家,中国三峡画院、徐悲鸿画院特约画家。作品多次获奖,并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文化部及国外艺术机构收藏。出版有《王小平画集》《中国画坛百杰——王小平作品选》《2005~2006中国画坛年度精品王小平作品专辑》。作品入选多种大型画集。本书为其道释人物画法之介绍读本,并有相应的绘画作品供读者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