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共3册,分别以 蔬果 花鸟 动物 为主题,精选了少儿喜爱的绘画题材,结合一线教师陈夏露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帮助少儿国画入门。每本共十四个课例,配有导入语,清晰的步骤及讲解,精彩范画和 一问一答 环节,还有免费的视频课程,扫码即可观看。 本丛书既是少儿自主学习的范本,也可作为教师的实用参考资料。
《神话人物绣像选》作者描绘中国神话人物百余幅,其中包括盘古、伏羲、女娲、黄帝、王母、玉皇大帝、妈祖、钟馗以及孙悟空、姜子牙、哪吒等,内容十分丰富。《神话人物绣像选》中这些作品即可以作为练习线描的范本,又可以作为工艺美术爱好者创作参考。
《荣宝斋日历.庚子2020年.荣宝斋珍藏书画选》由荣宝斋编
吴昌硕、齐白石早年都以卖画来维持生计,他们的很多作品同时兼顾了客人所要求的华丽和文人须坚守的雅逸,色彩富丽,俗中尚雅。四季花卉成为他们用以寄托情感的载体,其中梅花就是他们最喜欢表现的题材之一。 吴昌硕画梅较少添加草虫,齐白石画梅却常以蜜蜂、蝴蝶、鸟雀等人画。吴昌硕身上有着古代士大夫们的风雅蕴藉,这是做过木匠活的齐白石没法比拟的。换个角度看,正是由于齐白石出身农民,故胸中无所约束,敢于大胆变法,自然也冲破了传统文人画的拘谨与矜持,他的作品多了些许质朴清新的民间气息。 画者,文之极也。我们在学临和借鉴两位前辈的绘画构图、笔墨技法、落款钤印的同时,如再能不断完善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将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中国画历史源远流长,它萌芽子商周时代,发展于唐宋时期,18、19世纪以地域为特点的画派应运而生,岭南画派以广东岭南地区为主,是中国画坛有重要影响的画派之一。此书延续我社国画训练新编系列,为第三辑。以介绍岭南画派花鸟技法为主,着重介绍岭南派兼工带写的特点。全书步骤图详尽,文字说明以介绍构图、运笔、着色等基础性只是为着重点,是岭南派画爱好者入门教程。书中同时配有王雪涛等岭南派大师的范画供读者借鉴、欣赏。
齐白石, 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寄萍老人老萍、杏子坞老民、木人、木居士等等,湖南湘潭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等等。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传世。 早年曾做雕花木匠,后从当地文化人陈少蕃、胡沁园学习诗文、篆刻、书法、绘画。遂以卖画、刻印为生。中年曾多次游历祖国大好河山。诗宗樊增祥,用真心,有古民歌意趣。制印取法秦权、汉印、汉碑额,单刀直下,豪快有力。书学何子贞、金冬心、李北海、《天发神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不同的时期涌现出不同的创作大家。历代画家,经过辛勤笔墨耕耘,不断创造、发展中国画,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珍贵作品和丰富的绘画理论以及独特的绘画技法。这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在世界艺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认真地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 这些创造了中国画经典的大师们,创作题材广泛,丁笔、写意,无一不能;山水、人物、花鸟、鱼虫,无一不精,并且形成各自独到的艺术见解与绘画风格。他们的作品,无论丈匹巨作或斗尺寸作,无不构图严谨井然,笔墨超然潇洒,成为后人学习中国画可临可法的艺术精品。从他们的作品中,人们会体会到法从理生、笔随情纵的中国画传统技艺精髓。 历代大师的名字闪烁在中国画艺术史的星空,历来为人们竞相追随。
仇英(约1498—约1552),江苏省太仓人。“明四家”之一。四家除仇英外,皆系一代文人。唯仇英出身工匠,终生只以职业画家身份活跃于画坛。他深知民间爱好,还擅临摹古画,史称他“摹唐宋人画,皆能夺真”,在行业中声誉卓著。他的不同题材的画格,颇富院体之“秀雅纤丽”气质,深得文人画家的赞许,是当时一位雅俗共赏的艺术代表。 在“明四家”中,仇英的绘画风格富有特色,也多样化,这与他曲折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应酬交游活动有着一定的关系。由于仇一家画,不能不逊仇氏,固非·以赏誉增价也。”可见仇英迫仿前贤的画艺不但精到得神,而且广宗各家,不拘泥于一师一门。在他的绘画生涯中,得益于传统画艺多的是南宋李唐、萧照、刘松年和马远等院体画家。 仇英在广宗先贤的基础上,形成了多种绘画体裁,如工笔、青绿、兼工带写和
戴进(1388~1462),明代画家,浙派开创者。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钱塘人。精研画艺,造诣很深。后人因他是浙江人,遂称其所创画派为浙派。他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各科,风格多样。山水画主要取法南宋马远、夏圭,但也吸取北宋李成、范宽、郭熙之长,并及元代黄公望、吴镇、盛懋诸家。既有仿效逼真之作,也有融会贯通的自家风貌。画法上用笔劲健硬峭,墨色淋漓,法度严谨。戴进的人物画造诣也很深,兼长工笔、写意等多种画法。工笔人物画主要继承唐宋以来传统,善用铁线描和兰叶描。还有粗细相兼的画法,系从马远、夏圭变化而来,形成独具特色的钉头鼠尾描。他的减笔写意人物画,以秃毫粗笔率意为之,更显简括。戴进还善花鸟画。
猫有威、稚、灵三性,动、静、睡三态。其威,可百步镇鼠,黠鼠闻声丧胆,筛糠待毙。猫翻转跳跃,极其灵活。然而人们爱猫,主要不是爱其“威”和“灵”,而是爱其“稚”。稚,稚气,即孩子气。对事似懂非懂,颟顸可掬,善良温顺。这也是画猫所主要表达的特征。三态中的动与睡都好画,唯静猫难画,特别是静中寓动,更是十分难画。而猫恰恰是喜欢静中寓动。如静观时,它的眼球总是不停地转动,甚至睡中耳朵还能随外来的声音转动…… 要画好猫,首先要养猫,仔细地观察猫。更主要的是要具备一颗“童心”,能与猫同欢同乐。要达到观其形、知其心,猫人相通,猫即我,我即猫的境界。这样,你笔下的猫自然活活泼泼,人见人爱。 本书为“中国画技法”系列之一,介绍了猫的基本画法。
本书主要介绍ACM—ICPC比赛中涉及的图论,其中包括许多实际问题的抽象表示与求解,以及部分图论理论内容的证明。全书共分6章,章介绍了图论的基础知识,包括基础概念、存储方法和遍历方法;第2章介绍了有关树的问题,着重讲解生成树和一些树上特殊点集的求法;第3章介绍了最短路径问题,包括几种通用算法和特殊图上的算法;第4章介绍图论中有关连通性的问题,包括有向图的强连通、无向图的双连通及其扩展问题;第5章介绍网络流解法,包括几种常用的网络流算法和对于问题如何抽象成网络流模型的经验方法;第6章介绍二分图的相关问题,重点为二分图的匹配及其变种问题。本书的内容基本满足ACM—ICPC比赛对于图论方面的要求,讲解清晰易懂,代码规范,例题丰富。
《实用白描画稿:牡丹小品(原大版)》的主题是常出现在国画作品中的各种花卉,通过对花的表现展示工笔画技法。《实用白描画稿:牡丹小品(原大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注重科学性、趣味性、渐进性与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配有大量的图示和范画,便于临摹学习。
学习中国山水画,一定要学好怎样画云水。宋 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指出: 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因水面活,因草木而华,因烟云而秀媚。 云和水在山水画里起着调节画面的韵律感和节奏感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画面的动感和气势。没有云和水,一幅山水画就显得干枯、乏味,就会气不顺,势不畅。 传统的云水画法有多种,本书择要予以介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表现云水的新技术法,让读者对中国山水画的去水画法有个大致的了解。 学习云水画法,我们一方面要临摹名家范七,汲取其精华,另一方面要到生活中写生,感受大自然的蒙养,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学习画云水用纸,以生宣为好。它对画者和笔法以及墨色、水分都有很好的表达。画笔选用比较柔软、吸水多的羊毫笔,大、中、小号若干支。 现在
中国画简称为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中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体系,是世界画坛上一朵瑰丽的奇葩。 国画从题材上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从表现形式上分,主要有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在工笔画中有白功、淡彩、重彩之分。写意画中又有大写意和小写意与兼工带写之分。中国画十分重视对物象本质的表现,讲究形式美,要求具有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在创作过程中,从观察生活、研究对象、搜集素材到表现形式上都有独到之处。塑造形象一般注重从对象本身的结构点出发,造型以线为主,讲究用笔、用墨与章法。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处理空间有极大的灵活性,画面的空白运用独具特色。中国画强调诗、书、画、印完美结合。
中国画的传承,其实是一种程式的接续,凡山水、花鸟、人物皆有模式范本可依,以此人手,可先得其形再入其道。此为基石,高楼大厦皆由此而起。 中国画的学习过程往往是从临摹作开端的,就初学者而言,这是一种易把握又见效的学习方法:其一.可以较快地熟悉所绘物体的造型形象,其二.可以学习技法掌握方法。由此,此举对日后的进一步深入学习大有裨益。 学习方法既已确定,范本的选择亦不可随意而为.虽历代有不少精品佳构,然初学者并不易把握,究其原因,皆由于不明作画的先后顺序而不得要领。鉴于此,本社选编了这套《中国画入门》丛书,每一册以一个题材为主,解析一种技法,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分成若干个教程,循序渐进。一则可使初学者一步一步地熟悉技法,掌握技法,二则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
隋唐两代是古代绘画进一步走向成熟并获得光辉成就的时期,当时绘画创作中人物宗教画别然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山水画已独立形成并且有着重要的创造,在此基础上开启了五代山水画的辉煌时代。出现了令人瞩目的飞跃,形成了北方和江南两大山水画体系。 北方山水画家善于表现黄河两岸的山川景物,代表画家为荆浩及其弟子关全,刑浩生活于唐末及五代初年,是一代博通经史的文人。他生逢乱世,藩镇的纷争,政治的腐败,形成长期动乱局面。荆浩的家乡沁阳处于军阀朱温与李克用的争战地区,为了躲避战乱,他遁入太行山之洪谷,自号洪谷子,寄情山水,地着自耕自食的隐逸生活,他朝夕接触与观察自然,对山川景物有着深入地了解和真切的感受,曾深入深山巨壑看到形态奇特的古松,激发了绘画的欲望。他对唐代诸山水名家的成就有着精深全面的研究
李成 (919 967), 中国五代及北宋初画家。字咸熙,原籍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先世为唐朝宗室,祖父李鼎唐末时为国子祭酒、苏州刺史,五代时避乱迁家于营丘(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李成出身于名门大族;博涉经史,磊落有大志,后周世宗推行改革措施,选拔贤能,李成受到枢密使王朴的器重,但未及举荐而王朴逝世,李成的抱负及才学不得施展,遂放意于诗酒绘画。北宋初,他应陈州太守卫融的邀请,举家迁赴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每天以酣饮为事,后来醉死于客舍。 李成富于文艺修养,能诗,善弹琴弈棋,喜好游历,尤长于山水画。他的画继承了荆浩、关仝北方山水画派的成就,并发展成新的风格。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将他与关仝、范宽并列为宋初有影响的山水画家,并指出李成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是“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