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画坛,群芳争妍,名家辈出。在这座百花园里,那些名副其实、实过其名者尤为人们所敬仰。 在苏州这个古老而美丽的人文荟萃之地,有一位年届古稀、数十年来醉心于精研传统而又自成一家的吴敦木先生,就是一位实过其名的中国画大家。尽管如今许多人对其才华与成就知之不多,了解甚少;也尽管他多有著作、创作甚丰、佳作连连,可至今仍无意为自己出版一本画集;依然年复一年,平静地在他那艺苑乐土上执著耕耘,孜孜求索。这次荣宝斋为吴敖木先生出版画谱,给人们提供了领略老先生作口叩之深厚学养、隽美笔墨和超凡风采的机会。
《国画启蒙》这是一套简单易学的儿童国画启蒙书,全套共四册,分别为《国画启蒙:动物》《国画启蒙:鱼虫》《国画启蒙:花果》《国画启蒙:山水》,内容包括国画知识介绍、工具材料、用笔用墨、色彩知识和大量课例。课例选取常见的动物、鱼虫、花果、山水题材,每个课例都配有详细的分解步骤和分析文字,书后附有示范作品供欣赏和学习临摹。课例由浅入深,笔墨变化生动,富有情趣,文字浅显易懂。通过本套书的学习,可以让儿童初步掌握简单的国画理论知识,丰富其作画技巧,将传统精神融入孩子心中,激发他们对传统国画的喜爱。
《国画启蒙》这是一套简单易学的儿童国画启蒙书,全套共四册,分别为《国画启蒙:动物》《国画启蒙:鱼虫》《国画启蒙:花果》《国画启蒙:山水》,内容包括国画知识介绍、工具材料、用笔用墨、色彩知识和大量课例。课例选取常见的动物、鱼虫、花果、山水题材,每个课例都配有详细的分解步骤和分析文字,书后附有示范作品供欣赏和学习临摹。课例由浅入深,笔墨变化生动,富有情趣,文字浅显易懂。通过本套书的学习,可以让儿童初步掌握简单的国画理论知识,丰富其作画技巧,将传统精神融入孩子心中,激发他们对传统国画的喜爱。
齐白石(1864~1957),湖南省湘潭人,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被文化部授于“人民艺术家”称号,荣获“国际和平奖金”,并经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是中国近代画坛影响*的画家之一,其作品运用入化之笔,妙造自然之境,充分体现了中国艺术高度凝炼的特点。“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是齐白石对于审美的精辟概括。他不囿于陈法,信笔挥洒,每幅画作都是敏锐观察和千锤百炼的结果,迸发出创作激情。他最擅于恰到好处地把握具象与抽象、写实与写意的尺度,致使最平凡不过的花草虫鱼变成天机活泼、生趣盎然的美好象征。本画册所展示的420余幅作品均为人民美术出版社50年收集珍藏品,大多数为首次面世,并经大师后人甄别,异常珍贵。
当今画坛,群芳争妍,名家辈出。在这座百花园里,那些名副其实、实过其名者尤为人们所敬仰。 在苏州这个古老而美丽的人文荟萃之地,有一位年届古稀、数十年来醉心于精研传统而又自成一家的吴敦木先生,就是一位实过其名的中国画大家。尽管如今许多人对其才华与成就知之不多,了解甚少;也尽管他多有著作、创作甚丰、佳作连连,可至今仍无意为自己出版一本画集;依然年复一年,平静地在他那艺苑乐土上执著耕耘,孜孜求索。这次荣宝斋为吴敖木先生出版画谱,给人们提供了领略老先生作口叩之深厚学养、隽美笔墨和超凡风采的机会。
张仁芝是新中国培养的首批山水画家之一,在大学时代,他和同学们一起受教于蒋兆和、李可染,宗其香诸先生。毕业之后,他来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研习传统山水画,深入领会其精髓与文化内涵。在其后几十年创作生涯中,他沿着可染先生之路“精读传统和大自然两本书”,以自己的画笔为祖国山河立传。他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视野开阔,景观丰富,并以气象万千的构图,娴熟多变的笔墨,创造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而又影响深远的山水力作,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画坛的地位。 这里集中展示的三十余幅扇面山水画作品,内容主要分两部分,即《黄山山水系列》和《山河杂咏系列》。在这些尺幅方寸的扇画空间中,本着“无法是为至法”的理念,张仁芝表达着特定环境下的不同情思意韵、文化襟怀、美学取向、笔墨追求,他泰然自若、胸有成竹、
黄梦洁,1975年11月出生于福建诏安,1999年毕业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现为福建省花鸟画学会理事,福建省美术协会员。 主要参展情况:1998年作品《春梦》获98浙江省中国画小品展金奖;2005年作品《闲院》福建省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银奖;2006年作品《断桥残雪》获漳州首届美术书法大赛金奖。 主要艺术活动:2002年《传承与融会》——浙派中青年水墨画家提名展(广州);2003年《传承与融会》——当代中青年水墨画家提名展(广州);2004年《传承与融会》——当中青年水墨画家邀请展(广州);2005年《传承与探索》福建省画院、福建省美协首届中青年国画家提名展(福州)。 作品发表:《当代中国画-花鸟卷》河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历代绘画名家作品精选系列:黄宾虹(山水)》黄宾虹的山水画,早年行力于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元、明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60岁以后,曾两次自上海至安徽贵池,从新安画派的疏淡清逸,转向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由“白宾虹”逐渐向“黑宾虹”过渡。70岁时的巴蜀之游使他从真山水中证悟了他晚年变法之“理”。所画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黄宾虹的花鸟画,上追晋、唐,推崇以书法的笔法和金石的趣味作画,一波三折、含蓄有力、刚柔相济而变化万千,讲究平、留、圆、重、变;用墨上他强调笔墨“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曾刚的山水画。他的画主要表现在对家乡山水的一种人文关怀,一种乡情的眷恋。一角山石,一叶扁舟,无不蕴含其浓浓的情思。他将自己的人生信念和审美追求一并融入他的彩墨世界,于空谷幽泉中令观者感受到那份久违的清新和远离尘嚣的宁静。冥冥之中,仿佛天籁。曾刚早年学习素描,有很强的造型能力。其山水画胎息于宋元,以历代大家为用,其艺与日臻善。与大多数文人墨客一样,曾刚也是一位“一生好入名山游”之徒。
中国的山水画家历来把山、石做为主体物鋗进行观察和描绘。地球的主体由岩石组成,祼露在地表的部分就是山岳。由于地质结构不同,又由于大自然的作用,山石呈现出千姿百态,变化无穷。一千多年来,山水画家面对真山,师法自然,在广阔天地间观察、思索、实践,创造了表现不同石理、石纹的独特手法——皴法。历代画家有众多的皴法流传下来,供后人学习。本书择要予以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各种形态的山石及其表现方法,让读者对中国山水画有个大致的了解。 学习山、石画法,我们一方面要临摹前人范本,汲取传统精华,另一方面要到生活中写生,感受在自然的蒙养,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学画山石用纸,以生宣为好。它对画者的笔法及墨色、水分都有很好的表达。画笔选用兼或狼毫,中号、小号各备若干支。它们有一定弹性,勾皴自如;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