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守谦教授从2007年开始主持中研院“东亚文化意象之形塑”课题项目,在之后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撰写了六篇有关东亚山水画交流方面的论文,陆续发表在台湾大学艺术研究所的《美术史研究集刊》和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学术期刊上,本书即为这六篇专论的结集。由于国内向来对日、韩美术史较少深入了解,更不用说从整体上来考察它们的互动关系,因此石守谦教授在此方面的研究具有学术上的开拓意义。 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后逐渐为韩国、日本所接受,在拥有共同理念和传统的基础上,又延展出各具特色的在地文化。比如“净土”、“桃花源”等理想之境,在将理念付诸笔端,加以形象描绘的过程中,都与各国当地文化传统相结合,不断被再创作与辗转流传,生发出各种变种,塑造出既可相通但又面貌各异的文化意象,其间故事,颇值玩味。这
本卷是珠山八友山水画精品结集。收入了20世纪20-50年代大师何许人、汪野亭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王琦、王大凡等的陶瓷山水画精品80余件,便于艺术院校师生及爱好者欣赏临摹。
本书稿基于作者多年研究黄公望画法的经验总结与画法解析。内容包括概述,画具介绍,绘画技法与作品欣赏,绘画技法解析中分为山石、树木、泉瀑、点景人物四大类,同时归纳、分步骤解析了黄公望常用皴法,使内容更浅显、易掌握。
本书共分17章,通过对青绿山水画的发展简史,青绿山水画的分类与特征,青绿山水画的用具与颜料,青绿山水画的构图与程序,青绿山水画的临摹、写生和创作等进行系统而详尽的论述,由浅入深地使读者从了解并把握青绿山水的常识和理论,过渡到具体物象的表现技法和作品临摹,*后进入到写生和创作阶段。本书结构清晰,语言通俗易懂。书中配有大量的作品图片,大部分为作者近年来创作的青绿山水画精品。其中 简史 部分精心选取了古代及近现代的山水画名家的经典作品,与表现技法相关的章节还引入了相当一部分作者的课徒稿,创作草图、步骤图和实景图片,书后更是配有高清的大幅范画数十幅,不仅全面而立体地展示了青绿山水的学习过程,更对读者通过研读和临摹作品,举一反三,而后进行写生和创作大有裨益。
\"《中国古代山水画二十讲》以中国古代山水画名家名作欣赏为主线,主要讲述山水画史演变的规律、脉络和主要历程,兼及画家所处历史、环境以及画家生平、创作、传闻等。 全书20章,全书15万字。每章结合时代背景介绍一或两位画家,并赏析其代表作品。中国人民大学陈传席教授作序。 全书覆盖画 重要画家、画派,重大变化、转折,以点带面演绎古代山水画的艺术魅力所在,文字优美、描述风趣、图文并茂、诗意盎然。\"
该书从传世的清代山水画中遴选出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画家及其经典汇集成册,书中作品皆采用制作高仿真复制品的高清电子文件及精良印刷工艺,并首创性地摘录相关的历代画理、画论或画者语录原文予以对接,比照结合、*限度地还原作品的原滋原味。
山水画崇尚可居可游,自古力文人雅士所钟爱,以其虽斗室之居,而可作千里卧游之想;山水画崇尚远意,虽列冈峦万状,绵延百千里,而其意尤在百干里之外王微《叙画》云:「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若无云气掩映,何来悠远之意。烟云活,则山林活矣、.是故云乃山水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韩拙《山水纯全集》云:「夫通山川之气,以云为总也。云出于深谷,纳于岷夷,掩日蔽空,勃然无所拘也。」又云:「然云之体,合散不一焉。轻而为烟,重而为雾,浮而为霭,散而为气。」可知云烟雾霭,相互转化,可以活用. 东晋顾恺之凶《洛神赋图》,用笔如春蚕吐丝,勾云则游弋奔放,似出自天人手笔,后人多效仿之:至于大青绿山水,在勾云的基础上,以白粉复勾衬托,如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唐代李昭道(传》《明皇幸蜀
本书分为水墨山水画的概述,水墨山水画的发展简史,水墨山水画的特征与分类,水墨山水画的用具,水墨山水画的笔法、水法与墨法,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技法,水墨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水墨山水画作品欣赏等22个章节,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和浅显易懂的语言对水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构图原则,以及写生、创作要领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讲解,便于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透彻地理解并充分掌握相关理论,再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写生和创作。
何海霞(1908-1999),满族,名瀛,字海霞。北京市人。1924年从韩公典习画,并加入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1934年拜张大千为师,曾与齐白石、张大千、于非闇等人在长春、天津等地举办作品联展,并以卖画为生。1956年在西北美术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1982年任陕西省画院副院长,后为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先后在中国香港、台湾和日本、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为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南海紫光阁、京西宾馆等绘制多幅山水。出版的专集有《当代中国画全集·何海霞》、《何海霞画集》等。 海霞从老传统路子走过来,对传统的真知灼见使他知所取舍;他取的是精髓,弃的是形骸。中国山水画从来不是模山范水、图解自然,而是妙悟通神,天人合一;是造景,不是写景。在对景写生之风统领画坛的年代,海霞仍在目识
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料,到唐代已完全成熟。山水画,是禀爱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所以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有无穷的妙趣。本书精选了赵孟頫、倪瓒、王蒙等元代著名画家的经典山水画精品,并对画家及作品作了详细的介绍,是我们了解元代山水画技法的良师益友。
中国的写意画,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大字大图的形式,从广大中老年中国画爱好者的实际需要出发,系统讲解了绘制中国画写意山水云树的工具材料、基本概念、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写意山水云树的创作画法。 全书内容丰富,共七章。第1章介绍了中国写意画绘制基础,包括了常用工具、调墨技法、如何用笔。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详细地介绍了山石、水、云、树的绘制技法,绘画技法点全面而详实,包括了山石的基本画法、山石的组合方式、画山石的基本流程、山石的皴法、勾水法、留白法、勾云法、染云法、树的基本画法、树干的画法、树枝的画法、树叶的画法,以及树的组合画法等。第六章介绍了点景的绘制技法,包括房屋、桥、渔船、人物和动物。zui后一章以两个案例简洁而精彩地介绍了创作的过程,并附
\"《中国古代山水画二十讲》以中国古代山水画名家名作欣赏为主线,主要讲述山水画史演变的规律、脉络和主要历程,兼及画家所处历史、环境以及画家生平、创作、传闻等。 全书20章,全书15万字。每章结合时代背景介绍一或两位画家,并赏析其代表作品。中国人民大学陈传席教授作序。 全书覆盖画 重要画家、画派,重大变化、转折,以点带面演绎古代山水画的艺术魅力所在,文字优美、描述风趣、图文并茂、诗意盎然。\"
本书立足于历代名家的山水画作品,以读画的形式,通过较为详细的技法解析与步骤图,帮助读者学习笔墨技法。同时,将画理贯穿于具体的技法讲解中,帮助学习者通“理”明“法”。此书极好地展示了历代名家画法,是国画爱好者学习、研究的不错范本,也是难得的国画教材。
《故宫画谱·山水卷:溪泉》众所周知,中国画对于笔墨在纸面上的控制要求是极其严格的,且不论墨色浓淡变化的丰富,单只讲画面中的布局,便足以说出很多道理.在经营布局时不仅仅要构思落墨处的位置形状,更重要的是要讲究画面中留白处的经营,所谓「汁白以当黑」就是此理。而往往留白处经营好了,便能使整个画面顿时气韵灵动,焕发出光彩。
临摹古画是学习传统山水画的必经之路。传统名画的技法图解,国画大师无暇及此,无一定基本功者又不能为。刘松岩先生常年从事国画教学,能体察学生困难,所著系列对学画者来说极有价值。 《刘松岩教山水》系列从五代荆浩、董源到宋、元、明、清各家,直到现代几位山水画巨匠,精选其六十幅作品为例,按勾、皴擦、点染及设色的步骤进行详解,适合于有一些基础的国画学习者使用。 本册为《刘松岩教山水(工笔重彩历代传世名作步骤解析)》,由刘松岩、刘志奇编绘。《刘松岩教山水(工笔重彩历代传世名作步骤解析)》大部分范画都对原作有小的改动,一是取其长而舍其短,二是去掉过于繁琐的部分,便于读者学习。
李锦胜编著的《中国画山水(高等院校美术类专业教材)》是高等院校美术类专业系列教材的一本,作者为长期从事山水教学的一线老师,丰富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为本教材的编纂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中国画山水(高等院校美术类专业教材)》简要梳理了山水画的发展脉络,通过历代重要的山水画家及其代表作品介绍,使读者对山水画有初步了解。作者由浅入深、由微观到宏观,循序渐近地、系统地阐述了山水画的用笔、用墨、着色、构图等基本技法,更对如何进行山水画的临摹、写生和创作做了全面的介绍。通过大量古代及当代名人作品,及对自然山水的写生和创作范例的展现,作者力求在意境创造、笔墨构成和章法布局方面,对学生有所帮助和启迪。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