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才子佳人、智者、勇士、贤人、平民百姓之类的人物以及神仙佛等,但是在所有这些不同阶层的人物之中,画家所崇拜和选择的代表人物总是选择道德的人、境界崇高的人和诗意化的人。因为这些人物集中了人类的品质、智慧和才智,所以才具有无限宽阔的包容性,在精神上达到了的宁静,是人类精神统一性的标志。而多年来,当代画家王西京以传统文化为导向,以人为中心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他沿着“助人伦”、“穷神变”和“测幽微”的思路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助人伦——以道德为标准,以近及远,以今及古,以显及隐,把人物形象置于现实和历史的统一性之中。所以他的作品中出现了作家柳青、爱国诗人于右任、画家齐白石,还有李白、杜甫、郑板桥、孔乙己、阿Q等诸多人物形象。作者透过人物形象传递了一种崇高
.
颜梅华号雪庵,1927年出生于苏州,自幼喜欢读书、嗜丹青。早年追随颜文梁习西画,后师承吴湖帆学习中国山水画,同时又向来楚先生、江寒汀先生学习写意花鸟画,他的绘画基础扎实而广泛。 颜梅华在几十年的工作中,致力于人物国的创作。他擅长描绘重大历史题材及著名的历史人物,并精于画戏曲人物和舞台速写。他在艺术领域的涉猎相当宽阔,工笔、写意兼攻,进而融会中西画法形成新颖的风貌和自己的格调。
怎样学习和继承中国画的优良传统,怎样应用古老的中国画技法描绘今天的新风貌、新题材、新人物,这是当今中国画家们正在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寻找解答的问题。在繁荣社会主义美术创作,开展是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号召下,许多著名的老国画家和年轻画家,就中国画人物线描、水墨技法方面,结合个人的体会和经验,写出了一些短小精悍的论述。这些论述在《广州文艺》陆续发表,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好评,许多读者要求汇编成书,以供学习研究时借鉴参考。我们征得作者同意,并请作者对个别篇章作了补充,增加了插图,现予出版,以满足广大美术工作者和读者的要求。
线描人物,在中国绘画和工艺品设计、插图、雕塑、动画、人物造型设计等艺术领域中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工艺美术范畴 被广泛应用,成为美术设计的题材之一。 作者林端,1998年毕业于重庆商业大学美术系。从事美术工作期间,不断收集素材,总结了多年的艺术实践经验,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绘画了在量的人物造型画稿,所绘人物线条劲拔飘逸,顿挫转折如行云流水,笔法挺健秀丽,人物形象、结构、动势生动准确。这套《实用红描人物造型丛书》是化集多年来的绘画积累,经过分类、整理、加工汇编而成,实用范围广,可操作性强。面像这类人物造型在欧美国家应用十分广泛,也是国内工艺品设计行业的资料之一,具有极强的借鉴性和参考性。
仕女画在早期虽属人物画的一个部分,但在人物画题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现代,仕女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的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动态的渲染之中。由姜冬莲编著的《工笔仕女》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和丰富生动的画作阐释了工笔仕女画的技法及要点,可供绘画爱好者学习参考。
任伯年(1840—1896),早年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今杭州萧山)人。清末杰出的画家,海上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中国近现代美术*有影响的画家之一。 任伯年儿时随父学画,十余岁时即能勾勒出来访者容貌,使,人见其画如见其人。十四岁到上海,在扇庄当学徒,后得任熊、任薰的指授,进步迅速,未及三十岁已名重大江南北。任伯年的人物画,题材广泛,喜欢描绘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早年师法萧云从、陈洪绶、费晓楼等人,后来吸收借鉴西方绘画的造型和色彩,注重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以准确肯定、抒写性很强的线条捕捉对象之神,再辅之以干淡的笔墨皴擦,充实画面。这种以写意为主的绘画方式对后来的水墨人物画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花鸟画生动而有神韵,能以勾勒、泼墨、细笔
本书是中国画技法系列之一,由作者杨沛璋所作。杨沛璋,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华社新华书画院特聘画师。作品《海的儿子》、《五月》和《乐土》分别参加第五、六届和八届全国美展,《山谷的回忆》参加香港、深圳博雅艺术公司主办的1988年中国画大赛,获优秀作品奖。作品在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国画世界》及《国画家》等期刊专版介绍。画风朴实深厚,作品和个人传略被收入《中国美术家大辞典》及《中国美术年鉴》等。本书为其仕女人物画作品集。
本书不仅具有欣赏性,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供广大美术爱好者临摩学习。姜冬莲编著的《白描仕女》收录了仕女白描画稿作品。每幅作品的线条优美、步骤清晰、结构明确、形象生动。并配有简洁的文字说明。使读者轻易得其精华之笔。
全国已相继成立了老年大学万余所,书画艺术是其中很受欢迎的科目。作书画的过程,刚柔相济,静中有动,它能帮助人们很好地协调生理和精神,所以学习书画既能陶治情操,也能延年益寿。 老年人学书画,健康高雅,成效显著,他们不以当画家为目的,仅作玩票,自得其乐。本套书的编写出版,既给老年大学学书画的学员作教材,也便于自学的老年书画爱好者使用。本书的编写,本着浅显易懂的教学精神,故不失为初学者的入门范本。
本书以大量的图片及详细的文字,介绍了中国工笔仕女画的技法,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绘画技法书,对美院学生及中国仕女画爱好者的学习及参考具有一定的价值。
郭东健,1956年6月生,祖籍山东博兴,1982年毕业十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福建省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参展记录: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第七届、第八届美展;全国首届中国画展;当代国画优秀作品福建10家晋京展;全国中国画百家邀请展;首届、二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全国中国画创新作品展;中国画研究院年度提名展;第二届当代中国画学术展,中国当代国画人物画提名展等权威性大展。曾荣狭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等多项奖项。 出版记录: 出版发行《当代国画名家作品一一郭东健》、《郭东健人物画集》、《中围画名家郭东健》、 《郭东健水墨人物画选》、 《郭东健写意人物画精品集》等7部个人专集。近年来先后在福州、兰州、三明等地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并多次赴埃及、土耳
我国古代绘画理论极其丰富,但因当时印刷条件限制,刻板或手抄时常用谬舛衍误发生。为了给今天专业工作者和美术爱好者提供较为准确的学习研究资料,我社在[文化革命]前出版了《中国美术论著丛刊》,内容包括绘画、书法、工艺诸方面的理论著作、技法研究、史料传记等等,请专业工作者根据善本进行校勘,加以断句,以方便读者。 本书是清代丁皋将的画人像秘法整理而成书,分上下两卷,在嘉庆23年被书商杂凑其它图谱以《芥子园画传》第四集的名义刻版行世。上卷主要论述面部画法,针对五官各部进行剖析,有论述,有画法、染法。下卷谈人物背俯仰时面部的变化及画法。人像放大缩小法,还有纸画法、辑画法、笔墨论著等,并附疑难解答,是具有很强参考价值的入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