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那些比较珍贵的,讲述质量非常高的工人师傅的访谈。通过本书的阅读,走进10位真实工人的精神世界。这10位工人的年龄段不一样,在工厂里面的位置也不一样。有的是1958年就进厂的老工人,最年轻的有一位是33岁,已经变成电视台的主持人,这里有很大的命运变化。而且有工厂的党委副书记,也有一般的装卸工人。希望通过这本书带给大家一种过去50年计划经济时期工人印记的印象。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钟馗形象的来历、钟馗及端午斩五毒、钟馗的造型、钟馗嫁妹等等。
山西古代壁画现存数量居全国之首。从南到北,寺庙道观乃至普通人家的炕围皆有遗迹;从汉魏到明清,不同时代和风格皆有所存。《画说山西古代壁画》将此集萃一册,其中多有之前并不为世人所熟知者。全面而又有所侧重,通俗而不失、文化内涵。集全面性、趣味性、观赏性、研究性于一体,既表现了壁画所蕴载的佛道风貌,展示了古代社会世俗之风情。
本书收录深圳市常见鸟类73种(隶属于13目36科58属)和开花植物66种(隶属于35科58属)。其中鸟类分类参考IOC World Bird List (v9.1);植物按花色排序,分类参考中国植物志英文版(Flora of China,FOC)。本书内容包括鸟类中文名、拉丁名、别名、分类地位、辨识要点、保护等级、叫声、食物和观察日记;植物中文名、学名、别名、科名、属名、辨识要点、生态学特征、趣说花草等。 本书可供生态学、动物学、植物学、林学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及中、小学生、自然爱好者学习使用,亦可为市民野外郊游识别花鸟提供参考。
邓文迪,一直是个充满争议的神秘人物,赞美她的人将她当成成功女性的典范,认为她热情、自信、执着、聪明、专注、理性、有上进心、多元化;而批评者则认为她擅用心计,她的每一步都是运用非常手段来实现目的,她为人高傲、富有野心,有着极强的好胜心。 本书通过讲述邓文迪的人生历程,进一步引导女性树立正确的感情观与人生目标,用自信、优雅和独立的精神去迎接生活的每一次挑战。 不管她多么受争议,但是谁也无法否认——她一路向前,从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只做真实的自己。
《中国画钤印答问》讲述了一幅中国画,不但可以题写自己的名字,作画的时间、地点,还可以题诗加跋,这叫做题款或落款,落好款,再盖上印章,这叫做钤印。作为构成中国画的基本元素,从绘画到题款,从题款到钤印,无论哪部分处理不当,都会影响中国画的整体艺术效果。
《中国画题款答问》针对当今画坛在题款上的弊端,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讲明题款的基本法则,逐一回答有关题款的各种疑问,通俗地介绍中国画题款的相关知识。包括题款的由来,宋、元、明、清各代题款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款题与绘画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题款的方法、位置,穷款与长题的题法;题款的内容,如何防止“看图识字”式的款题,款识的各种忌讳;立轴、屏条、手卷、横披、扇面等不同画式的题款方式;题款中年代、月份和署名的种种提法,上下款的题法,如何称呼对方;题画诗的写法,怎样给他人的绘画作品作题跋,如何通过款题提升作品境界;款字与书法、画风的关系;如何通过审视款题分辨绘画作品的年代真伪,以及提高题款水平的途径等。 《中国画题款答问》在写作上采取综合、归纳和类比的方法,在分析
唐鼎华编著的《中国画欣赏(高等院校设计学通用教材)》是为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及如何欣赏中国画而编写的一本教材。本书分七章,由浅人深,由表及里地讲述了中国画欣赏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环节应该把握的相关知识。通过分析视觉反映到心态研究,再到对传统审美意识与画史、画理知识的讲解,一步一步地由感性到理性深入展开叙述。另外,把与中国画相关的内容如诗、书、印及装裱等整合在书中,尽可能使内容丰富。书中大量的插图配合文字进行讲解,其中大多数精美的图片也是欣赏的对象。另外,每章设计了讨论题和相关的作业要求,方便教学使用。书中有作者的独特学术观点,如“以人自身为审美的原点”等。书中提问式的句式是为了激发读者思考,引起读者关注问题。本书除了给学生用作教材外,也可作为中国画爱好者的参考书。
《二十四节气农耕图谱》立意吉祥,并别出心裁,以四季为划分,以章内容,图、文、诗并举展示了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并附有若干雅致节气景致的展示。每一节气以诗、注、题解三个角度进行阐释,内容十分有趣、详实。加之精致的节气小景,使得全书别有一番民俗风味。
本书是《美术教学示范作品》中的一册,《美术教学示范作品》本着“少而精,学而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了科学性、趣味性、渐进性与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配有大量的图示和范画,便于临摹学习;强调实践性,熟能生巧。提倡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结合,鼓励创新和个人风格的表现,本册为《荷花白描画稿》。
朱耷(公元1216—1705),原名统棽,号雪个,又号个山、人屋、驴屋、八大山人等,明太祖朱无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后裔,明亡后弃姓改名,一度为僧,又当道士,法名传綮,江西南昌人。为清初杰出的画家,擅山水花卉禽鸟,笔墨精炼,形象夸张,风格独异,具有清、奇、狂、冷的特色,对后世影响极度大。书法师承二王和颜真卿、苏轼,具有朴茂沉雄的格调又兼有秀丽灵动的情韵,加之受到王宠的影响,能博采众长,又自成一家,极富个性。其作品章法飞动体势怪伟,天真稚拙及收藏仙才灵气均现于纸上。
荷花皎洁清艳,亭亭玉立,出污泥而不染,历来受到文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宋周敦颐著《爱莲说》流传千古,诗人和画家描写荷花的作品更是其数。 画荷花既适合勾线,也可以点垛,叶片一般都笔饱墨,纵情挥洒,笔情墨趣容易发挥。初学画荷先要通过观察与写生,熟悉对象的生长规律,还需临摹掌握一些笔墨表现的基本方法,然后逐渐进入阶段。只要方法对头,循序渐进,学会画荷花并不种困难的事情。 本书介绍了白描荷花写生、工笔荷花、写意荷花等的绘画技法,语言浅显,画例典型,是爱荷者与绘画爱好者的参考读本。
《黄金牡丹》是作者的一本论美的艺术随笔集,全书共8篇。篇《狐狸的棋局》论民国女子之美,第七篇《牡丹》论明式家具之美,最后一篇《我的私人的眼福》论电影之美,其余各篇是讨论东西方的绘画艺术之美。作者文笔优美,见闻广博,对艺术有着独到的理解。
松树具有阳刚之美,它的枝干更是具有柔中有刚的特征,松的叶群给人以清脱之感。它是我们民族心目中的吉祥树,是常青不老的象征。松树,有的像虬龙,故称虬松,其枝干多变,直处坦率,弯曲内含,显出龙探青山之状;也有的曲中有直,变化非凡,似蛟龙入海之态;有的巨臂遮天,挺拔刚毅,有拔地钻云腾飞之势也。 松树是山水画中应用最多的树木之一,无论是旷野还是山巅,都生长有松树。松树还可以作为主体形象表现。生长在肥沃平地的松树高大茂盛,常常挺拔高入云际;生长在山石空隙的,常常蜿蜒曲折,盘地如苍龙。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生长到一定年龄,枝干就不再往高处长,而枝多横出,形成伞状,“枝如游龙,叶如翔凤”。画松,首先要“有情而动”,唐末五代山水画大师荆浩,他见到体态优美的松树,就“因警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
《再现敦煌》是一书中以高山对于敦煌壁画的临摹作品为基础,带给读者精美的壁画临摹作品以及壁画再创作作品。是一本具有学习、临摹、欣赏价值的石窟类壁画好书。
《宋人小品:花卉精品赏饰》以380毫米乘以400毫米的大尺寸来精心印制,此系列出版意图在于在欣赏名家名作的同时,可以将作品镶嵌于画框,起到欣赏和装饰双重用途,在适用于美术爱好者的同时,对于只是单纯喜欢绘画,但并不动手亲自绘制的读者也起到装饰的作用。宋人工笔小品作品无论技法还是意境的营造都远胜于前代,其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完全成熟的阶段。宋人花鸟画形象刻画准确生动,设色有富丽堂皇的,也有清幽雅致的,在工整细腻中充满了一股浓浓的诗意。
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我原在安徽工作,那里有黄山,我以画黄山为主。日本人称我为“黄山画派峰”。广州没有黄山,但也是名城,风光秀丽,五彩缤纷,有的“岭南画派”,又是改革开放的龙头。广州地处热带滨海,渔产与花卉是主要出产,不画是可惜的。我早年在广州美专学油画,写生是西画的特点。我特别喜欢“印象派”的色彩,但中国画却以水墨为主,“印象派”苏联称为“室外光派”,是科学的。因此,我很早便在自己的作品中注意到这一点,所谓『丙寅变法』,即在中国画基础上更多地吸收西画,为了使人耳目一新,多用“方形”构图。既便于发挥中国画的特长,也便于吸收西画的技法。融合中西,这是中国前人已经用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