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院校教材:从写生走向创作 人物画》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形式,鲜明而厚重,并组成了主调色彩,保持了工笔人物画典雅的风貌。
本书分综论和诗画对读两部分,综合介绍人物画的发展轨迹、人物画题画诗的演进历程和美学特征,后者选取60幅古代人物画,对其上的题诗及其他相关文字进行讲解评析和鉴赏。
写实水墨人物画比起山水、花乌、古装人物等统中国画来起步晚,满打满算,历史也不足百年,早是由徐悲鸿等人引进西方的素描解剖与焦点透视和传统中国画技法相结合而产生的画种。 传统中国画强调散点透视、平面构成、意象造型、书法用笔,其技巧、形式与表现的内容极为一致因而也称为写意画。在经过千百年的磨合与实践,在技法和理论上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规范法则。写实水墨人物画,这个“写实”与传统的“写意”有些不同。它是以焦点透视、立体、具象为骨架的造型方法,在强调书法用笔时,还要加进解剖透视的概念。由于写实人物画起步晚,从实践经验到绘画理论都不够完善,以胶大部分人也把这种新生画种泛叫“写意画”。同时用传统中国画的写意理论要求它,对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和混乱。 写实人物画,是中西各
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荣宝斋画谱》在海内外美术家和爱好者中博得了荣誉。《画谱》以学术性、普及性和高品位拉近了画家和美术爱好者的距离。专业画家都从出版的《画谱》中来了解名家作品的艺术特色,使其起到了相互交流、了解和学习的作用。本书是作者十年来不同时期的作品。
徐燕孙作画,铺纸于案,用炭条草草勾勒,立即落墨,不加思索,得心应手,任意挥毫,全无窘意,更没有“九朽一罢”的起稿习惯。虽然古法成竹于胸,甚至笔笔全有出处,但又不被 古人所囿,而是自行发挥,任意为之,乃至形象、衣饰、器皿、补景、信手拈来,这决非一般者可以比拟的。先生喜用旧纸,如丈二匹、金线榜等,因旧纸画淡墨干后不淡,焦墨干后更浓。
陈白一,湖南邵阳市人,生于一九二六年,现为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文联执行主席,湖南书画研究院院长。 一九四六年毕业于湖南华中艺专,四十余年致力于工笔人物画的研究。他孜孜不倦地钻研古代绘画艺术传统,搜集民间艺术,善于学习国外艺术;因此他的作品充满时代气息和乡土之情,线条结构严谨、潇洒明快、娴熟优美、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且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为美术馆收藏。曾在港、澳、台、穗、京、湘举办个人展。出版有《陈白一画辑》《陈白一新作选》《杰出的工笔画家陈白一》。获国务院突出贡献特殊津贴证书。
此幅作品不仅继承了传统的笔墨造型规律,更大胆地借鉴了西方素描写实因素,也集中体现了任氏人物画的风格特点。画中物象均注重造型,用严谨的线条组织出富有很强体积感和真实感的人物、禽鸟。如对面部骨骼结构的描绘,已不同于古人平面化的处理手法,而是借用了一些淡墨的皴擦、渲染,表现出结构的高低凹凸起伏。而线条行笔则富有节奏感,使用钉头鼠尾描,拉出的线条有长、稳、挺、均的特点。作者的笔墨功夫丰厚,设色和墨法鲜亮透澈,极富装饰性和趣味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整体上来看,画面可以分为几个紧凑的块面,画家结合了虚实对比和隐显掩饰之法,使它们之间相互区分而又凝聚一体。任伯年人物画优秀作品还有《女娲炼石图》《羲之爱鹅图》等。
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这种画法,通过简练的笔墨,画出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情趣。本书介绍了写意用的工具,作画姿势,用笔,用墨方法,以及有关写意画的其他一些基本的知识,然后作者以娴熟的笔墨功夫,逐一演示畜、兽、禽、鸟、鱼、虫、等75种动物的写意步骤、用笔、用墨和构图的技法,并附有简要的文字提示。书中还介绍了这些动物的形态、习性等有关知识,并精选了部分示例作品,供读者临摹学习创作参考。本书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对初学绘画的青少年朋友和想学国画的中老年朋友,都是有趣而实用的好书,对中小学美术教师和其他的美术工作者,也是有切实有用的好资料。
本书是美术作品示范系列之国画集,收录了大量中国美院的人物画作品,其中既有工笔,又有速写,水彩,这些作品虽然风格不尽相同,却都是人物画的上乘之作,非常值得一览。
《故宫藏历代仕女画选集》介绍历代仕女画在不同发展阶段,展示着不同的审美观念。图文并貌。
湖北美术出版社是全国影响力较大的专业出版社之一,以优异的图书质量服务于当前我国美术界、艺术界、教育界等不同领域。据开卷统计,湖北美术出版社所出版的美术教学用书、美术技法类用书以及美术高考用书,在全国美术图书市场占有率排行榜上连续多年排名,优势明显。湖北美术出版社拥有一支专业的编辑团队,针对不同的领域策划了多种畅销书品牌,如:“名家考前”系列、“阶梯训练”系列、“结构训练”系列、“冲刺美院”系列、“高才生”系列等,以较高的编辑含量、良好的画稿质量、精美的印刷深受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喜爱。 《美院之路》系列丛书是湖北美术出版社全新品牌,为报考美术专业的广大青年学生搜集了一系列质量上乘的范画,定位精准,难度适中,适合学生临摹与老师教学,本丛书批暂推出七本,限量出版,此后会根据全国著
对传统的认识,老一辈给了我们许多经验与启示,但时代不同了,我们除继承前人的思想外,还应以当代的审美观念去拓芝传统的研究面与对传统精华的进一步审视和发掘这种对传统的逞有时代特征的再认识,定将会为中国画的发展,拓展出不同于过去的新的思维空间,并因此而闪现出新的演进的亮色。 绘画风格的变化,初的悟觉往往来自于鲜活的生活的直接启示与联想。生活不但给予创作灵感,思想素材,同时也是推动绘画语言的探索的原动力,生活的激情会促使艺术表现的升华,并终导致个人风格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