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才子佳人、智者、勇士、贤人、平民百姓之类的人物以及神仙佛等,但是在所有这些不同阶层的人物之中,画家所崇拜和选择的代表人物总是选择道德的人、境界崇高的人和诗意化的人。因为这些人物集中了人类的品质、智慧和才智,所以才具有无限宽阔的包容性,在精神上达到了的宁静,是人类精神统一性的标志。而多年来,当代画家王西京以传统文化为导向,以人为中心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他沿着“助人伦”、“穷神变”和“测幽微”的思路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助人伦——以道德为标准,以近及远,以今及古,以显及隐,把人物形象置于现实和历史的统一性之中。所以他的作品中出现了作家柳青、爱国诗人于右任、画家齐白石,还有李白、杜甫、郑板桥、孔乙己、阿Q等诸多人物形象。作者透过人物形象传递了一种崇高
颜梅华号雪庵,1927年出生于苏州,自幼喜欢读书、嗜丹青。早年追随颜文梁习西画,后师承吴湖帆学习中国山水画,同时又向来楚先生、江寒汀先生学习写意花鸟画,他的绘画基础扎实而广泛。 颜梅华在几十年的工作中,致力于人物国的创作。他擅长描绘重大历史题材及著名的历史人物,并精于画戏曲人物和舞台速写。他在艺术领域的涉猎相当宽阔,工笔、写意兼攻,进而融会中西画法形成新颖的风貌和自己的格调。
任伯年(1840—1896),早年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今杭州萧山)人。清末杰出的画家,海上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中国近现代美术*有影响的画家之一。 任伯年儿时随父学画,十余岁时即能勾勒出来访者容貌,使,人见其画如见其人。十四岁到上海,在扇庄当学徒,后得任熊、任薰的指授,进步迅速,未及三十岁已名重大江南北。任伯年的人物画,题材广泛,喜欢描绘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早年师法萧云从、陈洪绶、费晓楼等人,后来吸收借鉴西方绘画的造型和色彩,注重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以准确肯定、抒写性很强的线条捕捉对象之神,再辅之以干淡的笔墨皴擦,充实画面。这种以写意为主的绘画方式对后来的水墨人物画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花鸟画生动而有神韵,能以勾勒、泼墨、细笔
本书是中国画技法系列之一,由作者杨沛璋所作。杨沛璋,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华社新华书画院特聘画师。作品《海的儿子》、《五月》和《乐土》分别参加第五、六届和八届全国美展,《山谷的回忆》参加香港、深圳博雅艺术公司主办的1988年中国画大赛,获优秀作品奖。作品在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国画世界》及《国画家》等期刊专版介绍。画风朴实深厚,作品和个人传略被收入《中国美术家大辞典》及《中国美术年鉴》等。本书为其仕女人物画作品集。
本书以大量的图片及详细的文字,介绍了中国工笔仕女画的技法,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一本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绘画技法书,对美院学生及中国仕女画爱好者的学习及参考具有一定的价值。
学习绘画不论是进专业院校还是自学大体有两种途径:一是写生,二是临摹。由于学院的设备齐全,有规范的教学大钢,有教师辅导,更注重写生教学。从基础课开始按部就班逐渐深入,从初步掌握造型基础到熟练运用造型技能,多是采用课堂写生教学,但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也要安排临摹课程,因为没有基本造型手段就谈不上写生。写生从根本上不同于摄影,它是客观事物通过人的观察、大脑思维,采取相应的造型手段,眼、及、手互动的产物,而临摹正是学习表现客观事物手段的好方法。 自学绘画由于没有院校的条件去从事写生教学,更主要获取技术的手段要靠大量临摹取得,不论是学习西画还是中国画都是如此。临摹是学习传统技法,吸收前人成功经验的*手段。通过临摹可以更便捷地学到表现物象的方法和技巧,可以避免从头摸索少走弯路,达到学习
吴光宇,名显曾,浙江绍兴人。1908年生于北京,卒于1970年。自幼酷爱绘画,幼年从师徐燕孙,专习人物仕女,亦作山水。解放前曾任教于京华美术学院、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解放后受聘于北京画院任画师。 吴先生的作品多以历史人物为题材,其画风浓重、豪放、洒脱。他的画线条遒劲,着意笔法的变化和统一。设色典雅秀丽,既使施重彩,也不失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